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3月8日 · 曾經,《流星花園》、《薔薇之戀》、《薰衣草》、《海豚灣戀人》、《王子變青蛙》是大陸熱播的台劇,台灣口音的普通話被當做追捧的流行。 而現狀持續下去,我們的下一代,可能流行的是京片子、是以大陸播音主持學系口吻說出的大陸流行用語。

  2. 2013年8月27日 · 台灣的電視節目則多半是小本經營,一個小時電視節目低至二、三十萬是常態,超過百萬預算的則已可堪稱是「年度鉅獻」了。 電視這種產業,有錢未必能做出好節目,沒錢卻是萬萬不能做出好節目。 如果我們這樣就說,小國小市場嘛,沒辦法,這可就忽略了台灣人做生意的獨特之處。 我們得進一步推敲,那台灣為何盡是這些小鼻子小眼睛的節目呢? 這就和台灣創業家的雙重性格有關了。 一方面,台灣人喜歡當家作主當老闆,所以看到某一類的電視節目還有市場的縫隙可以見縫插針,不管這個市場區隔已經是切割得有多細微了,他們還是繼續切割下去,然後用符合這樣的市場與營收規模的成本結構來製作節目。 所以呢,收視率逐年下滑,預估一小時廣告營收將從40萬跌到30萬? 不是問題的,那就用20萬來做節目。

  3. 2020年12月11日 · 大家最常討論的是在民進黨內自成一派的海派盟主林崑,他擁有54頻道三立新聞台,同時和擁有49頻道壹電視、50頻道年代電視的練台生有結盟關係。 人稱老練的練台生不但在有線電視有18個頻道代理權,政治上更與新潮流、藍綠軍等縣市長都有深交 ...

    • 電影產業如雲霄飛車
    • 電視產業危機倒數
    • 台劇逆勢突圍

    若以《海角七號》暴起的2008年作為分水嶺,12年來,眾人期望的「台灣電影復興」尚未發生。每年雖有一、兩部票房破億的大片,普遍而言賺少賠多,難以培養觀眾及金主進場風氣。 早在《海角七號》熱潮之際,影視產業學者盧非易就認為,國片市場是否成熟,觀察點是「有沒有越來越多台產片,站穩票房3,000萬關卡」。原因是,劇情長片的資金門檻至少1,500萬元,當票房超過3,000萬,扣除戲院抽成,片商先求回收成本,加上海外、DVD及電視授權金即小賺,如此才能刺激正向投資循環;此外,當台灣電影年產量穩定超過50部,既可培養觀眾群,也可形成產業規模,增加與院線的談判空間。 以近年為例,台產劇情片年產量大致在50部上下徘徊,然而,能跨過3,000萬票房門檻卻屬鳳毛麟角,去年只有4部,《返校》是唯一破億國片。雖然,...

    由於電影製作成本、技術規模、映演資源、劇本門檻普遍較高,又屬單發點放,經常「上映三天定生死」;相對而言,電視戲劇提供一個備援環境,讓新銳導演得以試駕磨劍,中生代得以開拓類型題材並接軌大眾,劇組也能穩定營生、形成聚落。因此,電視圈常是電影創作者的整補基地。 但是,台灣電視產業正遭遇嚴苛的時代衝擊,除了55歲以上族群,各年齡層收視普遍滑落。以25到49歲的黃金族群為例,去年收視率下跌3%,掉至歷史新低,接觸率從65%降為63%。意指50歲以上男性的「50+M」,成為救命主力,老齡化是電視頻道的天險挑戰。 若挑出電影頻道,去年除了HBO,台灣各電影台收視大多下滑,頂多持平;最諷刺的是,國片台收視最熱門的是好萊塢電影與韓片,至於國片收視榜單前20強,中資電影約佔20%。 在此同時,電視廣告量與收視影...

    奇妙的是,在電視產業的艱困製作環境下,近年短打型的台劇大爆發,從「植劇場」開始試溫、《通靈少女》、《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跨平台合作大熱,去年《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想見你》、《鏡子森林》,延續到今年的《國際橋牌社》、製作中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及《做工的人》,無不拉高製作規格,營造接近電影質感,幾乎每部都掀起社會話題。更有意義的是,它們都由網路年輕族群自主討論發酵,成功擺脫「50+M」同溫層,吸引新世代觀眾跨平台收看。 這些戲劇背後除了「旗艦型連續劇補助」的國家級投資、公廣集團的積極挹注,再結合串流平台資金與工作方法的雙重加持,國內專業製作行銷團隊逐漸到位,持續打磨累積實戰經驗,種種因素加總,如果拉長時間線,台灣未來的影視創作環境,值得抱持三個樂觀理由: .產業因素:過去因產業...

  4. 2019年10月28日 · 這一切,到底是真實還是表演? 在筆者的認知中,直播(Live streaming)原本是隨著自媒體社交平台與智慧型手機普及之後,公眾人物用於分享一些私底下難得一見的日常生活或即時的公開聲明之用。 然而,本文欲討論的直播現象「社交型直播」,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社交型直播是指在直播平台上透過表演才藝、歌唱、談天為主要直播內容,與使用者互動、建立關係,並透過使用者購買虛擬點數饋贈(donate)直播主的一種商業模式。

  5. 2022年5月9日 · 點點塑創辦人洪以柔,鼓勵青年朋友和她一起為永續展開行動。圖片來源:大愛電視提供。 從家裡濾水器開始,一步步走上過濾塑膠微粒之路 點點塑創辦人洪以柔於大學時修習「開創力企業專案實作」課程,當時熊震寰老師提出,「為何世界十大青年很少亞洲

  6. 2013年10月1日 · 讓我們走到戶外,看一隻真的假鴨子. 對沒打算去看黃色小鴨的人來說,最直接的困惑或許會是,這鴨子有什麼看頭?. 首先,我們得先認清一點,不一定要有看頭才有人看。. 因為很多人看,或是預期很多人會去看,本身也就構成了去看的充分理由。. 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