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931年8月23日上午8點30分,在臺北 永樂町通 (今 迪化街 ) 永樂座 舉行「故 蔣渭水先生之臺灣大眾葬儀」,場內中央有蔣渭水先生之遺像,二旁有「精神不死」、「遺訓猶在」、「大眾干城」、「解放鬥將」及以 大眾 為詞首的輓聯:. 「 大 義受大名 生據大安 ...

  2. 1931年8月23日上午8點30分,在臺北 永樂町通 (今 迪化街 ) 永樂座 舉行「故 蔣渭水先生之臺灣大眾葬儀」,場內中央有蔣渭水先生之遺像,二旁有「精神不死」、「遺訓猶在」、「大眾干城」、「解放鬥將」及以 大眾 為詞首的輓聯:. 「 大 義受大名 ...

  3. 關於蔣渭水. 大時代與蔣渭水. 政治社會運動圖. 年表記事. 文論作品. 追憶蔣渭水. 蔣渭水與台灣民報的歷史交會. 三家大安醫院的抗日傳奇. 燃燒的靈魂不鏽的青春-熱血男兒蔣渭水.

  4. 台湾日治时期 反殖运动 自治运动 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1] 他著有代表作短文《 临床讲义 》等;他在该文中以 医学诊疗表单 形式,讲述了当时台湾社会如何遭受严重的“文化营养不良”。 早年 [ 编辑] 蒋渭水的 先祖 是 漳州府 龙溪县 的 闽南裔 移民,父亲蒋鸿彰在宜兰城隍庙以 命相 维生,所以蒋渭水自幼熟悉 台湾民间信仰 ,幼时曾做过 乩童 。 蒋渭水有兄蒋来福、弟 蒋渭川 、妹蒋花,其弟长大后亦随兄一同从政。 蒋渭水幼年时进入 私塾 ,接受宿儒张镜光的 汉文 教育,在 汉文化 的熏陶下,产生了对 汉人 的认同,对处于日本当局压榨下的 普罗大众 悲惨境遇充满怜悯,并由此激发了 民族主义 思想。 17岁就读 宜兰公学校 (今 宜兰县宜兰市中山国民小学 )。 学生时期的蒋渭水.

  5. 2019年8月1日 · 懷抱「上醫醫」使命的蔣渭水,一生推動政治、 文化與社會運動,他在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上,扮演起承先啟後的最關鍵角色,甚至影響到未來台灣醫界對於投入社會運動的參與度。 1931年8月5日蔣渭水病逝於台北醫院(今之台大醫院),社運同志們於8月23日為他舉辦了「故蔣渭水氏之台灣大眾葬葬儀」。 (轉載自民報) (本文轉載自 民報 ) 【編按】2014年,首次參選的柯文哲市長,競選期間主打「繼承蔣渭水精神」,這次組黨,也復刻蔣渭水當時創黨之名「台灣民眾黨」;不唯如此, 2003年台灣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期間,因為市立和平醫院封院風波而下台的前台北市衛生局長邱淑媞,參選宜蘭縣長時,也被時任總統馬英九盛讚她「令人想到蔣...

  6. 2021年12月30日 · 至於蔣渭水究竟如何評價日本的殖民統治,岩井淳根據〈臨床講義〉,指蔣渭水認為清朝的統治才是台灣困境的元兇,而在日本的統治下,有些部分得到了一定的治療而在康復中,但療法並不徹底。

  7. 蔣渭水1891-1931),1915年(大正4年)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開設大安醫院於大稻埕。 蔣渭水曾經為臺灣寫了〈臨床講義〉診斷書,說明臺灣之所以成為「世界文化的低能兒」,病因是「智識的營養不良」,因此,必須重視正規學校教育、補習教育、幼稚園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