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1日 · 梨泰院萬聖節群聚踩踏已累計156人死亡畫面傳遍社群引起廣大悲傷然而按照正常規畫萬聖節的踩踏事故完全可事前預防豈料因各級政府與相關單位一點點苟且的互相積累最終釀成不可挽回的遺憾⋯⋯

    • 追隨鹿野忠雄的腳步
    • 靠腳做學問
    • 翻譯再創作
    • 寫作三要:窮盡史料、口述歷史、探尋現場
    • 批判而悲憫的史觀

    楊老師是鹿野忠雄的崇拜者,一生都在追隨鹿野的腳步,得知「陳抵帶」便是曾在文獻出現、僅存於世的鹿野忠雄助手「托泰.布典」(Totai Buten),興奮不已,像是個追星成功的粉絲一樣,初見面就聊個不停,一次聊不夠,事後又單獨專程探視,借住托泰家中兩天,為了聽鹿野的故事,連飯都可以不吃,讓老人深受感動而說出塵封60年的往事(見楊南郡〈與子偕行〉)。 為了深度訪問托泰,楊老師做足功課,早就熟讀鹿野的所有著作,踏遍鹿野經過的足跡。托泰一聽就知是知音,記性極佳的他講述了不同於學術書籍呈現的鹿野形象:「鹿野是極善良的人,獵取每種動物最多不超過兩隻」、「鹿野很尊重部族習俗,非常討厭日本警察的官僚作風,拒絕日警提供宿舍,寧願住在蕃人的家」、「鹿野很遲鈍,長老在說明某些習俗或地形時,他常常請人家暫停一下,把手...

    1992年與楊老師、劉導演拜會托泰之後,回程經宜蘭南澳,在當地登山人士帶領下順道去參觀「巨石文化」,一位熱心嚮導手指巨石說:「這塊巨石有五千年歷史、那塊有一萬年歷史⋯⋯」。我問:「怎麼看得出來?」熱心嚮導答:「看多了,就看得出來啊!」 離開後,楊老師語重心長地說:「這就是台灣學術界嚴重的問題!做田野的不研讀資料,沒有科學驗證,哪可能一眼就可以斷定年代?可是學院派的不跑田野,都沒看過現場,哪知真實現況?」、「真正的學術探險家,一定要靠腳做學問!」 而學術探險家是真的有風險!當年鹿野忠雄、森丑之助、伊能嘉矩要面對剽悍殺伐的原住民,楊老師則要面對山林各種不可測的危險。我後來聽師母徐如林說起,1978年楊老師和她前往合歡越嶺道踏查,在錐麓斷崖遭虎頭蜂攻擊,楊老師昏迷數小時才醒來,當時她緊抓著楊老師,...

    幾年後,我與前國策顧問黃文雄先生前往楊老師家拜訪,兩人聊起翻譯問題,醉心佛學的楊老師特別舉《金剛經》中最精髓的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為例,強調原文意境並未如此高明,但翻譯的高僧提升了經文的境界,把「翻譯」變成「再創作」了,這是更高層次的翻譯。 追尋前輩學者腳步30年蓄積的能量,楊老師陸續翻譯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鹿野忠雄、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等人重要作品,且在註釋上發揮研究功力,添注現代眼光,甚至能指出鹿野忠雄《山、雲與蕃人》中把大水窟山筆誤為秀姑巒山、昭和年間原住民已無族群互鬥情況等錯誤,學術價值完全不下於原作,應該就是秉持這樣的態度吧! 楊老師翻譯、創作之餘,不忘照顧晚輩,每次出書,都會請出版社寄書給我,鼓勵我可以多做田野研究──和當記者一樣,都是實地踏查、重建現場、還原歷史...

    踏查30年、譯註20年後,2007年底楊老師出版《最後的拉比勇:玉山地區施武郡群史篇》,2009年7月15日南下高雄時,當面致贈,還與徐如林一起簽名。我花了三天拜讀,看完後感動不已,這真是劃時代巨著啊!布農族抗日雖略見史料,但從沒有人這樣完整書寫,全書資料之豐富、考據之詳實,理路之清晰,都是前所未見,這對楊南郡與徐如林來說,也是第一本長篇報導文學著作,許多史料都是首度曝光,深具學術、文學價值。 布農族抗日3位領袖:像樹一樣穩重而大器的拉荷阿雷、像風一樣機敏善變的阿里曼西肯與精明剽悍、性烈如火的拉馬達仙仙,在書中鮮活如在眼前,如樹、如風、如火,人物對話亦如親耳所聞,充滿文學意象,讓人印象深刻。 特別是「小丑生涯」這一章,描述阿里曼西肯在歸順日本後,晚年常被官府當作理蕃政績樣板,裝瘋賣傻取悅日本...

