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1年12月1日 · 這位醫師對我說:「我們是醫生,醫生面對的是患者的生理反應,而不是參數,」每個臨床需求應受生理學、解剖學、生理化學所決定,而且如果這個疾病10年後有新的發現,你也可以更新運用。 我遇到的那個病人就是這樣的例子,錯誤的患者用正確的劑量,雖然用的是正確劑量,但用錯了病人。 很多情況是等病人出問題了,醫生才說患者有特殊的體質或膚質,這樣就不對了,因為醫生才能判別膚質,怎麼能把問題推給病人?

  2. 2021年4月8日 · (高雄市安柏鄰好診所院長朱得仁5年前全心投入居家醫療。 圖片來源 / 陳德信攝) 台中市維恩診所院長傅華國也認同居家醫療橫向串聯專業的重要性

  3. 2010年6月1日 · 2010-06-01. .文 / 吳家碩.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陳德信. 字級. 收藏. 分享. 所以褪黑激素與睡眠的時間息息相關,在醫學上也慢慢運用來調整睡眠,尤其是時差的問題。 而褪黑激素的神奇功效還不僅於此,號稱能延緩老化、預防心臟病、糖尿病及白內障,甚至不僅可以預防癌症,還可治療癌症,也就是因為這般的神奇功效,褪黑激素約在1990年前後,開始在美國引起大眾及醫療體系的討論,說是襲捲全球的一股風潮也不為過,這股風潮也延燒至台灣,當時並可以在書架上找到1-2本專談褪黑激素的書籍,可見當時的熱潮。 不過,其實不難想像,當世界上出現了一顆號稱可以恢復青春、遠離疾病,還可以安穩睡眠的神奇玩意,想當然,引起所有人的焦點。 而關於褪黑激素到底有多神奇?

  4. 2023年5月29日 · 亞斯伯格症(英文 Asperger syndrome)最早由奧地利醫師在1944年提出,當時他觀察了4個孩童,發現他們語言發展正常,卻無法妥善與人互動。 跟人對話時,只著重在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難以顧及他人感受。 到了近代,亞斯伯格症開始被世人注意,此症是 自閉症的一種亞型 ,屬於廣泛性發展障礙的一種。 男性發生的比率遠高於女,有亞斯的人不擅長與他人社交,但相較自閉症而言亞斯的孩子更積極的想與他人互動,只是他們對於應對進退的理解有障礙。 不少政治人物也曾被外界分析,認其具有亞斯特質,包括:台灣政治人物柯文哲、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ímir Putin)等。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推薦閱讀:我的孩子是亞斯伯格嗎? 亞斯伯格症症狀是什麼? 亞斯伯格症該如何治療? 亞斯伯格的重要特徵.

  5. 2003年3月1日 · 她的研究領域在1980年代起了更大變化。 意外解開經絡之謎. 那時她在美國夏威夷大學的針灸研究正如火如荼進行,卻因參與一次國際研討會,見識到來自德國神經解剖學家耳帶來的「耳電針」(也就是後來所謂的「穴檢儀」),她終於找到解開中醫經絡之謎的科學檢測。 不論是經絡或氣,「其實都是物理場的變化,」崔玖原本試圖從荷爾蒙作用解釋經絡卻不得其法,現在得以撥雲見日,了解原來這是一種共振的傳導作用。 當穴檢儀的探針在人體皮膚穴位上做接觸,可以測出皮膚電阻抗是否正常,也就是儀器能將體內電磁波的變化顯示出來。 自從接觸耳電針後,崔玖從此全力投入生物能(lifebeing)信息醫學研究,「現代醫學只談化學,不懂物理,」崔玖多次強調這是主流醫學無法理解這些研究的主因之一。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6. 2018年10月19日 · 2018-10-19. .文 / 李丞騏.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問8健康新聞網. 字級. 收藏. 分享. (更新時間:2019/12/21)資深醫藥記者、現為電視名嘴及國防醫學院講師的全嘉莉,近日於個人臉書上公布,她的先生陳萬達於本月14日,因腦癌離世,全嘉莉文中寫到,陳萬達是於去年10月確診罹患腦癌,且是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簡稱GBM),1年多來雖積極治療,但仍不敵病魔。 過去,也曾有不少名人死於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的例子,甚至有醫師表示,一旦發病,超過7成會在1年半內死亡,可以說是神經外科醫師與病人、家屬的夢魘。 (記者:吳瑤) 圖片來源:取自全嘉莉個人臉書. -----------------------------------------

  7. 2014年4月1日 · 三歲時終於受不了帶去看醫生,結果診斷出是自閉症,還拿到重大傷病卡。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陳佩琪完全無法接受,心裡想著:「我才不信! 」索性帶兒子去上幼稚園,沒想到第一天就被「退貨」,因為兒子太黏她,分開後不斷掉眼淚、直跑出去找媽媽。 那是陳佩琪最難熬的階段。 老一輩不知道什麼叫自閉症,老公柯文哲又很忙,只丟了一句:「我小時候就是這樣。 」她甚至曾失控對兒子大吼:「我怎麼會生到你這個小孩啦! 後來她帶兒子到台大兒童精神科的日間留院治療部治療、訓練4個月,那是她跟兒子的轉捩點,兒子終於學會開口說話,她心情也慢慢平復、接受,逐漸懂得如何引導他。 例如,訓練說話時不能強迫,而是要融入日常生活的情境,不斷告訴他正在做的是什麼,活化他的語言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