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2月24日 ·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曾經有一個高學歷的女博士聲稱她愛上美國FBI情報頭子,已經匯了好幾百萬美金給這位「從未蒙面」的網友,身邊的友人警告她被詐騙,但她依舊深信不疑。

  2. 2014年4月22日 · 心靈成長. 「善意的謊言」會讓另一半比較幸福? 科學告訴你. 來源:nan palmero@flickr, CC BY 2.0. 撰文者:海苔熊 (Hanason) PanSci 泛科學網 2014.04.22. 「我那時不跟你說,其實是為了我們好。 我怕你聽到了,會很傷心……我真的不是刻意要隱瞞你的,只是我……其實瞞著你,我也不好受……」 他說,低著頭雙手環抱著機車安全帽,像是被雨淋濕的小犬一樣軟化下來道歉,可是我卻聽不進任任何一句解釋。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我真的不知道,該不該再傻傻地相信他? 答案是,那你得看他是否真的愛你、在乎你。

  3. 2017年6月18日 · 我們掛下電話前,承諾彼此「無話不談」,我也答應,我會努力讓她對我沒有任何說謊的必要。 前幾天,女兒與我聊到一些同年齡小孩瞞著父母做的事,她說:「我不說謊的!我沒有覺得有任何說謊的必要!

  4. 2014年8月6日 · 社群媒體專家Pamela Meyer 研究欺騙多年,提到人類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說謊,打從小嬰兒開始,人類就會為了獲得關注而一邊裝哭、一邊觀察大人反應。 一歲小孩會隱瞞、兩歲小孩會裝模作樣、五歲小孩開始說謊不打草稿;上大學之後,和媽媽對話五次中,就有一次所言不實。 出社會之後,我們接觸到虛假訊息情況早已讓人見怪不怪,從早期騙人開啟病毒電子郵件,到當代詐騙簡訊和聊天室釣魚網址,乃至偽裝親友求救電話早已屢見不鮮。 廣告. 看穿謊言兩大模式. 雖然可惡騙子無所不在,但Pamela Meyer指出,他們有兩種雷同模式會露出馬尾巴,而那也是一般人難以自然掩飾細節: 模式一:言語會露餡.

  5. 2015年8月7日 · 妳不再去追究他究竟說了什麼?這並不是一種默許,而是妳在意的是他說了之後的「災後處置」。因為「謊」已經發生,無論如何爭辯都再改變不了的事實,但他怎麼去看待這個謊,才是真正的重點。

  6. 2021年3月6日 · 她的家經濟條件比較好,除了接受西醫的治療外,家人還幫她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療師。 當心理治療師在一次催眠治療中問她:「這輩子最大的心願是什麼?

  7. 2021年6月30日 · 美國調查:過半求職者履歷「會說謊」!. 想適度包裝,該怎麼做?.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旺仔. LinkedIn (領英) 2021.06.30. 摘要. 1.美國求職網站調查發現,56%HR曾發現應聘者「撒謊」,誇大過去的職位和職責,63%的求職者會在履歷中誇大了某項技能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