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20日 · 1.抱抱、餵奶時. 千萬別認為1、2歲的孩子太小,還不懂,其實這年紀的孩子雖然話說不清楚,但已經可以用很簡短的語言及動作表達情感,像是他想要媽媽抱抱、希望爸爸餵他吃飯,甚至在睡前一定要摸著媽媽的手或胸部,透過這些親密的互動來獲得安全感,雖然這些都是正常的安撫現象,但有時媽媽也會感到不舒服,就可以適時地說:「媽媽覺得有點痛,不太舒服,你要不要改抱娃娃? 你抱娃娃,媽媽也抱著你。 」單純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給孩子一個選項,讓他能在安全的狀態下去摸索,慢慢的他也會釐清自己在什麼樣的界線下是舒服的或不喜歡。 2.從孩子提問中,帶他認識身體界線. 爸媽要好好重視孩子的每一個提問。 很多孩子都會好奇自己從哪裡來? 精子跟卵子怎麼結合?

    • 感染疥瘡後,手腕、腋下、肚子可能出現丘疹
    • 護理之家、看守所、醫院,常見疥瘡感染場所
    • 感染疥瘡後的治療、預防方式
    • 「結痂型疥瘡」傳染性極高,會長到臉上!

    而感染疥瘡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非常癢」,趙昭明表示,患者通常在手指縫、手腕、腋下、肚子,都可能會出現一顆顆很小的丘疹,尤其晚上蓋棉被時越熱會越癢,長期下來,於男性生殖器可能會產生一顆顆肉芽組織。 蔡長祐也解釋,疥瘡常常沒辦法被即時判斷出來,尤其是感染初期,疥瘡從感染到產生症狀(潛伏期) 大約需要 2 至 6 週的時間,因為得等到蟲在皮膚上的數目多一點、刺激皮膚造成過敏反應時,患者才會開始出現癢的感覺。而古代也對於疥瘡做「仁、義、禮、智、信」五德的形容: 1. 仁:疥瘡一般而言不會感染人臉 2. 義:疥瘡「很有義氣」,有傳染性 3. 禮:疥瘡好發位置常常為「手指縫」,病患會養得互相搓揉,像在行禮 4. 智:疥蟲會鑽進皮膚角質層下蛋,會挑角質層較軟的地方(皺摺處), 例如指尖縫、腋下、肚皮周圍...

    而最常爆發疥瘡感染的場所,通常為「人群聚集」處,趙昭明院長表示,像是醫院、安養中心、護理之家、看守所等,都很常發生疥瘡感染,另外,像是軍隊也常常出現疥瘡感染。 趙昭明表示,感染者以年長者為主,由於症狀有時不太明顯,患者又因為長期臥床,不太會去抓癢,所以其他醫護人員或是照顧者可能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接觸到感染者而遭到感染。另外,蔡長祐也補充,像是行動不便、長期臥床、沒辦法自己進行清潔的人,都是疥瘡較容易好發的族群。

    蔡長祐醫師表示,疥瘡的治療方式應該要分為「治療患者、接觸者、環境」三個面向進行控制,用藥方面也分為傳統及最近的用藥: 1. 傳統用藥:治疥芬、疥寧洗液、悠力素軟膏 2. 新型用藥:口服劑型(絲美妥)、百滅寧 蔡長祐醫師表示,傳統用藥治療效果還不錯,不過對皮膚的刺激感比較重,建議擦上後 6 至 12 小時要把藥劑沖洗掉,另外,傳統用藥可能會有些微的神經性毒性,所以 2 歲以下年紀較小的小朋友可能會產生頭痛的副作用。而新型口服藥建議一週服用一次,擦拭型則建議連續使用 2 至 3 週。 疥瘡該如何預防呢?趙昭明院長表示,衣物方面的清潔很重要,要把換下的衣物拿去曬太陽或用烘乾機烘烤 60 度,並持續至少半小時以上。另外,蔡長祐也說,疥蟲一定要在人的皮膚上才能夠存活,一旦疥蟲離開皮膚 48 至 72 ...

    而除了一般的疥瘡外,蔡長祐醫師補充,還有一種被稱作挪威疥的「結痂型疥瘡」傳染性非常高,甚至症狀還會出現在臉上。通常是免疫力較差者,或是癌末病患、長期臥床者、接受器官移植有在服用抗排斥藥者,蔡長祐醫師表示,這些族群因為本身抵抗力較差,疹子會以較厚的痂皮來表現,並且聚集滿滿的疥蟲,此外,症狀還會出現在臉、手掌、腳掌。 挪威疥也許會產生併發症或是死亡風險,因為結痂皮很厚,可能讓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的出現,引發後續的細菌感染而引起敗血症。 而當照顧者或探視者,輕輕碰一下疥瘡感染者,就很有可能被傳染,因此蔡長祐醫師也提醒,家屬的衛生清潔習慣、環境的清潔及消毒措施也要更徹底。 文/李祉函 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北市聯醫陽明院區爆「疥瘡」院內群聚感染!院方:2人確診、匡列57人 引起皮膚發癢的蟲蟲危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