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澎湖野生紫菜的產區不多,在馬公鎖港灘頭外圍、姑婆嶼、東西嶼坪、花嶼都能見到,其中姑婆嶼這座無人島的野生紫菜,不但量多,品質又佳,經濟產值很高,最富盛名。

    • 退而不休爽快上工,芙蓉澳邊養海產
    • 「要活到 80 歲的話,還要多做個 10 年事才對吧?」
    • 養殖池和人都不能閒著,真有空檔再當開車教練
    • 產地怎麼吃淡菜海產?樸素鮮美就是風格
    • 前線的餐桌方便為尚,蔬菜是重要的奢侈
    • 馬祖人喜歡吃的魚

    在馬祖,有「一村一澳」的說法,澳口是船可以停泊上岸的地方。船若可以歇息,人就能生長,南竿島四維村的澳口喚作芙蓉澳,馬祖的水產養殖試驗所就位在芙蓉澳,以養殖俗稱馬祖淡菜的紫殼菜蛤 (Mytilus edulis,也稱為紫貽貝、藍青口) 最為出名。 四維村同時以傳奇海盜林義和的根據地聞名。林義和過去的石頭屋據點,如今是一間名叫西尾半島的地方創生基地,懷抱著離島生活想法的可愛年輕人在此販售咖哩、特色餐飲,不定時舉辦活動與講座,是青年旅人走訪南竿不會錯過的景點。 開車沿著海岸線前往四維村,環島的公路俯視,港灣平靜的海洋上掛著矩陣棋子般的浮球,星陣羅列。浮球之下,是垂在海洋裡大口過濾海洋養份成長的淡菜與牡蠣,隨海流擺動的昆布(當地慣稱為裙帶菜)。四維村陸地的這頭,村落沿著山坡,房子安靜座落新舊夾雜,其...

    第一次跟池瑞銀說話,我就喜歡這位大哥。講話爽快不拖泥帶水,邏輯清楚。 「我家在福州也有親戚的,他們 50 歲退休就是真的退休,每天打牌喝茶跟孫子玩。臺灣這邊平均壽命比較長,如果要活到 80 歲的話,怎樣還要多做個 10 年事才對吧?」 我很難歸因這是因為他很會做事,還是在《馬祖日報》長年歷經各種職務的緣故。馬祖人像池瑞銀這樣斜槓的不少,身兼多種職業角色在前線戰地似乎是優良的勞動傳統。 比如我很快就注意到,開計程車的不少都是馬祖婦人。因為男人可能在港口、外地或海上工作,顧店顧家的婦人可以隨時放下手邊的事上工。比如車行原本在吃飯的婦人聽到要叫車,沒有猶豫應聲「稍等」,把手上的飯菜拿到廚房收好,出門發車。我們驚呼「不把飯吃完嗎?我們可以等」,司機大姐淡然對之:「等一下會有等一下的客人。」 既來之,...

    談起為什麼種海帶發展昆布產品,池瑞銀回答得理所當然,「淡菜牡蠣放下去,就讓他長。長和收成的空檔,覺得可以再來做點什麼。」 本來為了退休找事做的池瑞銀,發現不同海產生產的空檔,還可以養殖其他水產,便覺得值得一試。淡菜的季節是六到十月,牡蠣同期但可以採收到年底。上半年冬春的空檔,就是海帶的季節。 事實上,淡菜、牡蠣和海帶養殖熟練了,採收的空檔,池瑞銀在山的另一頭當開車教練,專門教那些來離島當兵的年輕人開車,崎嶇島上的軍車不能出事,專業的來也是種軍民和諧。前線成長的人們善於在等待裡做準備,硬殼裡的軟體動物生長需要時間,海中的海帶要長大需要時間,一點時間都不浪費。 昆布怎麼吃呢?在南竿的獅子市場裡,可以買到新鮮的大捲昆布,也可以買到乾燥折疊好的昆布。 說來奇怪,拜訪馬祖島 3 次,我沒有什麼機會在餐...

    淡菜是馬祖地區最主要的經濟貝類,最大體型可達 14 公分,重量可達 200 克,不過一般市面上見到的淡菜尺寸以 5 到 7 公分的為主,水產業者口中 S 級每斤要價 300 元以上的淡菜,殼長則約 9 公分。 馬祖淡菜最肥美的季節是夏天,主要在南竿、北竿養殖,東莒、西莒也可見。淡菜和牡蠣養殖的方式是以浮球、網袋組合的延繩垂式養殖,淡菜農在海灣裡駕著裝了沉水馬達的木頭小舟,在每年的 5 到 8 月採集 1-3 公分小淡菜苗,放在尼龍網袋之中,懸掛於灣口深水處。經過 1 到 1.5 年,每一袋從原本的 500 克,增重到 2.5 公斤時,袋中的淡菜可長到將近 10 公分,重 150 克。 我在島上第一次跟當地年輕人說到話,就是兩位在四維村海邊整理、修補養殖尼龍網的打工年輕人。貝殼長大或許會弄破網...

