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劉徽中國魏晉時期數學家,生平不詳。 魏景元四年(263年)著有《 九章算術注 》10卷。 [1] 家世 [ 編輯] 郭書春主張,劉徽有可能是梁敬王 劉定國 之孫菑鄉侯劉逢喜的後裔。 [2] 吳文俊 《 中國數學史大系 》亦同意此說法。 [3]:55-56. 籍貫 [ 編輯] 關於劉徽的資料甚少,正史和其他史籍中都沒有此人的傳記資料。 其生平資料主要可見於其本人的著作和零散的史料,依靠學者推測。 [4]:14 籍貫方面,《宋史·禮志》中記述:「於是中書舍人張邦昌定算學:封.......魏劉徽淄鄉男」。 學者據此記載有不同的看法。 [4]:11. 山東 鄒平縣 說。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 [1] 、郭書春 [5] 、沈康主此說。

  2. 刘徽 ,中國魏晉時期數學家,生平不詳。 魏景元四年(263年)著有《 九章算術注 》10卷。 [1] 家世. 郭書春主張,劉徽有可能是梁敬王 刘定国 之孙菑乡侯刘逢喜的后裔。 [2] 吳文俊 《 中國數學史大系 》亦同意此說法。 [3]:55-56. 籍貫. 關於劉徽的資料甚少,正史和其他史籍中都沒有此人的傳記資料。 其生平資料主要可見於其本人的著作和零散的史料,依靠學者推測。 [4]:14 籍貫方面,《宋史·禮志》中記述:「於是中書舍人張邦昌定算學:封.......魏劉徽淄鄉男」。 學者據此記載有不同的看法。 [4]:11. 山東 鄒平縣 說。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 [1] 、郭書春 [5] 、沈康主此說。

  3. 刘徽 ,中國魏晉時期數學家,生平不詳。 魏景元四年(263年)著有《 九章算術注 》10卷。 [1] 家世 [ 编辑] 郭書春主張,劉徽有可能是梁敬王 刘定国 之孙菑乡侯刘逢喜的后裔。 [2] 吳文俊 《 中國數學史大系 》亦同意此說法。 [3]:55-56. 籍貫 [ 编辑] 關於劉徽的資料甚少,正史和其他史籍中都沒有此人的傳記資料。 其生平資料主要可見於其本人的著作和零散的史料,依靠學者推測。 [4]:14 籍貫方面,《宋史·禮志》中記述:「於是中書舍人張邦昌定算學:封.......魏劉徽淄鄉男」。 學者據此記載有不同的看法。 [4]:11. 山東 鄒平縣 說。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 [1] 、郭書春 [5] 、沈康主此說。

  4. 劉徽(約225年—約295年),漢族,山東濱州鄒平市人, 魏 期間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他的傑作《 九章算術注 》和《 海島算經 》,是中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 他是中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 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 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 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基本介紹. 中文名 :劉徽. 國籍 : 中國. 民族 : 漢族. 出生地 :山東省 鄒平 市. 出生日期 :約公元225年. 逝世日期 :約公元295年. 職業 : 數學家. 主要成就 :清理中國古代數學體系.

  5. 劉徽(約225年—約295年),漢族,山東濱州鄒平市人魏晉期間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在中國數學史上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中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6. zh-classical.wikipedia.org › wiki › 劉徽劉徽 - 維基大典

    劉徽 , 景元 四年,注《 九章算術 》。. 其序言:昔在庖犧氏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 之情,作九九之數,以合六爻之變。. 暨于 黃帝 ,神而化之,引而伸之。. 于是建曆紀,協律,用稽道 原。. 然後兩儀四象精微之氣,可得而效焉。. 記稱隸首作數 ...

  7. 刘徽(约225年—约295年),汉族,山东滨州邹平市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在中国数学史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8. 劉徽(約225年—約295年),漢族,山東濱州鄒平市 人,魏晉期間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 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他的傑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中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 他是中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 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 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 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人物事跡. 《九章算術》約成書於東漢之初,共有246個問題的解法。 在許多方面:如解聯立方程,分數四則運算,正負數運算,幾何圖形的體積面積計算等,都屬於世界先進之列。 劉徽在曹魏景初四年注《九章算術注》。

  9. 眾所周知,劉徽、祖沖之都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數學家,他們的突出貢獻之一就是圓周率 $\pi$ 的計算$^{[1]}$, 劉徽計算 $\pi$ 近似值的方法是利用割圓術,而祖沖之由於其專著《綴術》的失傳,所以關於他計算 $\pi$ 的方法後人只能給出某種猜測, 例如文[2]所述方法

  10. 中國數學家劉徽在注釋《九章算術》時(二 六三年)只用圓內接正多邊形就求得π的近似值,也得出精確到兩位小數的π值,他的方 法被後人稱為割圓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