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8日 · 學習百科. 公職特種考試. 鐵路特考. 運輸營業. 作者:邵康企業管理大意. (一)基本概念. 1.轉換型領導. 是目前學術上較受到注重的理論,最早由柏恩斯 (Burns)提出。 轉換型領導是結合交易型領導與魅力型領導,以促進組織變革的一種領導理論。 轉換型領導是一種能結合組織成員共同需求與願望的組織變革過程,透過領導作用建立人員對組織目標的共識與承諾。 這種領導者會激勵員工,超越自我。 2.柏恩斯認為. 轉換型領導是藉由領導者和成員共同成長提昇雙方道德和動機的層次,並達成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領導者必須不斷的成長才能透過更高的理想和道德,如自由、公平、和平等來提昇成員的共識,使成員能夠超越自我以達到更高的層次。 3.實務上來說.

  2. 2021年12月15日 · 一、交易型領導(交換式)(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一)基本概念. 傳統理論被歸類為交易式。. 影響力的來源得於領導者能使部屬相信貢獻和報償是公平合理的。. 部屬對領導者的順從與忠誠也建立在交換互惠的基礎,這種因交易的公平性產生的領導權力 ...

  3. 2017年9月14日 · 1. 工作豐富化(Job Enrichment) (1) 所謂工作豐富化是一種以更廣泛的工作內容、更高層次的知識與技術,給予工作人員更多的自主權及責任,以提供個人成長和發展的機會。 (2) 工作豐富化是同時增加「水平性的工作量」與「垂直性的工作性質」。 2. 工作擴大化(Job Enlargement) (1) 透過在職訓練的方式,使人員能擔任多種水平類型的工作。 (2) 工作擴大化有利於組織實施「工作輪調」及「代理人制度」。 【三民輔考-行政學完全攻略】 ※諮詢課程,歡迎來電或. 網路諮詢. 百科問與答. 我要留言. 百科討論區. 暫無討論. 激勵理論在管理上之運用-在「工作設計」方面:工作豐富與擴大化1-工作豐富化(Job-Enrichment)

    • 控制幅度之定義
    • 學者對控制幅度之看法
    • 控制幅度與組織結構層級化之關係

    所謂「控制幅度」(span of control)是指「一個主管所能直接指揮監督部屬的數目」。由於能力及各方面因素之限制,所以控制幅度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了這個限度,不但不能充分管理部屬,部屬也會感到不滿。

    (1) 費堯(H. Fayol)之觀點:主張控制幅度不要超過五人或六人。 (2) 古立克(L. Gulick)之觀點: 主張控制幅度不要超過五人或六人,但是,當工作具例行性、重覆性、可度量性及同質性時,控制幅度可達十人。 (3) 葛列卡納斯(A.V. Graicunas)之觀點: 他認為,一位主管人員之控制幅度,應不超過六人。另外,他進一步指出,「當部屬人數呈算術級數的增加,但上級與部屬的關係卻呈幾何級數增加」,如下: A. 當部屬只有1人時,上下關係只有1種。 B. 當部屬有2個人時,上下關係增為6種。 C. 當部屬有3個人時,上下關係增為18種。依此類推…。

    (1) 當控制幅度很小時,組織的層級勢必會增加;相反地,當採用較寬廣的控制幅度時,組織的層級必定可以減少。故控制幅度與組織結構的層級,係呈「反比」之關係。 (2) 當一個組織的控制幅度很小時,將形成「高架式的組織結構」(tall organization),而使溝通困難、人情味缺乏;反之,當採用較寬廣的控制幅度時,則會形成「扁平式的組織結構」(flatorganization),可消除高架式結構的缺點。 【三民輔考-行政學完全攻略】

  4. 2017年9月14日 · 學習百科. 公職考試. 高普初、地特. 一般行政. 作者:唐恩. 行政倫理之行政裁量的意涵. 就當代行政而言,行政裁量堪稱是公務行為的「靈魂」,亦即多數行政行為實際上是由無數的自由裁量權所交織而成。 我國翁岳生教授曾對行政裁量下一定義謂:「行政裁量乃行政機關在法律明示或消極的默許範圍內,基於行政目的,選擇自己認為正確之行為,而不受法院審查者。 另美國著名行政法學者戴維斯(K.C. Davis)則認為:「所謂行政裁量乃是公務人員在其權力的有效範疇下,就作為與不作為的諸種可能途徑上,作一自由選擇。 由此可知,謹守法律固然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但法律相對於外在變遷迅速的環境,總有未盡周延之處,因此積極的行政作為恰可補此缺漏,就如同戴維斯教授的名言:「法盡,裁量生。 【三民輔考-行政學完全攻略】

  5. 2017年9月14日 · 學習百科. 公職考試. 高普初、地特. 一般行政. 作者:唐恩. 由於「行政學」是一門借用學科,所以一百多年來,它的理論、原則、方法,多半來自企業管理學、心理學、人類學、政治學,及社會學的啟迪及應用,其中以受到企業管理學的影響最深。 大致上,行政學理論可以分成三個時期,說明如下: (一)傳統理論時期 (1900年~1930年): 1.此一時期強調「效率」觀念,開始於泰勒的科學管理運動,主要是由三個學派所構成,分別是「管理技術學派」、「行政管理學派」與「科層體制學派」。 2.傳統理論將機關組織視為一個靜態的大機器,然後尋找各種最佳原則,使組織能有效的運作,達到高度效率的要求,且不太重視人性的因素。 (二)修正理論時期 (1930年~1960年):

  6. 2017年9月14日 · 學習百科. 公職考試. 高普初、地特. 一般行政. 作者:唐恩. 顧塞爾指出,現代行政人員除了是一個技術專家之外,亦是一個價值處理者,而且會面臨著如何平衡五大相互競爭之多元行政價值之當代挑戰。 其以「五M」來形容這五項並非經常相容的行政價值: (一)手段 (Means): 執行法律及服從命令是行政人員之職責所在,但因其為高層權威之被動性工具,故其仍要表現出效率、效能、及時與忠誠之行為。 (二)倫理 (Morality): 行政措施要維護正義、平等、誠實、個人權益等高層倫理性價值,而不能僅依據民主而行。 (三)民眾 (Multitude): 行政人員必須立即回應民眾的需求。 (四)市場 (Market): 公共行政要以市場經濟觀念來主導公共規模。 (五)任務 (Mission):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