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8日 · 而芬蘭圖爾庫大學認知神經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尼爾斯·桑德曼(Nils Sandman)特別對此議題研究,找了年齡在25-74歲的13,922名參與,以問卷調查來分析惡夢發生的頻率,以及與社會經濟狀況。. 經過研究分析發現,經常做惡夢的最大危險因素是「憂鬱」和「失眠 ...

  2. 2022年5月26日 · 英國牛津大學做了一項有關人為何會做惡夢的調查研究受訪者的年齡介於18至77歲之間研究人員共訪問了846名受訪者他們每晚的睡眠時間分為每晚睡6小時和每晚睡超過9小時2組結果顯示每晚睡6小時的人有45%在受訪前兩個星期中至少做過一次惡夢

  3. 2018年10月28日 · 曾經有研究認為,會到殺人的人,在清醒的時候也會有暴力傾向,但同時,研究也發現,外表內向的人,到暴力傾向的比例也很高,可能是因為平時過度壓抑自己的情緒,反而在中會更釋放出來。

  4. 2023年4月24日 ·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睡眠研究中心主任李信謙解釋,惡夢通常與白天發生的事情及壓力事件相關。 首先,人為什麼會做夢? 李信謙醫師表示,目前仍有許多關於做夢的研究在進行中,做夢和我們的記憶力與情緒有關,以神經科學的角度,人在做夢時大腦運作方式與清醒時的運作方式不同。 睡眠週期中會經歷快速動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及非快速動眼期(non-rapid eye movements),他指出,做夢主要發生於快速動眼期,約有八成以上的人在快速動眼期醒來,都會報告正在做夢。 夢境是白天情緒、所見事物的記憶轉換.

  5. 2019年9月11日 · 7條建議改善疲憊問題. 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路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給出了7條建議,讓癌症病人可以從調整生活方式開始,改善自己的疲憊問題。 運動擊退癌因性疲憊 晚上更好睡. 「運動是最好的藥品」,這句話雖是老生常談,但研究指出,運動是除癌症治療外,癌症患者可以服用的最好的藥物,可以逆轉與治療相關的副作用、減緩癌症進展、提高生活品質。 澳洲腫瘤協會就建議,在身體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癌症患者每周至少要有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或75分鐘劇烈的有氧運動。 並且針對主要肌肉群,每週進行2到3次的舉重或負重訓練。 (參考: 《運動是癌友最好的朋友 和信物理治療師教你「運動藥方」》 )

  6. 2019年8月12日 · 1. 焦慮與壓力. 國際夢境協會(IASD)研究發現,經歷一場大手術或重大疾病,或是失去摯愛的人,還有經歷重大災難或事故,都可以引發惡夢, 創傷後壓力候群(PTSD)正是造成週期性惡夢的重要原因。 此外,因為工作或經濟上的壓力造成的焦慮,或是發生例如搬家或離婚等重大生活轉變或困境,也可能引發人做惡夢。 而研究顯示,抗壓力愈低的人愈容易做惡夢。 2. 疾病. 人在生病初期,病症的刺激訊息微弱,在人清醒時難以明顯感受,但卻可以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而在夜間做夢時出現種種可怕的情境與感受。 醫界指出, 罹患流感等發燒疾病有可能會引發惡夢,而呼吸中止症與嗜睡症等與睡眠有關的疾病也會增加做惡夢的機率。 3. 食物.

  7. 2019年3月11日 · 而不是睡眠不好的表現。 有臨床研究證明,,做夢對人體是有益處的。 當然,如果頻繁地做惡夢就會影響睡眠質量,但那是由做惡夢的原因不良的心理狀態所導致的,而不是因為惡夢本身所造成的,所以做夢本身是無罪的,並不存在做夢多了就會影響睡眠品質的問題。 「不要用的多寡來評估睡得好不好」。 從臨床發現,有 睡眠障礙 (例如 睡眠呼吸中止症 )、慢性病(如缺鐵性貧血、 尿毒症 、糖尿病或是 巴金森氏症 ),以及憂鬱焦慮的病人,反因睡眠品質不好,特別容易感到多。 此外,有些藥物如安眠藥、鎮靜劑和抗憂鬱劑也可能引起多。 作夢大約占據每天睡眠時間的1/5。 正常情況下,人每晚都會做4至6個,而在疲勞、生病、焦慮、緊張等情況下,會增加作夢的機會。 沒有作夢究竟又是好還是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