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2日 ·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一群發展心理學家播放一系列霸凌影片給四百名以上的青少年觀看,要求他們想像自己就是霸凌的受害者。 在某些影片中,他們看見同儕潑水在受害者身上,而在其他影片中,同儕或辱罵受害者或破壞受害者的玩具,或害他們弄得 ...

    • 王心凌1
    • 王心凌2
    • 王心凌3
    • 王心凌4
  2. 2020年10月29日 · 愛心理 2020-10-29. 圖片來源: Unsplash. (本文經合作夥伴 愛心理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原文出處:〈 同理心的力量:透過「兩類型四層次」,創造親密關係 〉;更多相關文章都在 「愛心理」粉絲專頁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在跟身邊的人溝通時,「同理心」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如果能讓對方感到「你懂我! 」,有助於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諮商心理師林仁廷分享怎麼利用不同層次的同理心,讓朋友、伴侶、家人低落時能感到被理解。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諮商心理師 林仁廷. 同理心,empathy,又譯為「神入」,意指進入案主的位置,同理思想邏輯,共情並理解他情緒的由來,感同身受。

  3. 2020年6月8日 · 簡單心理 2020-06-08. 圖片來源: Unsplash.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面對痛苦、焦慮、憂鬱這些會讓人不舒服的情緒,總是想找個可以一勞永逸的改變方法,可以從此保持快樂。. 但事實上,知道再多解決方法都沒有用,唯有你面對了、承認了,新的 ...

    • 為達完美,忽略適應「外在環境」
    • 追求理想的盲點
    • 誰會被「完美主義」綁架?
    • 卸下「完美」的面具
    • 延伸閱讀

    若是我們常常期許自己要達到心中的完美,但卻忽略掉外在環境的適應,而讓自己備受壓力,該怎麼辦呢? 今年二十九歲的小葉在營造建設公司擔任行政人員。個性嚴謹、要求完美的她,在工作上常常要求自己做到超越公司標準要求以上,覺得這樣才能符合自己的理想,讓自己感到放心。 最近兩週,公司接了很多案子,小葉手邊的工作一下暴增,除了本身的業務,還要去協調其他部門的疑難雜症。這讓小葉的情緒變得容易煩躁、起伏大,好不容易停下來休息,一個人的時候,又容易感到低落。小葉晚上開始變得難入睡、淺眠,又容易做夢;又發現自己白天注意力下降、喉嚨感到緊緊的、胃口變差、呼吸不順暢、全身感到很緊繃,後來狀況一直惡化,於是小葉決定前來諮詢自己目前的狀況。 「醫師,我最近整個人感覺快要撐不住了,工作量好大,我快受不了了!」小葉一臉倦容地...

    跟上述小葉有類似狀況的人,在周遭的人看來,常常被認為:「有必要這樣嗎?」、「這樣簡單做就好了,何必要搞得那麼複雜」、「想這麼多幹嘛,照規定做就好啦!」但當事人卻聽不到周遭的聲音,一直嚮往著心中那個理想的自我標準。這些人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標中,感到充滿自信,對於自己的理想充滿堅持,即便外界的不認同,也能在自己的理想國中活出一片天。 可惜的是,這個世界不是由單獨的個人理想國所組成,而是在不同的個體間有著某些共同的連結,才能讓個人與周遭環境調適得當。這是很多過度完美主義者的通病,只看到自己的理想,卻忽略掉這世界的脈絡與自我的平衡。 追求完美有什麼不好?的確,追求完美是件美好的事,但需要對自我的追求有所節制與調適。 當追求完美過程中,遇到自我調適的問題與環境條件的限制,就要適時地調整,轉換心境,重新...

