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功效 :通血脈,袪寒濕,止血。 主治 : 吐血,婦人血崩血閉,腹痛環臍,陰蝕腫痛,瘧痢疳蟲,目翳淚出。 參考連結: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Dr. Yang小語: 胃氣壯,則五臟六腑皆壯。 出處:(金﹒張元素《醫學啟源﹒五臟六腑除心包絡十一經脈証法》) 中醫學理論極為重視胃氣,認為胃為水谷之海,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胃氣強則五臟俱盛,胃氣弱則五臟俱衰。 故《靈樞﹒五味篇》說:“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 ”《素問﹒平人氣象論》又說:“平人之常氣稟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 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歷代醫家都把保護胃氣作為重要治療原則之一。 所謂“胃氣”,一是泛指脾胃的運化功能。 人以胃氣為本,運化機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機體的抗病能力。 二是指脈的胃氣。 脈以胃氣為本。

  2. 目前位置:首頁 > 我的健康筆記 > 成功受孕分享 > 【74】:36歲,〈乾癬病史已有15年,自體免疫系統失調,紫外線光療3年,MH:0.505、FSH:15.7〉,楊麗姝醫師中醫求診7月,針灸25次,水煎藥吃175帖,做第一次人工授孕成功〈沒有吃排卵藥及打排卵針,僅靠中醫調理7月,之情況下送入精蟲做人工授孕”〉。

  3. 《十五大類中藥藥性解析》 撰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楊麗姝醫師. 本篇介紹【收澀藥】: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十五大類中藥藥性解析. 中藥藥性分為15大類:1.解表藥 2.清熱藥 3.袪寒藥 4.瀉下藥 5.袪濕藥 6.袪風 藥 7.止咳化痰藥 8.消導藥 9.理氣藥 10.理血藥 11.補養藥 12.收澀藥 13.安神. 藥 14.平肝熄風藥 15.其他及新增品項. --------------------------------------------------------------------------- 十二、收澀藥. 凡具有收歛固脫,可用以治療氣血精津,耗散滑脫之症的藥物稱之收澀藥。 臨床上可分為四類:

  4. 本方為瘡瘍初起常用要方,凡癱疽踵毒,屬於陽證體實者,均 可使用。. 見症以局部皮膚紅、腫、熱、痛為主,用於一般皮膚 化膿性炎症。. 膿未成者,服之可使消散,膿巳成者,服之促使 外潰。. 方中金銀花、甘草、天花粉、貝母清熱解毒散結﹔當歸、 赤芍 ...

  5. 功效 :滲濕熱,行痰飲,利膀胱濕熱,宣通水道,功專利濕行水,瀉腎經之火邪。. 主治 :. 濕熱疝痛,水腫脹滿,小便不利,腳氣,瀉痢,淋瀝、陰肝,消渴。. 參考連結: 【澤瀉】-衛生署中醫藥資訊網 <另外跳出視窗>. Dr. Yang小語:. 清氣升而津液四布,濁氣 ...

  6. 別名: 分類: 二、清熱藥. 功能: 清熱涼血. 來源: 本品為茄科植物枸杞之乾燥根皮. 性味歸經: 甘微苦寒。 入肺,肝,腎經。 功效 :清虛熱,涼血。 主治 : 陽虛潮熱,盜汗,心煩,口渴,肺熱咳嗽,喀血,虛勞有汗骨蒸。 參考連結: 【地骨皮】-衛生署中醫藥資訊網 <另外跳出視窗> Dr. Yang小語: 靜以養身,儉以養性。 出處:(《南史﹒陸慧曉傳》) 古人養生的根本之道,在于調養精神。 靜與儉,就是調養精神的兩個重要方面。 靜指思想清靜。 此則體內正氣充聚而不散亂,雖然外界有各種致病因素,也難以侵害人體。 現代實驗研究也証實,靜養心神是人體的一種自我調節,它能保持神經系統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使人體生理功能處于極佳狀態。 儉指少私寡欲。

  7. 別名: 分類: 五、祛濕藥. 功能: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化石草之乾燥莖葉. 性味歸經: 苦寒無毒。 入肝,腎,膀胱經。 功效 :利尿,消炎,化石,清熱利濕。 主治 : 腎臟炎,腎結石,水腫,泌尿道結石,肝炎,膽結石,高血壓。 參考連結:目前尚無相關資料. Dr. Yang小語: 氣有餘便是火。 出處:(元﹒朱震亨《丹溪心法﹒火》) 氣屬陽,陽盛則熱。 當情志不舒,或痰、濕、食積、瘀血等因素影響人體時,氣的運動受阻,當升不得升,當降不得降,開合不利,局部之氣積而有餘,由溫變熱,熱而化火。 產生火熱的症狀,有躁擾狂越、目不明、浮腫疼酸等等。 朱氏的這個論點,與他的“陽常有余,陰常不足”與“氣常有余,血常不足”學說密切相關,須將它們結合起來分析,才能對他所創的滋陰瀉火法有較深的理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