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11日 · 公開日: 2020-01-11. 勸君速吃莫躊躇,看被南風吹作竹 —— 宋 · 錢惟演《玉樓春·錦籜參差朱欄曲》. 但使殘年飽吃飯,隻願無事常相見 —— 唐 · 杜甫《病後遇王倚飲,贈歌》. 饑來吃飯困來眠 —— 元 · 尹志平《臨江仙 五華山住夏,時有道眾見,以詞 ...

  2. 人生的遭遇,不是好的,就是壞的。在佛法來講,好的就是順境,壞的就是逆境。對於順境和逆境,我們應該抱持什麽樣的態度呢?應該要保持一個“忍”字,保持正定。面對好的境界,如果沒有正定,好事也會變成壞事,就是

  3. 2019年2月10日 ·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 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 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 迷聞經累劫,悟則刹那間。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4. 公開日: 2019-08-25. 文/星雲大師. 金剛經講話4/莊嚴佛土無有住相分第十(二).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華手經》開示我們:. 「佛告舍利弗:『應以三事驗菩薩心。. 何謂為三?. 一者、能舍一切所有而不望報,當知是為真菩薩心;二者,求法無所貪惜,寧失身命 ...

  5. 聖嚴法師21句經典語錄,句句深入人心. 公開日: 2018-08-14. 聖嚴法師,佛學大師、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師,也是禪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第五十七代傳人、台灣法鼓山的創辦人。. 1. 慈悲是沒有敵人的。. ——聖嚴法師. 2. 忙得快樂,累得歡喜 ...

  6. 2019年2月16日 · | PTT新聞. 開悟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公開日: 2019-02-16.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 體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無染,本自圓成。 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段百丈禪師的開示。 我們看他是怎麽來描述開悟的過程、開悟的境界和開悟以後又怎麽辦的。 這是非常有名的幾句話: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 ”這是兩句,講開悟是怎麽回事。 第二個兩句:“體露真常,不拘文字。 ”第三個兩句:“心性無染,本自圓成。 ”第四個兩句:“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這八句話講四個內容。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 這兩句,就是講開悟當下的境界是什麽。 昨天我講到“歷歷孤明”,百丈禪師說“靈光獨耀”,靈光就是講的我們的心性,我們的真如佛性,講我們的性。

  7. 2019年3月4日 ·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敦煌稀世國寶《三界九地之圖》,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圖,也是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佛教天人合一圖。 此圖系依據唐玄奘所翻譯的重要佛教經典著作,《阿毗達摩俱舍論》 (簡稱《俱舍論》) 所繪製。 《俱舍論》是公元4 至5 世紀時印度佛教哲學家世親菩薩的著作, 這是一部由小乘向大乘過渡的重要著作, 在佛教發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此敦煌《三界九地之圖》是玄奘弟子宣傳俱舍學說時所用的一種圖解講義稿,是一份極其珍貴的佛教思想史圖像資料。 俱舍學說流行於7-9世紀,但是看此文獻圖中的書法,則明顯帶有9-10世紀晚唐和五代時期的書風。 法國國家圖書館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件文獻,在文獻表面托裱了一層薄絲絹,使得文獻看似絹本。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