    很多從小家庭教育嚴厲,缺乏父母親肯定的孩子們;或是在成長過程中,在同儕人際關係裡有不好的、被貶低的經驗,像是被嘲笑、排擠或是霸凌等,但日後無法自我調適好的人,由於自我肯定能力較差,容易發展出追求完美的特質。這類的人,因為無法在自己身上獲得滿足,所以一直往外界追求完美,追求外界的肯定。 只可惜這樣的追求,無論外在成就在外人眼中看來多美好、多優秀,這些人還是無法感到滿足,繼續無止盡地追求完美。這是源於無法肯定自我價值,對自己感到不滿足而造成的「病態性完美主義」。 在不順遂的情況下,這類人若無法意識到自身能力與自我理想追求的落差,可能就會在這樣完美理想的自我要求中跌跌撞撞,而對自我價值更容易感到挫折,本來已經欠缺的自我肯定能力又再被影響,因而變得更差,以致病態性完美主義愈嚴重,於是這樣的惡性循環就...

    很多缺乏自我肯定的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容易批判自我或過度自責。建議在遇到挫折或是錯誤時,不要馬上否定自己,可以先看看別人的作法與理解別人的想法,再回頭評估自己的問題,並試著去理解大環境的趨勢走向,嘗試換個角度想、換個方法做做看,看看能否讓自己克服原本的困境。 若發現自己在上述的情境下很難調適,無法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堅持時,就要試著去思考,究竟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為何要跟自己過不去,是否是因為缺乏肯定自我的能力,而造成的病態性完美主義在影響著自己。 「嗯嗯,原來我是被自己的完美主義困住了……」小葉恍然大悟地說。 若是跟小葉有類似狀況的你,建議可以先從部分的生活或工作調整開始,先放手一部分,讓那部分照一般外界的標準進行。剩下的部分,若有餘力,再讓自己做到想要達到的標準。 千萬不要被自己的高標...

    「別跟自己說加油,你已經做得很好了。」爽爽貓插畫給「失調完美主義者」的 10 則人生啟示 比「抗壓力」更重要!「恢復力」才是讓你從挫折中爬起來的關鍵,練習這 3 招吧! 「完美主義」也是「無力感」的一種?很多人可能陷入「無力感」卻不自知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心好累:抗壓力太強反而會生病,精神科醫師教你不再被壓力擊垮的30個練習》,由三采文化出版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4. 2017年6月1日 · 《紐約時報》在某一年所評選出來最重要的書籍,是羅洛·梅所寫的《愛與意志》這本書。 書中羅洛·梅闡述了現代人的性愛,並且強調人們為了達到性高潮而產生的不安,以及將滿足對方這件事看得極度重要等內容。 ……the great importance attacked to “satisfying” the partner. 為什麼要將滿足對方這件事,擺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呢? 其結果,只會讓性愛變成心理的負擔。 其中的一個原因,恐怕也是對於撒嬌的壓抑吧! 不只是性愛,多數人凡事都打從心底深處希望,對方能夠滿足自己,不是嗎? 然而,自己內心卻把這種撒嬌,當成一件不好的事並加以排斥,也就是壓抑。 其反向作用,則會造成自己不得不去滿足對方的情緒油然而生,然後為了滿足對方而努力。

  5. 2020年1月9日 · 「所有的協商說到底,就是一場『發現並滿足對方需求』的遊戲。 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在情緒上、無法聽進別人話的人,諮商心理師陳雪如分析,面對被「情緒腦」主宰的人時,我們要做的並非說理,而是運用技巧安撫對方的情緒,召喚出對方的「認知腦」,理智而冷靜地達成溝通。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諮商心理師 陳雪如(Ashley) 黃先生是一位大學教授,大家都以為當教授很風光、很自由、不用打卡、沒有上下班時間,更沒有主管盯著你、還有一間個人辦公室,以及無數學生可以使喚。 「沒有上下班時間,不見得是好事。 我覺得我醒著的每一刻都在上班,沒有一個下班時間做為區隔,告訴我要放下工作休息了。 」黃先生說,他壓力其實很大,現在是助理教授的他,要在時限內拚升等,如果沒有發表足夠多的學術論文,他就得離開教職了。

  6. 2018年5月3日 · 醫學上有個用來解釋「堅強」的專有名詞,叫做「 心理韌性 (mental toughness) 」,指的是個體在經歷逆境、創傷後,從負面情緒中表現出的正向適應力,白話一點就是 「挫折復原力」 。. 美國波士頓大學的臨床心理師 Ellen Hendriksen 長期研究創傷壓力症候群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