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8月21日 · 中央社 2020-08-21.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專訪/掌中戲國寶陳錫煌 用生命淬鍊布袋戲技藝 〉。. 首圖來源: 中央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布袋戲,又稱掌中戲 ...

  2. 2018年6月12日 · VO 精選好書 2018-06-12. 《VO》導讀: 常常覺得納悶,職場上明明和他有說有笑,最後卻沒成交? 他明明感覺對我很好,告白卻說有其他喜歡的人? 「逢場作戲」或「真心對待」,如何分辨? 下面來考考你,能不能看穿對方的「隱藏情緒」! (責任編輯:立婷) 問題: 這個問題並非以案例檢討的方式,而是以解讀表情的形式,來挑戰能否看出「各種負面表情」+「應酬式笑容」的情緒模式。 請看看以下舉出的應酬式笑容的背後,各自隱藏了什麼樣的表情? 解說: 針對各個表情來解說。 是「輕蔑」+「應酬式笑容」。 可以看得出來左邊的嘴角往上牽引,比右邊高一些。 這是「輕蔑」的表情特徵。 是「憤怒」+「應酬式笑容」。 可以看出眉毛被用力擠壓,上下嘴唇用力。 這是「憤怒」的表情特徵。

  3. 2021年8月18日 · 文/ 諮商心理師 吳姵瑩. 將近十年前,我終於實現了我夢寐以求的事,就是獨自去印度,這件我心心念念渴望達成的願望,以及「旅行」本身一直是我最喜歡的事情,但我依稀記得,在旅行的過程,我心中總有一股難以言喻的沈重感。 是的,現在仔細分析起來,那是不開心的感受,不開心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也許是因為一個人旅行,覺得獨自旅行的自己怪可憐的,也許是因為旅行了還覺得寂寞,也許是旅行的經驗,讓我覺得不夠驚艷,希望有更多驚喜。 然而這些不開心的原因統整下來,並沒有讓「旅行」的行為停下來,因為我還是很喜歡旅行這件事, 但真正不開心的原因,卻是不喜歡旅行當中的「自己」。 是的,不夠喜歡的自己,就算做了喜歡的事情,還是不開心。 喜歡逛街,卻不喜歡在逛街的自己。 喜歡煮飯,卻不喜歡在煮飯的自己。

    • 「可是⋯⋯」背後隱藏的是「我不夠好」的固執
    • 你是否真想讓自己過更好、更合意的生活?
    • 延伸閱讀

    當一個人在話語裡有這麼多「可是」的,我常常會去思考的是:他是否準備好要為生活跨出那一步了?還是他透過不斷地辯論之後,試圖告訴我其實他現在真的受限於此動彈不得?他需要別人來「肯定」他的困境和難處,因此他可以不需要做出改變? 他們往往花很多的力氣在痛苦中掙扎之外,也花很多力氣再說服別人他們無法跨出去,同時也在說服自己,這一切都太困難了,所以你就繼續忍下去吧! 而常常與這樣的朋友討論完時,自己會帶回滿身的挫折,感覺你所有的分析和建議,都一個個被打回來,似乎一點用都沒有,而結束時發現他還是一樣的懊惱和煩躁,或者告訴你他多麽的悲慘和痛苦。 然而這些人廣泛存在我們身邊,有時他們困擾的是工作上的人事物,帶給他們缺乏成就感,或者老闆的態度與要求多麽不合理;有時他們困擾的是他們的情感關係,帶給他們委屈和受傷,...

    你是否在自己的生活裡總是扮演弱者、受害者,渴望他人的同情與支持,卻在收到支持的同時,在用一連串的「可是」告訴別人事情並非他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根本就不可行? 如果你發現自己這樣的狀態,自我對話之後也請你試試以下的步驟幫忙自己。 1.看見自己的中心思想:在你擔憂與抗拒改變的背後,是否有看見自己怎麼看待和定義自己呢? 「我不夠好」,因此我不相信我有辦法改變。「我不值得」,因此有沒有改變也無所謂。「我就是這樣」,因此我的生活沒有什麼可能性⋯⋯ 2.對擔憂說話:擔憂與害怕有時候過度強大時,讓人忘記自己具備的能力和條件,也無法相信自己。因此看見自己的擔憂,同時可以更深入去感受一下,這個擔憂是否跟之前發生過的哪一件事相似?過去是否曾經很努力要改變,卻遭遇重大的挫折或失敗? 接著去與這些感受對話,告訴自己:...

    【給自我要求太高而焦慮的你】用 3 種思維習慣,擺脫「我不夠好」的恐懼 【怎樣才叫愛自己?】心理諮詢師:愛自己背後的深意是,看見真實的自己並且接納自己 【活成 30 歲最好的樣子】《所有的孤單,終會成為勇敢》:想清楚自己要什麼,捨得放棄,就會有所收穫 (本文經合作夥伴 愛心理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出處:〈感覺人生停滯不前?因為你有太多「可是」了。〉;更多相關文章都在 「愛心理」粉絲專頁)。)

  4. 2017年11月2日 · /吳姵瑩. 今天聽了陳志恆老師的教養心理學中「引領孩子看見想像中的未來」,心裡真是很有感,這堂講座讓我重新省視自己對生涯的選擇,也重新省視自己在一路發展過程中所具備的能力。 同是在華人文化體制下長大的我們,成長過程中必然有對「未來」的憧憬和茫然,但對於許多陳腐的教條,在志恆老師的演講不禁讓我深刻去思考。 我們同樣在升學主義的環境下長大,以往我們信仰的名校與大公司,以及階梯式的職涯成長,都是我們自小就被灌輸的,因為那是人生未來穩定、安全的一種生活保障。 而為了這些保障,我們要捨棄掉對興趣的憧憬, 可是這些職涯模式在現今的網路世代,已經逐漸崩毀。

  5. 2015年6月25日 · 經營愛情. 不讓學生談戀愛,大人們談「擇偶條件」的感情有比較純粹? 在進入正題之前,先來回顧幾個我們都很熟悉的場景。 場景一: 一群姊妹淘聚在下午茶店,一邊吃著草莓鬆餅,一邊討論著各自的「擇偶條件」。 A:「不能太矮吧,我覺得身高至少要 175。 」 [...] By 學展. 2015-06-25. 經營愛情. 學校沒教的事:談戀愛,教你分析情勢、解決問題的生存技能! 這兩天最熱的事件,應該就是登上各大報頭版的「台大生爬山募50萬挨轟」這則新聞了。 [...] By 學展. 2015-06-25.

  6. 2020年6月15日 · 諮商心理師吳姵瑩教你三個方法可以直接緩解在相處上的悶氣」。 (責任編輯:張嘉芬) 文/諮商心理師 吳姵瑩 Chloe Wu. 那天朋友告訴我,起床時看見男友只泡了一杯咖啡在桌上, 她為這件事悶了一整天,對男友愛理不理。 後來男友受不了了,就問他究竟在生氣什麼,她想了一下, 緩緩地說出:「早上你只泡了咖啡給自己,為什麼都沒有想到我? 原來,她鑽牛角尖的,是她一直覺得不被重視、不被在乎。 男友聽了之後鬆了一口氣,便說:「我泡咖啡的時候你還在睡覺啊,我並不知道你什麼時候起床,下次你告訴我,我泡給你喝,好嗎? 接著我問她:「說出來之後,還悶著氣嗎? 她說:「就不會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