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司馬昭指揮魏軍主力包圍了壽春的近十八萬吳軍和叛軍,一面設計讓他們誤以為救兵將至,不再節約糧食,一面招降瓦解敵軍,諸葛誕的部下大量歸降,突圍攻擊魏軍防禦工事未成,內部矛盾激化,諸葛誕殺 文欽 ,文欽的兒子 文鴦 、 文虎 向司馬昭投降,繼而 ...

  2. 司马昭指揮魏軍主力包圍了壽春的近十八萬吳軍和叛軍,一面設計讓他們誤以為救兵將至,不再節約糧食,一面招降瓦解敵軍,諸葛誕的部下大量歸降,突圍攻擊魏軍防禦工事未成,內部矛盾激化,諸葛誕殺 文欽 ,文欽的兒子 文鴦 、 文虎 向司馬昭投降,繼而 ...

  3. 2020年11月18日 · 三國曹魏大將司馬懿,成功消磨光曹操和曹丕的壽命,他70歲時發動高平陵政變,成功掌握軍政大權,這也奠定司馬家竄魏的基礎。到了司馬昭掌權 ...

  4. 基本介紹. 本名 :司馬昭. 別稱 :晉文帝、晉太祖、司馬文王. 字號 :字子上. 所處時代 : 三國 (曹魏)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河內溫縣. 出生時間 :211年. 去世時間 :265年9月6日. 主要成就 :專攬國政,攻滅 蜀漢 ;奠定西晉基礎. 爵位 : 晉王. 廟號 : 太祖. 諡號 : 文王 →文皇帝. 陵墓 : 崇陽陵. 典故 :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兒子 :司馬炎. 生平經歷. 早年經歷. 司馬昭是 司馬懿 與 張春華 的次子, 司馬師 的弟弟,景初三年(239年),司馬昭被封為新城鄉侯。 正始元年(240年),司馬昭任洛陽典農中郎將。 當時正值魏明帝大興奢侈之風以後,司馬昭免除苛捐雜稅,不誤農時,百姓大為喜悅。 後轉為散騎常侍。

  5. 司马昭 (211年—265年9月6日),字 子上 (小说《 三国演义 》为 子尚 ), 河内郡 温县 (今河南省温县)人。 司马懿 與 張春華 的次子, 司马师 之弟, 西晋 开国皇帝 司马炎 之父, 曹魏 後期著名 政治家 和 军事家 , 晉朝 奠基者。 官至 相國 ,爵至 晉王 。 西晉 建立後其子 司馬炎 追尊 其為 文皇帝 , 廟號 太祖 。 生平 [ 编辑] 繼其父兄 [ 编辑] 239年司馬昭被封為 新城鄉侯 。 后迁 散骑常侍 。 244年作为征蜀将军随 曹爽 伐蜀,副于 夏侯玄 。 蜀将 王平 [1] 夜袭司马昭营,司马昭躺着不动,王平退去。 司马昭对夏侯玄说:“费祎据险距守,进军不能与之交战,攻之也不行,应该立刻回师,以后再作打算。

  6.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 河內郡 温縣(今 河南省 温縣 )人。. 三國 時期 曹魏 權臣, 西晉 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晉宣帝 司馬懿 與宣穆皇后 張春華 次子、晉景帝 司馬師 同母弟、晉武帝 司馬炎 之父。. [40-41] 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 ...

  7.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說《三國演義》為子尚),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

  8. ja.wikipedia.org › wiki › 司馬昭司馬昭 - Wikipedia

    司馬 (しば しょう)は、 中国 三国時代 の武将政治家。 字 は 子上 [1] 。 司隸 河内郡 温県 孝敬里の人 [2] 。 司馬懿 の次男。 母は 張春華 。 息子は 西晋 の武帝 司馬炎 など9人 [3] 。 蜀 を滅ぼした功績で 晋王 ・ 相国 に封ぜられ、晋代に 文帝 の 諡 号と 太祖 の 廟号 を追贈された。 生涯 [ 編集] 景初 2年( 238年 )、魏の新城郷侯に封じられる。 正始 年間初め、 洛陽 典農 中郎将 となる。 魏帝 曹叡 が奢侈を極めた時代の後を受け、煩瑣な 労役 を中止し農時を奪わなかったので、万民から歓迎された。 のち散騎常侍に転任。

  9. www.wikiwand.com › zh-tw › 司马昭司馬昭 - Wikiwand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說《三國演義》為子尚),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溫縣)。 司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馬師之弟,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之父,曹魏後期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晉朝奠基者。

  10. 司馬昭早期也跟隨司馬懿立下過戰功,但是司馬昭不如司馬師沉穩,行軍太衝動也容易被激怒,所以司馬懿為了磨練司馬昭讓他擔任了一段時間的典農中郎將。

  1. 司馬昭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glorycloud.tv

    Sounds of Heaven from Glory Cloud. Worship Jesus with FREE Worship Music Find Hope, Joy, and Peace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