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945年進入和美鎮培英國小就讀。 1951年就讀 彰化商職 初、高中部。 1957年以第一名通過臺灣省公務人員普通統計人員考試,擔任 電信局 業務員。 1962年進入 國立臺灣大學 法律系就讀,並於1966年考取同校法律研究所,後取得律師資格。 1972年至美國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主要研究「法律扶助」。 姚嘉文在1973年與 林義雄 、 張德銘 一起開辦「平民法律服務中心」,並擔任「比較法學會」總幹事,促成司法改革,推動法治。 1975年與林義雄為 郭雨新 打官司,獲「黨外大護法」的稱號。 1978年出版「護法與變法」,推動國會全面改選,同時參加國大代表選舉,但此項選舉因中美斷交的關係停辦。 1979年因 美麗島事件 被捕,判刑12年。

  2. 2024年1月4日 · 對於上個世紀70年代民主變革的關鍵時刻,總統府資政姚嘉文接受央廣專訪時回憶軍法「第一法庭」的成立是用來鎮壓台灣社會、民主化,結果是 ...

  3. 2023年12月7日 · 2023年12月7日. 推進台灣民主進程至關重要的高雄事件即將屆滿44周年的前夕,當年美麗島事件當事人之一的總統府資政姚嘉文,今天在台大校友會館發表新書《第一法庭~蔣政權的最後掙扎》。 圖:邱萬興拍攝。 [Newtalk新聞] 推進台灣民主進程至關重要的高雄事件即將屆滿44周年的前夕,當年美麗島事件當事人之一的總統府資政 姚嘉文...

  4. 2024年1月11日 · 總統府資政姚嘉文近日接受央廣節目專訪,他表示,台灣民主發展走過解除戒嚴、國會改選和修改憲法等歷程,而目前有正名、制憲以及加入聯合國 ...

  5. 2024年1月4日 · 「第一法庭」成立的風雨時刻. 曾在美麗島事件中遭軍法審判的總統府資政姚嘉文,近期出版新書「第一法庭:蔣政權的最後掙扎」。 他在接受央廣 「這樣看中國- 沈有忠時間」 節目訪問時指出,早年國民黨政府指中華民國的領土包括蒙古、西藏、新疆、大陸各省,台灣只是一小部分,主要的政治權力都集中在外省人身上,藉此來壓制台灣本土人士。 如果任何人在戒嚴時期說的話和當時政府說的不一樣,就是叛亂,而叛亂就會透過軍事法庭進行審判。 姚嘉文說,在1971年情況開始出現變化,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在聯合國唯一合法代表,並驅逐「蔣介石的代表」。 那時台灣的政治開始出現很大變化,主張台灣本土、民主化的力量慢慢起來,而且在國外的台獨人士開始活躍。 後來蔣經國當總統,內部也不是很穩定。

  6. 姚嘉文. 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臺灣大學法律系碩士,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研究,韓國韓京大學名譽法學博士。. 曾任電信局業務員,律師,《臺灣政論》雜誌法律顧問,1979年因美麗島事件入獄,出獄後歷任民進黨黨主席、中常委,《美麗島》雜誌社發行人 ...

  7. 2020年3月15日 · 姚嘉文14日於國家人權博物館,分享當年在獄中等待審判的日子。 (顏麟宇攝) 只是想追求民主,為何成了「叛亂犯」? 1979年末世界人權日,黨外雜誌《美麗島》成員於高雄發起遊行與演講,訴求解除戒嚴、國會全面改選、修改憲法等,14日總統府資政姚嘉文昔日亦在其中,之後卻面臨軍事審判、被控叛亂、以唯一死刑之「二條一」起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