    2014年初,楊老師與徐如林南下高雄,聊到即將出版《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說起台東海端霧鹿部落有座昭和年間架設的砲台,這尊俄製大砲是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軍勝利繳獲的戰利品,從中國東北、日本,輾轉運到台灣深山,以震懾當地布農族原住民,現仍存放霧鹿國小後方的公園,見證帝國爭霸史的一頁。 我回應說,司馬遼太郎在《坂上之雲》指出,當時所有國家只有兩條路,一是成為強權殖民海外,一是淪為弱國遭人侵略,日本選擇富國強兵,加入侵略行列。百年後亞洲情勢仍可見昔日影響,備受欺凌的中國現在要重建民族自尊,四處跨國收購企業,高倡「一帶一路」,展現大國崛起架勢,骨子裡也是帝國主義。 說起司馬遼太郎《坂上之雲》寫百年前的明治維新、日俄戰爭,楊老師無比羨慕,「那時代的人可真有幹勁,一心就想要與世界同步。」...

  2. 台灣的國家兩廳作為唯一的亞洲成員,也參與STAGES的第一號劇場實驗 《寫給滅絕時代》 ,挑戰在零差旅、自力發電、低耗能的條件下,將國際共製節目在地化成台灣版本。. 在藝術的魔幻空間裡,一場人和環境萬物的思辨如何發生?. 這樣的實踐,有機會拓展 ...

  3. 麗君(化名)做了20多年的照服員,在過去9年,她總共遇到了12次評鑑,有時候是一年一度的社會局評鑑,有時候是三年一度的內政部評鑑。 現在只要遇到評鑑,機構就會把麗君推到第一線面對委員,因為她最熟悉「公版」答案。 機構無不重視評鑑,因為對法人機構來說,評鑑結果攸關補助款多寡;對私立小型機構來說,評鑑等第也會影響收費。

  4. 2020年6月16日 · 現在的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10條 中,明確說明了「部落互助式教保服務中心」的政策定位:「為提供原住民族幼兒學習其族語、歷史及文化機會與發揮部落照顧精神,得採部落互助式方式對幼兒提供教保服務。 」由此可見,只要部落有心想要讓幼兒傳承部落的文化,並持續實踐互助照顧的精神,就能申請成立教保中心。 (註) 部落年輕老師的煩惱:我該找誰問問題? 屏東縣牡丹鄉旭海社區教保服務中心老師(右),和部落中擔任漁夫的家長,學習旭海部落常見魚種的名字及特徵。 (圖片提供/旭海社區互助教保服務中心) 從「部落托育班」到「教保中心」,部落的這群老師們和部落族人,在部落實踐著在地的照顧工作,已逾10年的時間。

  5. 2020年8月26日 · 一名亞斯伯格症的小五男童,因家暴於2019年元月安置在雲林縣長愛家園育幼院,並於當地學區就讀,然因一次意外事件,校方及家長會以特教資源不足為由驅趕男童,進而演變成整個雲林縣拒絕這位學生就讀。 安置機構與在地學校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在7月21日經 媒體報導 後再次浮上檯面。 雖然男童原籍的新北市主責社工已於7月20日將男童帶離雲林,但這個事件仍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實際上早在2013年,監察院便發布有關育幼機構院生面臨跨區就學、學校拒收、不友善對待等教育歧視的 調查報告 。 隔年3月,我剛接下位於苗栗縣的聖方濟育幼院院長一職,也發現為了院生就學,育幼院與學校關係交惡。 當時內的國中孩子分讀後龍跟維真國中,小學則被分在後龍、溪洲、同光、成功等4所小學。

  6. 今年(2023)4、5月,相繼發生台中一中「 烯環鈉事件 」與台灣大學的「 火冒4.05丈事件 」,均被輿論指為「歧視言論」,並且都從校園向外延燒引發社會譁然。. 當此議題被「炎上」數日後,先是 台中一中校長代表學校向原住民族道歉 ,而台灣大學也發出 官方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