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花蓮農改場指出,綬草( Spiranthes sinensis [Pers.] Ames.)是蘭科綬草屬植物之臺灣原生種蘭花,主要分布於臺灣全島中低海拔的平野、草地或草叢中,由於花序如古時的綬帶而得「綬草」之名。 綬草小巧的粉紅花朵旋轉著生於花軸上,宛如青龍纏柱般,相當特別,且於清明前後盛開,另因其根狀似人參,故綬草又名青龍纏柱、盤龍參、清明草等。 花蓮農改場表示,綬草的花莖會自基部抽出,花朵通常呈現白色至粉紅色,環繞著花軸盤旋上升順序開放,花期為2至5月;花謝後,葉片會枯黃凋萎,並於8至9月重新萌芽生長。 與花朵的小巧相反,綬草的根莖短、根系肥厚、簇生;葉有數枚,叢生於基部,呈線形至線狀披針形。

  2. 20230106.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力推「四選三」政策,改變稻作產業體質,讓稻穀市場價格有感提升。 (攝影/吳尚鴻) 水稻是國內種植面積最廣的作物,但臺灣長期實施稻穀保價收購政策,糧價難以提高,農委會110年起實施「稻作四選三」政策,減少稻作面積及產量,在111年取得甜美的「收穫」,全年濕穀販售價格每百臺斤(刈)最高逾1,100元,創下近半世紀以來最高價,打破糧價長久低迷的局面。 稻穀保價收購過去被視為選舉政策,幾次總統大選均以提高收購價格作為利多,去年九合一大選也不乏呼籲政府提高收購價的聲音。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認為,「保價再提高2、3元,對稻米產業會是災難」,可能促使農民都去種稻,國內需要增加種植的雜糧反而沒有人會推動。

  3. twitter. 林裕彬整合校內資源技術建構智慧溫室,希望為臺灣農業科技技術的發展盡一分心力,同時也期待能夠提升年輕人從農意願;他手上的網紋洋香瓜表皮刻有「NTU」字樣,是栽培實驗的一環。 文/吳秉容 圖/豐年社. 面對極端氣候的影響,穩固的溫網室設施能有效提升作物栽培成效,並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害。 此外,根據世界銀行(word bank)資料顯示,全球智慧農業之市場發展趨勢自2013年起逐年攀升。 國立臺灣大學掌握農業技術發展趨勢,在校內打造全方位智慧節能溫室。 推動者之一,同時也是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的林裕彬分享未來展望:「『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我們希望,在烈日炎炎下揮灑汗水是農業的過去式;未來每個農民都是高科技農夫,運用智慧化與自動化設備節省時間、金錢與人力,實現精準栽培。

  4. 20190119. facebook. twitter. 女工頂著12月的暖陽,細心為花椰菜授粉。 文字/Casca 攝影/林韋言. 種子落入土壤,是希望也是力量。 主營花椰菜種子的農種苗公司,60年來透過育種,讓這源自地中海的蔬菜口感更豐富多元,並能順應不同地區與氣候生長。 小小種子是農執行長蔡慶蒼一家三代安身立命的根本,一袋袋出口的種子,則讓中國、東南亞、歐洲到巴西等二十多國,都可吃到從臺灣出發,農選育的好滋味。 冬陽暖暖灑落在農種苗公司的網室菜園,將盛開的一朵朵花椰菜花映得金黃燦爛。 女工坐在花椰菜植株旁,拿著鑷子細心為蝴蝶狀的小花授粉;農種苗公司執行長蔡慶蒼身著舊T恤、運動鞋,穿梭在網室間為花椰菜澆水,頭上那頂印著肥料公司名稱的舊球帽,遮不住晒向他黝黑皮膚的陽光。

  5. line. twitter. 「新野菜美學」特展今日開幕,「野菜教母」吳雪月在展場外的阿美族傳統工寮「達魯岸」前說明展覽內容。 (攝影/游昇俯) 臺灣原住民阿美族有豐富的野菜採集食用文化,除了廣泛為人所知的樹豆、紅藜、小米,漢人會吃的過溝菜蕨(過貓)、黃麻嬰(麻薏),連原本用作建材、風味帶苦的黃藤也懂得食用。 由「野菜教母」吳雪月舉辦的「新野菜美學」野菜文化特展今(5)日開幕,農委會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人類商業利用植物種類少,氣候變遷下糧食安全是重要課題,應該更加向原住民傳統智慧學習。

  6. 20210811. 在鮮少有報章雜誌的戰後初期,《豐年》扮演著傳遞知識與國際消息的角色。 文/王文裕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教授. 《豐年》雜誌可說是戰後臺灣農業報刊中,時間悠長、影響力最大者,尤其是在創辦後的4年裡,以中、日文並用方式編輯文稿,且力求淺白易懂,使它能跨越族群語言的鴻溝,擁有國語、閩南語、客語及原住民讀者。 另外,其經營方式雖從免費贈閱改為收費,但因售價不高,而成為當時農民主要讀物。 《豐年》對戰後初期臺灣農業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以吳郭魚在臺灣的養殖推廣過程為例,可以看出它扮演政府與民間交流的重要橋梁,使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知識普及且深植民間。 從免費到收費 經營形態變化.

  7. 我國芒果品種「高雄3號─夏雪」在日本取得品種權,確保臺灣品種在日本市場的權益。 (圖片提供/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兩岸交流頻繁,卻讓臺灣大量農業品種、技術外流中國大陸,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郭華仁擔心,兩岸品種權法規針對「農民免責」基礎不同,臺灣品種縱使申請中國品種權保護,我國育種家仍要不到權利金;高雄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主任李仁耀則建議,透過兩岸協商對「農民留種」認定取得共識,針對雜交選育品種,則應將親本「根留臺灣」,保護國內品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