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查魯·馬宗達 ( 孟加拉語 : চারু মজুমদার ;1919年5月15日—1972年7月28日),或譯為科康·馬忠達,是 印度 毛派 革命家、 印度共產黨(馬列) 首任總書記。 生平 [ 編輯] 1919年5月15日出生於 西里古里 的進步地主家庭,他的父親是印度自由鬥士。 1938年自大學輟學。 1937至1938年加入 印度國民大會黨 ,嘗試組織生產 比迪煙 的工人。 然後在 印度共產黨 (簡稱印共)的農民陣線工作。 很快一紙逮捕令迫使他轉入地下工作。 雖然印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取締,他堅持印共的活動,成為印共 傑爾拜古里縣 委員會委員。 這促使他於1943年印度饑荒期間在 傑爾拜古里縣 組織了「奪取糧食」運動,取得了成果。

  2. 查鲁·马宗达 ( 孟加拉語 : চারু মজুমদার ;1919年5月15日—1972年7月28日),或译为科康·马忠达,是 印度 毛派 革命家、 印度共产党(马列) 首任总书记。 生平. 1919年5月15日出生于 西里古里 的进步地主家庭,他的父亲是印度自由斗士。 1938年自大学辍学。 1937至1938年加入 印度国民大会党 ,尝试组织生产 比迪烟 的工人。 然后在 印度共产党 (简称印共)的农民阵线工作。 很快一纸逮捕令迫使他转入地下工作。 虽然印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取缔,他坚持印共的活动,成为印共 杰尔拜古里县 委员会委员。 这促使他于1943年印度饥荒期间在 杰尔拜古里县 组织了“夺取粮食”运动,取得了成果。

  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歷史性八文 (英語: Historic Eight Documents )是 印度 毛派 革命家 查魯·馬宗達 在1966年前後撰寫的八篇文章,其中概述了印度 納薩爾派 運動依據的思想原則。 [1] [2] 文章提出,印度主流共產主義政黨已接受 修正主義 ,並同意在 印度憲法 框架內活動,要用 人民戰爭 推翻印度政府。 [3] 組成 [ 編輯] 1965年1月28日(文件一):《當前形勢下我們的任務》 1965年(文件二):《通過反對修正主義來實現人民民主革命》 1965年4月9日(文件三):《印度自發革命爆發的根源是什麼? 1965年(文件四):《進行反對現代修正主義的鬥爭》 1965年(文件五):《1965年預示的可能是什麼?

  4. www.wikiwand.com › zh-hant › 查鲁·马宗达查魯·馬宗達 - Wikiwand

    維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查魯·馬宗達 ( 孟加拉語 : চারু মজুমদার ;1919年5月15日—1972年7月28日),或譯為科康·馬忠達,是 印度 毛派 革命家、 印度共產黨(馬列) 首任總書記。. Quick Facts 查魯·馬宗達, 原文名 ... 查魯·馬宗達或譯為科康 ...

    • 毛派不等於印度共產黨
    • 近年發展
    • 小結
    • 參考資料

    看到「毛派」或許會很直覺地想到毛澤東以及共產黨,但其實印度已經有印度共產黨了,且該黨是正正經經融入民主體制的社會主義政黨,與毛派並不相同。 毛派奉行毛澤東人民鬥爭的思想,立志擊垮資本主義敵人,建立一個共產國家,故其採取軍事乃至恐怖主義的方式,在印度境內不斷造成破壞。 毛派的源起還要追溯至1967年西孟加拉邦(West Bangel)的一個小村落:納薩爾巴里(Naxalbari),在這裡的左翼激進分子僅是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註1)的一個小分支,在三個主要的領袖——查魯・馬宗達(Charu Majumdar)、卡努・桑亞爾(Kanu Sanyal)及詹加爾・桑塔爾(Jangal Santhal)——的領導下,該地區的左翼激...

    2006年時,時任印度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公開表示,毛派是印度「有史以來最大的內部安全挑戰」,並在2009年定調毛派為恐怖組織,之後印度政府便加強以武力手段鎮壓毛派,毛派在2010年4月於恰蒂斯加爾邦伏擊了政府的安全部隊,造成76名成員陣亡,這是有史以來毛派對印度政府造成的最大傷亡。 印度政府於該年宣佈動員近5萬名的警察或準軍事部隊圍剿毛派,雙方的傷亡人數亦在2010年來到顛峰的1180人,政府加強軍事鎮壓的力度的確使毛派損失頗大,在紅色走廊的勢力被迫收縮,但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毛派卻有轉往東北部發展的跡象,威脅仍存。 而現任莫迪(Narendra Modi)上任後,對於毛派的政策並未有一明確的方針,但藉由科技進步的技術,例如網路、無人機、軍事硬體設備更新等等,近年來毛...

    從上文的介紹可大致了解,印度毛派是如何從諸多散亂的小集團,集結成一股全國性的武裝力量,毛派的誕生源自於對毛澤東思想的推崇、中下階層希望爭取更好生活條件等因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毛派逐漸從全盛時期走到勢力較為收縮的現在,原因除了政府的鎮壓之外,政府的政策設計也是一個因素,下文將針對政府政策進行介紹,將可發現要瓦解反對勢力,光靠槍砲彈藥是不行的,必須要搭配其它方式才可對症下藥。 註:該黨於1964年自印度共產黨分裂而出,起先採取暴力對抗策略,很快轉為融入體制內,透過選舉制度爭取政權。 1. 印度毛派大躍進(下):「為窮人而戰」在鄉村獲得廣大共鳴,政府祭出大棒與胡蘿蔔

  5. 查魯·馬宗達於1918年出生於 西里古裏 的進步地主家庭,18歲時就讀於 巴布納 (Pabna,現屬 孟加拉國 )的愛德華學院(Edward College),從此開始走上職業政治活動家的道路他積極地在孟加拉北部的貧困農村地區開展工作獲得大量關於農民運動的第一手經驗知識正是在這些實踐活動中馬宗達逐漸厭惡遠離 甘地 式社會改良和“ 非暴力 ”哲學,而深受 馬克思主義 的社會革命思想吸引。 1938年,在當地共產黨領袖薩欽·達斯古普塔(Sachin Dasgupta)的介紹下,馬宗達正式加入 印度共產黨 。 之後,馬宗達成為賈爾派古裏縣(Jalpaiguri)農民陣線的組織者,並在孟加拉的城市地區組織工會活動,同時他還深入鑽研印度歷史上的農民運動。

  6. 查魯·馬宗達1916年1972年印度共產主義革命家他曾先後參加特倫甘納農民起義納薩爾巴里運動1972年7月28日在獄中死於心臟病終年56歲查魯·馬宗達1916年出生於印度西里古里一個進步的地主家庭其父是一個自由鬥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