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9日 · 高雄長庚心臟內科教授級主治醫師方志元說明成功案例表示,蔡先生是直升機飛行士官,11 年前在 43 歲診斷為 心肌梗塞 ,當年心臟科團隊經評估,幫助蔡先生植入藥物塗層金屬支架,隔年加入臨床試驗,植入藥物塗層可吸收模架,後病情穩定。 什麼病人需要做心導管? 心導管全名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以管子的方式進入心血管系統內進行,從外而內侵入人體的治療方式,會先由周邊的動脈(如手腕的橈動脈或大腿的股動脈),選定一個適合的位置穿刺, 再導入心導管,可以做冠狀動脈血管攝影,評估血管狹窄嚴重度,再執行氣球擴張術及支架執入術。 目前也已經成功發展經皮瓣膜植入術,瓣膜修補術及左心耳封堵術,高雄長庚醫院也完成相當數量的病例。 醫學已進展至微創侵入性治療,不用開大刀。 心導管有哪些選擇,越貴越好嗎?

  2. 2017年12月8日 · 大多數的病例以 自體免疫疾病 為主,最常見的有紅斑性狼瘡、 類風濕性關節炎 、 僵直性脊椎炎 、乾癬性關節炎等,這些都是屬於自體免疫的疾病,第二常見的有痛風性關節炎、及退化性關節炎等,是與骨關節相關的疾病,最後就是過敏性的問題,過敏性 蕁麻疹 、過敏性鼻炎等,以上都是在門診中常遇見的疾病。 Heho編輯問:通常出現什麼樣的症狀,可以到風濕過敏免疫科尋求幫助? 蔡秉翰醫師答: 若出現 不明原因的皮疹、 發燒 、多處關節的腫脹疼痛、嘴巴破、落髮,或是下背痛(長達三個月以上),以及反覆性發作的尋麻疹 ,都可以前來風濕過敏免疫科諮詢及檢查,找出致病原因後,醫師會協助是否要轉往其他專科來做更進一步的治療。

  3. 2022年3月18日 · 痔瘡發生的原因. 痔瘡的嚴重程度. 痔瘡要看什麼科? 痔瘡的治療方法. 如何預防痔瘡再次發生? 痔瘡最明顯的症狀:解便疼痛、帶血. 大部分的人在察覺到自己可能有痔瘡時,第一個發現的症狀通常是 解便會痛,或是排便出血 ,不過除了這兩個症狀,還有其他可能的症狀要注意: 肛門處有腫大異物感. 肛門處有搔癢感、灼熱感. 直腸、肛門會觸痛或持續性疼痛. 可能有塊狀物從肛門脫出. 排便時出現鮮紅色的血. 若經常性出血可能會導致貧血. 痔瘡發生的原因. 「痔瘡」兩個字可以指疾病,也是說是我們身體上的一個組織「肛門軟墊 (anal cushions)」,幫助括約肌在收縮的時候,能協助緊閉肛門,猶如軟木塞酒瓶的概念,能將肛門完全封閉。

  4. 2021年12月22日 · 兩大重點帶你簡單瞭解. 爸媽帶著孩子上了這麼久的課,想必也聽治療師說過不下數十次的「感覺統合」吧? 究竟,感覺統合是什麼呢? 事實上,感覺統合一詞,是由美國職能治療專家的珍.艾爾絲(Jean Ayres)所提出的一種理論。 一般來說,人的感覺大致可分為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前庭覺和本體覺,而珍.艾利絲的理論指出,孩子在 7 歲以前,這些感覺在學習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進一步來說,這些感覺刺激,會被「登錄」到大腦中,並使我們產生合適的反應,這就是感覺統合。 聽起來好像很玄妙。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已經 5、6 歲,卻仍不敢從溜滑梯上溜下來、無法接受小幅度的搖擺,甚至對毛梳、魔鬼氈等多種物品的觸感和質地感到厭惡,那我們就可以合理懷疑,他可能有感覺統合的問題。

  5. 2020年11月27日 · 吃火龍果的四大好處. 洛神花(Roselle)又稱洛神葵、洛花、山茄、紅葵、玫瑰茄,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區,洛神花在台灣最大的產地是花東一帶,因此有「後山紅寶石」之稱。 洛神花口味的冷飲或冰品有時是飲料店的限定口味,熱飲可以是貴婦下午茶,變成果醬配吐司剛剛好,或是很多人喜歡直接吃蜜餞,就讓 Heho 營養師宜庭來帶你一探洛神花的功效吧!

  6. 2019年9月25日 · 神經內/外科. 神經內科因為也是內科,其實跟復健科的處理方式比較相近,但不同的是,神經科可以處理神經的病變、壓迫問題,因為有些疼痛可能是來自神經太過敏感造成,並不是頸椎真的錯位、姿勢不良,這時候可以服用一些神經安定劑來穩定,也可以改善日常生活方式,少吃一些讓神經興奮的食物。 而神經外科屬於外科,所以跟骨科概念比較相近。 如果神經受損、沾黏、斷裂,或是已經嚴重被周邊組織壓迫到發炎腫大,也可以透過外科手術,修復破損的神經,或是搬開壓過來的周邊組織,減輕疼痛;同時也避免神經長期壓迫,最後導致癱瘓。 簡單來說,「神經」受到損害,也會讓人感覺疼痛,所以 如果並不是骨骼的問題,也可以去神經科檢查是否是神經,或是周邊血管、組織造成的影響。

  7. 2021年10月6日 · 第二級扭傷. 症狀:因為韌帶部分斷裂,局部有嚴重壓痛,淤血範圍大,走路相當疼痛,腫脹厲害。 處置方式:建議就醫諮詢,視情況利用石膏或護木保持固定,需休息及固定6至8週,以利韌帶癒合。 第三級扭傷. 症狀:韌帶完全斷裂,踝關節變形會歪向一邊,關節移動時劇痛,無法行走。 處置方式:建議就醫並接受手術治療。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扭傷到底要不要就醫? 五種症狀出現不能輕忽. 足踝扭傷除了可能造成韌帶等軟組織損傷外,也伴隨骨折風險。 楊維宏解釋:「常見足踝骨折發生的位置以內踝及外踝居多,少數也有踞骨或嚴重的關節面粉碎性骨折。 」不少民眾無法判斷自己扭傷到底該不該看醫師? 醫師建議有以下狀況一定要就醫: 嚴重疼痛. 外型改變. 關節不穩定. 嚴重瘀血. 行走活動困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