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4日 · 台裔生吳亭樺是抗議發起人之一,她從小想當醫生,如願錄取哈佛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系,卻因研究曾祖父在228事件受難的震撼,讓她強烈感受保護台灣民主的重要,快唸完大一時毅然轉系,主修經濟系、副修政府學系。 Tags: 回憶當時,吳亭樺說她曾陷入兩難,當醫生的職涯明確、也受到尊敬,但她「想要為台灣做些事」,不過不知道能做什麼;轉系得要面對「很不確定」的未來,也令她恐懼。 這時父親的一番話讓她勇往直前。 她說:「他(父親)告訴我,接下來50年對台灣非常關鍵。 如果這是妳想做的,我支持你,因為,如果你不為自己的自由而戰,沒有人會替你做。

  2. 2019年3月7日 · 不少知名雲端空間服務都因出現爭議或問題而上新聞,像是2023年4月Google Drive就無預警限縮檔案上限,即便你有剩餘容量也無法上傳檔案;2024年5月澳洲專門管理退休金的基金公司UniSuper傳出資安問題,導致50萬用戶無法正常登入檢視退休金帳戶,該

  3. 1 天前 · 伊萬.伊里奇(Ivan Illich)認為:當我們將不同任務分配給不同性別時,這種作法不但不構成歧視,甚至能確保不同性別之間的和諧。然而,這是建立在以下前提下:重要的是「分配」這件事本身,並非分配的內容。若從女性主義的觀點來看,以性別作為分配的標準時,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斟酌的事情。

  4. 2021年6月29日 · 「感恩惜福」錯了嗎? 育幼院教養文化如何造成院生的階級恥感. 僅為示意|Photo Credit: iStock. 巷仔口社會學的文章,由國內外社會學者貢獻所寫,作為一個社會學科普的公共部落格網站,希望以社會學的角度來觀察、評論當前的社會現象。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管理方便,院方容易採用上對下的權威式管控,讓院生將就使用現有資源。 在這樣的脈絡底下,「感恩惜福」不僅可以粉飾資源不足的窘境,還投射了機構(助人者)對院生(受助者)的「福利監視」與道德審查。 文:林昱瑄(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陳旺德(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陳伯偉(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您是否造訪育幼院抑或看過新聞媒體上對育幼院的報導?

  5. 4 天前 · 本文摘錄自《我的不是我的》,時報出版. 作者:吳億偉. 努力工作、盡情幽默,也認真做學問的吳億偉,在第一本散文集中記錄了父母輩的生命回憶和臺灣的經濟變動,接下來的著作,則用時而芭樂時而機車的視角寫下魔幻的小說,及令人薾的散文。. 這本 ...

  6. 2023年9月4日 · 首先由蔣宜提出〈青春煉獄:網路獵騙性私密影像事件簿〉報導的調查源頭,約莫在2020年時,她與同事注意到台灣的性私密影像外流案件漸增,並在臉書上發現一篇受害者家屬發布的貼文,內容描述受害者遭前任伴侶外流性私密影像後自殺,儘管後來 ...

  7. 2023年12月8日 · 在防疫期間,鎵興國際設置給移工獨戶獨立的隔離檢疫房,曾讓勞動部長、桃園和新竹市長都登門參觀。 長宏人力近年也積極興建宿舍,羅盈勝表示,根據他們做的客戶調查,大約八〇%的雇主都希望仲介能提供宿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