    不死心我追問池瑞銀,那小時候家裡餐桌吃什麼?他自己私底下家裡吃什麼? 爽快的池瑞銀首先一怔,「我跟太太都很忙,我們常常都是回自己老家吃媽媽煮的。下班還要煮太累了!」讓有時間做飯的人做飯,讓能賺錢出門做事的做擅長的事,在馬祖顯得天經地義。 池瑞銀成長環境,跟臺灣本島大為不同。 作為東亞二戰後的冷戰前線,戒嚴時期硬生生比臺灣本島多了 5 年,直到 1992 年才有選舉。在池瑞銀的童年,連米食都是軍糧配給,「在糧倉放了 2 年才能拿出來給民眾吃啊。」他講這段倒沒什麼怨懟的意思,反而丟一個問題,「所以妳覺得以前老酒能一直喝嗎?米糧都是配給限量的。」 是的,在開放之前的馬祖,人們即使會私釀老酒——至今他們大概也都覺得冬天時私釀的酒更加美味,但老酒還是冬天時漁民出海想暖身子、人們身體虛時拿來熱身的珍貴佳...

    在馬祖行走,我儘量多嘗試同樣的類型食物。比如老酒麵線、炒魚麵、繼光餅做的馬祖漢堡,體會各家差別以及共通點。好不好吃見仁見智,總會有吃不明白、不合口味的時候,就拿這個不明白問當地人。輕微地抱怨「你們自己會怎麼吃?」 得到的回答也隱約曖昧,不同家、不同人就會有自己喜歡的煮法呀。掌勺的人也未必是馬祖本地人,可能是中國大陸過來的新居民——原本馬祖列島就跟福州親近,做菜口味就參雜了彼岸滋味,漁獲有時也相通。這是地理上的事實,想來實屬正常。 馬祖以養殖黃魚聞名,但就魚料理來說,在地人喜歡吃白鯧、石斑、石鯛。馬祖地產的石鯛長相跟臺灣不同,臺灣石鯛是渾身圓黑點,馬祖的是黑條紋,像穿了小丑的衣服一樣,清蒸來吃。 除了這三款,會拿來做魚麵的鮸魚、馬加魚也廣得民心。春天時節的海鱸魚七星鱸,是識貨人的選擇,臺灣魚販...

  2. 無人機代噴農藥是防檢局推動農藥代噴制度的其中一項,根據去年9月修正公告的《農藥代噴技術人員訓練辦法》,依專業技術可區分為:地面施作、室內設施燻蒸、室外土壤燻蒸、種子消毒,以及空中施作(無人飛行載具)等5種類別,其中無人機代噴農藥為新興行業,須取得農委會「空中施作類別之農藥代噴技術證書」,以及民航局「民航局無人機專業操作證」兩種證書,至7月底止,有227人同時取得雙證書。 除了取得雙證書,民航法規定從事投擲或噴灑,須具有法人身分,也必須向地方政府登記,才能合法展開無人機農藥代噴事業,因此,合法人數更少,根據防檢局8月6日最新一次公告,僅23人完成空中施作類別農藥代噴技術人員登記。 現僅水稻稻熱病可合法無人機農噴 下階段鎖定3蔬果.

  3. 流浪,真要離開臺灣前往陌生國度才成立嗎? 在遺世獨立馬祖東莒上,幾位年輕人進駐荒廢許久大浦聚落,從修繕老屋開始,一步步打造共食共生社群空間。 經過多年努力,無人漁村進化成「大浦plus+」,召喚四方浪人前來,體驗雖離臺灣不遠,卻比異國更流浪生活方式。 機車馳騁在往大浦村落路上,兩旁淡紅的芒花隨風搖曳,極目所及是廣闊碧海藍天。 經過最後一個陡直下坡,眼前忽現幾幢格局方正、花崗岩砌成土黃色閩東式建築。 找了一會,總算看到掛著「添丁發財起居室」門牌屋子,大浦plus+團隊熱情招呼:「跟我們一起吃午餐吧! 荒廢漁村創生計畫. 陳萱白一一介紹餐桌上菜餚,多是前一天白馬尊王補庫祭典食物。 只有200人左右東莒,居民情感非常緊密,也對大浦這群「新住民」特別照顧。

  4. 交通部民航局《民用航空法》〈遙控無人機專章〉 3 月底將正式實施,去年農委會防檢局預先辦理農藥代噴人員訓練課程,雖有 360 人取得證照,但僅有 111 人通過民航局無人機操作證的預先評鑑。. 防檢局表示,未來施藥作業除了代噴人員需要取得相關證照 ...

  5. 隨著農機具發展日趨成熟,在田間也越來越常看見農民運用無人機,來進行監測、噴灑農藥或施肥,其體積小、機動性高,可快速、大面積的取得田間作物影像的特性,逐漸受到各界注目,甚至有地方政府積極使用無人機來勘查農業災損、防治禽流感。

  6. 一八九六年九月,發給古賀為期三十年的無償借用魚釣、久場島、北小島、南小島等四座島嶼的許可。正式的開拓從此時期開始,最盛時期還有進行採集鳥類羽毛、開採磷礦、製造鰹魚乾的事業,有將近兩百五十人居住在魚釣島及久場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