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0日 · 媽媽經編輯部 發表於 2024-01-10. 看留言討論. 作者\ 媽媽經編輯部. 在現代社會經驗的傳承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而讓孩子體驗挫折更是塑造他們心理韌性和成熟性的重要一環。 經驗傳承的難度. 價值觀的差異: 不同世代有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這可能導致經驗的傳承存在一定的障礙,有些世代可能更強調成功和穩定,而有些則更注重冒險和探索。 技術和社會進步: 技術和社會進步的加速使得前輩的經驗在某些方面可能已經過時,傳統的技能和知識在現代社會可能不再那麼實用,這使得經驗的傳承變得更加複雜。 挫折體驗的重要性. 發展心理韌性: 面對挫折是發展心理韌性的重要一環,透過挫折,孩子能夠學會應對困難的方法,培養應變和調適的能力。

  2. 2024年3月6日 · 不是家裡找不到而是壓根沒在家裡找過費勁的在家裡找需求不如輕易的從外面拿來。 不是回不去了,回歸了又怎麼樣? 這樣的婚姻還有必要存在嗎?

  3. 2020年5月25日 · 衝動始終如一. 去年,我有機會運用新的電腦科技測試我的衝動。 成人版本的測試要花三十分鐘,對我來說,時間太長、無趣,所以我做了兒童版本的衝動測驗,且只測了十五分鐘。 在測試時,電腦螢幕上會出現很多動物,如果看到動物出現,就要拍鍵盤上的空白鍵,但是如果螢幕上出現乳牛,就要抑制衝動,不要去按空白鍵。 測驗過程中,我一看到乳牛,就按空白鍵,然後我就慘叫。 電腦測驗的結果,可以看到我的衝動非常明顯。 早期,我使用傳統的圖卡積木之類的測驗,也是得到衝動的結果,現在用電腦測,結果也一樣,可以說我是始終如一嗎? 兒子寫「我想死掉」 兒子六歲前在全韓文的環境念書。 他會簡單的英文,也會用韓文書寫句子,更會看中文。

  4. 2021年9月9日 · 他們強迫性的“證明自己”的行為,會不斷重複,但可能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種不斷證明自己的行為,並非是對“成功”的渴望,而是對愛的求索。 對缺失的補償,對憤怒的釋放. 另一種試圖證明自己的衝動,來自於對缺失的補償。 缺失可能發生在某一些成長的經歷中,並不伴隨太長時間,創傷可能不會像客體(撫養者)帶來的創傷那麼大。

  5. 2022年6月8日 · 雖然兩性專家Dr. Tammy Nelson認為其實人會做出欺騙不忠貞行為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受到環境影響也有可能是個性因素可是這並不代表他們未來一定會再做出欺騙的行為但就是因為曾經深愛過眼前這個人所以傷害更重與其讓自己不斷沈浸在憂慮的情緒當中不如放手還自己自由也才能讓自己更快迎接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 推薦閱讀: 出軌的男人,該不該被原諒? 只要沒有性,可以理直氣壯說沒有出軌? 出軌 兩性關係 婚姻關係. 關於作者與本篇文章. 2,255 個追蹤. 媽媽經編輯部. 媽媽們最關心的食、衣、住、行、育、樂的大小資訊,無論妳是哪個階段的媽媽、媳婦或婆婆,都能在這裡找到妳需要的精彩內容,歡迎媽媽們一同來聊「媽媽經」。

  6. 2024年3月13日 · 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做「投射」(projection),意思是個人將自己內心所厭惡、無法接受的特質,像投影機那樣投映在別人的身上 ,當個人看到他人身上出現類似(事實上可能沒有)的行為或特質時,就會對他人產生負面的感受。 這個過程相當有意思,一來是因為要去面對「原來自己身上也有自己討厭的特質」本來就是不舒服的事情;二來是,當我們在別人身上看到類似的狀況時,透過討厭或指責對方,不但可以抒發對這個特質產生的情緒,也讓自己感覺跟這個特質毫無關係,這麼一來,我們就能理所當然地避免面對自己的陰影。

  7. 2023年3月22日 ·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是與伴侶、家人,甚至職場或人際的互動時,發現因為對方的一句話,或是一個互動的場景,突然就引發你的焦慮、憤怒挫折、或是憂鬱自責等相關的負面情緒。 在情緒的當下,你感覺非常差,好像「天地化為零」,只剩下你和這個感覺共處;而你對自己的感受、對世界的安全感,變得非常糟糕,就像困在一個黑暗的洞裡,你不知道該怎麼逃出去。 有時,帶著這個感受,你可能會去攻擊讓你產生這個感受的人,甚或帶回家傷害親近的人;也有可能,你誰都沒有攻擊,只攻擊產生這樣感受的你自己。 你充滿自我懷疑與厭惡,討厭著有這樣情緒感受的自己,也害怕別人討厭這樣的你。 或許,你因而逃避這樣的感受,逃到社群軟體、手機遊戲,甚至是食物、酒、性、藥、購物……當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