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1月24日 · 1.開場. 電影的開場就是以台灣歌仔說唱表演藝術家楊秀卿與其夫婿楊再興組成的《微笑唸歌團》提醒大家要關手機,能把唸歌加入電影裡面,卻不會覺得突兀,真的讓人耳目一新。 2.我是為你好. 整部電影以「我是為你好」一句貫穿全片,片中,惠英紅以「我是為你好」當作藉口,但是背後其實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就如吳可熙在片中說的:「我就是你的包包,讓你帶出去展示,現在我舊了,你就換一個出去展示(就是文淇飾演的棠真)。 」其實在現在社會中很常見,為了不讓自己蒙羞,所以要求孩子的成績和禮儀表現,再透過跟別人的比較,取得優越感,不就是把孩子當社交工具嗎?

  2. 2015年9月15日 · 《陽光只在這裡燦爛》故事描述由綾野剛飾演,多年前因意外害死部屬,無法釋懷內心愧疚的爆破採石工-佐藤達夫,逃離了老家與工作,獨居於函館的廉價公寓,某日在柏青哥店中結識了菅野將暉飾演,個性直率而樂天,終日遊手好閒僅以臨時工換得微薄薪資的大城拓兒,在拓兒盧個沒完沒了的邀請之下,達夫去到海邊堤防外的雜草荒地中,由簡陋棚架搭成房舍,拓兒與家人居住的「家」,此時達夫初遇了由池脇千鶴所飾演,拓兒的姊姊-千夏,被地方產業工會會長包養不倫戀情的同時,也在小酒館中做應召接客,藉此辛苦的撐起家計及父親的醫療費用。 無法逃避心中巨大陰影,像是浮沉於海中落難者般的達夫,此時遇上了在茫然人生現實中隨波逐流生存的千夏,兩人的愛戀就像落水者與浮木相遇般,在浪濤中尋見、抓緊彼此。

  3. 2018年4月3日 · 這部的中文翻譯《謊言的烙印》真的很好. 謊言透過間隙猖狂的滲入心裡的鴻溝. 深深的烙印下不可抹滅的傷口. 只能任它肆虐凌駕著無法洗白的無辜. ⠀⠀⠀⠀⠀⠀. 以往不管是社會新聞亦或者是報章雜誌. 我們都是以”被害者”的角度去看這整件事. 但那些所謂的被害者,真的是被害者嗎? 難道那些被誤會的”加害者”都可以被忽略嗎? 這種先入為主的群眾效應與激情正義. 往往都是更容易被忽視而影響更大的. ⠀⠀⠀⠀⠀⠀. 但在這部電影,卻是很客觀的陳述事實. 沒有打算要偏袒某方,沒有打算要執行正義. 而是血淋淋的被迫接受讓人心痛的事實. 並夾雜著無奈、憤怒與悲傷無限擴散. 狠狠的敲碎我們那虛假的正義與成見. 人云亦云的可畏、群眾的暴力的影響. 也許從來不是我們想像的這麼簡單. 電影爽度:5. 故事劇情:9.

  4. 2017年3月26日 · 在前三分之一時,徐玉娥丈夫惠宗與女兒映汝分別道出身為另一半與子女在面對捐贈大體這件事的看法,當台灣開始推動捐贈大體這件事時,惠宗夫妻二話不說隨即簽字,這樣的舉動說實在話在當時可能會讓親友不解,對於觀念保守的一輩人總認為人死後就該入土為安,火化可能已是他們能夠忍受的最大限度,畢竟有誰捨得讓自己的至親死後再受火折磨? 正因為如此,要告訴他們並說服他們死後會被拿來當作解剖教材,遺體會被分解、縫合然後以無法保持生前樣貌的樣子火化談何容易。 所以惠宗夫妻能如此實屬不易,身為女兒的映汝也能體諒接受父母的決定,還坦然面對這一切,同樣不簡單。

  5. 2021年7月18日 · 這難道不是意有所指嗎? 初代革命者 們,抱著 遠大的理想 以及 滿腔熱血 ; 但 後繼者 們享受了推翻舊權威的甜頭,難保不會為了要 「補償自己的辛苦」 ,起而代之 成為新權威 ,成為下一個 「火車裡吃火鍋的馬邦德」 。 電影雖沒有講清楚,不過這很難不讓人聯想,為何主角——有堅定信仰的革命先賢——就算革命成功、改朝換代,可當他看向未來、看向後輩, 仍感受到寂寞了 : 原來,不管在什麼時代, 權力的火車都不會停止駛向有利可圖之處 ;劫富濟貧、試圖改變世界的人,永遠只能在 山野間當匹凜然的孤狼! -第三層解讀-. 那麼,我們如果順著這樣的思考,再進一步假設: 有沒有可能,【讓子彈飛】這部電影根本就是在 借古諷今 ?

  6. 2015年3月5日 · 影評. 《我想念我自己》-最紀錄的劇情片. 2015-03-05 21:13:51. 關於阿茲海默的電影其實不少,. 像是《腦海中的橡皮擦》《被偷走的那五年》皆是借失智之症,燃燒愛情的火花,. 但是《我想念我自己》則是著重於病人發病的症狀和感受,. 將這個大家都會念,卻 ...

  7. 2015年9月28日 · 劇情描述一名已屆70歲的退休男子,為了重新找回對於生活的熱情,而參與銀髮族實習計畫並且為網路時裝店的CEO工作的喜劇故事。 由Robert De Niro飾演男主角Ben Whittaker,Anne Jacqueline Hathaway飾演女主角Jules Ostin。 想要被需要. 本片從Ben 的獨白開始,最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詞就是"我的心裡有一個洞,我需要去填補它",這句話道出了許多心聲,隨著年紀增長,從不斷累加的生活轉變為不斷失去的生活,朋友、家人、工作、生命、時間逐漸離去。 面對這樣的生活,面對這些不可避免的失去,還能做些什麼? Ben接受這樣的事實,也瞭解到已經消逝的人事物,就只能追憶,心被掏空了之後,需要放進新的東西才能去填滿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