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2月29日 ·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2016-02-29. 聯強集團總裁 書伍. CEO 眼中的「大將之才」是怎樣?. 3 個方法,鍛鍊自己的思考格局.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長遠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在職業生涯當中若要不斷地往更高的境界提升、突破,具備足以 ...

  2. 2018年5月30日 · 聯強國際總裁書伍說過,許多人在升上主管後,思考的習慣還如同基層人員一般,停留在所屬部門。 然而,想要成為一名傑出的「將領」,這樣的本位、狹隘思考的習慣,將會局限自己對事情的判斷,無法將整個公司和產業一併納入考慮範圍,產生格局更大 ...

  3. 2014年12月30日 · 2014-12-30. 作者 書伍. 【觀念短語】沒有紀律,就沒有積極度.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人才 =(能力)×(人格特質)×(積極度) 「積極度」非常重要! 沒有積極度,就是有再好的能力、人格特質都是枉然;但是能力本身沒有價值,是能力去運用與執行出來的結果,才是能力的價值。 而沒有積極度就是不去執行,結果是「0」,價值就是「0」,那就甚麼都不是! 這是人人易懂的道理。 「積極度」,還分為「主動積極」與「被動積極」兩個層次。 「被動積極」是指在別人設定的目標下,會積極主動去做去完成,也就是所謂「使命必達」型的人。 但是當目標達到後他就停止,並不會想要去超越目標;甚至當別人沒有給目標時,他就癡癡等待別人給目標才會啟動。 這種積極是種依賴主管被動執行的習慣與心態。

    •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型
    • 有盡責但未能全力以赴型
    • 積極自我挑戰型

    第一類人屬於「外爭外行(業績),內爭內行(資源)」。在訂定預算的前期,會無所不用其極的誇大環境之不利因素,以利爭取「最低工作目標」與「最大預算資源」。在執行過程中,若逢外在環境不佳,便會使用諸如「放消息」等手段,為可能的進度落後預築「下台階」;等而下之者,甚至會製造假數字或採取「鋌而走險」手段只求「做到」數字。反之,若是目標達成極為樂觀,這類人便會巧妙的維持一個「略為超出目標」的執行節奏,甚至到末期還會「暗藏」今年的業績到明年度再「實現」,避免墊高下年度的業績目標。 回過頭來,這類人對於組織賦予的預算額度,當環境不佳時會積極使用,甚至有「消化預算」的心態,形成「業績落後但預算花費不落後」的現象;而當環境樂觀時,更會趁機擴大需索與使用資源,以便爭取下年度更寬裕的預算額度。 這類人是組織中「上有...

    第二類人是「有盡責但未能全力以赴」型。這類人在訂定目標時,固然不會強力討價還價壓低目標,卻也不會主動加碼。在執行的過程中,這類人雖能克盡己職,但若大環境不佳,達成規劃目標的決心便易動搖;倘使大環境樂觀,這類人雖不至於「玩弄制度」,但一當有把握達成目標後,就會開始鬆懈而不自覺放慢衝刺的腳步。組織中的這個族群,雖然兢兢業業盡力而為,但不會有意外之喜,所以能力成長的曲線也就平緩而不突出,難成大將之材。

    第三類人屬於「積極自我挑戰型」。這類人會自我設定一個有難度的目標,並自我期許以最少的資源挑戰最高目標,預算對這類人來說,是用來規劃與模擬如何有效達到目標的一項工具。在執行的過程中,倘使環境惡劣,這類人會堅持不放棄達成規劃目標的信念,而且絕不做假;倘使情勢樂觀,則會反過來主動加碼,自我挑戰締造新記錄的可能。 對於資源的運用,這類人會依當時的實際環境與條件,審慎運用預算。在環境惡劣雖全力以赴仍難達陣時,他會撙節花費求取最好績效;而在環境樂觀有機會大幅超越目標的情勢下,必要時也會爭取合理的資源,而不會以預算有限為藉口,自我設限而坐失良機。 換言之,這類人是抱持著「自我挑戰」的心態,在實踐「以最少資源達成最高目標」的過程中,持續淬鍊其個人能耐,所以預算對他而言是一項工具,而非「自我設限」的「束縛」。...

  4. 2017年9月28日 · 小辭典. 葉二氏法則: 「適度」給員工壓力或製造工作動機,能提高工作效率。 壓力太小沒有動力,但壓力過大則會造成不安與焦慮情緒,反而降低工作效率。 延伸閱讀 / 1. 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比不過老闆的一句話! 2 方法聰明處理突發狀況,準時下班去. 2. 為什麼員工壓力這麼大? 想提升組織生產力,企業應該做的事. 3. 壓力大到什麼都不想做? 3 個小解方,幫你重拾生活動力. 繼續閱讀 工作效率 心理學. 訂閱經理人Google News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 >> 看更多.

  5. 2015年12月25日 · 其實所謂的好主管有一個共通的標準,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在 《主管私房學》 中,整理出了好主管必須扮演的8種角色。 他建議主管先學會前3種角色,分別是工頭、聖誕老人和摩西,確保團隊有效率,再慢慢磨練後5種角色,才會在部屬加分,變成真正的好主管。 角色1. 工頭:有效執行、拿出成果. 工頭代表的是執行力,這是當今企業一致追求的目標,也是主管的首要工作。 強大的執行力,是企業獲利的先決條件,也是好主管的關鍵指標。 工頭必須站在第一線,決定團隊中的每個人要負責什麼工作,最後一起完成任務。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工作者和主管的一個主要差異在於,工作者領取的是自己業績的薪水,主管領取的是團隊表現的薪水。

  6. 2014年11月23日 · 如今在職場上耳熟能詳的「參與式管理」(Participative Management),讓員工在不同程度上參與企業決策;或是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提倡的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主張由部屬和主管共同擬定個人與組織的目標,都是滿足員工的心理與社會需求的做法。 管理學教授史蒂芬·魯賓斯 (Stephen P. Robbins)指出,參與決策可以提升部屬對決策的認同感,在執行任務時,便可減少居間杯葛的狀況發生。 並且,參與決策可提供工作的內在報酬,使工作本身顯得更有趣、更富意義(內在報酬可參考過度辯正效應P.98)。 就管理上的意義而言,讓員工參與決策,等於是鼓勵最清楚現況的人貢獻意見,這樣往往可以提升決策品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