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陳寶琛(1848年10月25日—1935年3月5日),字敬嘉 [1],原字長庵,改字伯潛,號弢庵、陶庵。 同治 七年(1868年)進士,選 翰林院 庶吉士 ,授 編修 。 福建 福州府 閩縣 螺洲 人。

  2. 陳寶琛兄弟6人,3人進士,3人舉人,人稱“兄弟六科甲”。 子:陳懋頤(早夭)、陳懋復、陳懋艮、陳懋需、陳懋隨 [ 2 ] :19 。 女:陳京貞、陳南貞、陳勤貞、陳容貞 [ 2 ] :20 。

  3. 陳寶琛(1848—1935年),字伯潛,號弢庵、陶庵、聽水老人。. 漢族 ,福建 閩縣 (今 福州市 ) 螺洲 。. 刑部尚書 陳若霖 曾孫,晚清大臣,學者,官至 正紅旗 漢軍副都統、 內閣 弼德院顧問大臣,為 毓慶宮 宣統皇帝 授讀。. 陳寶琛十三歲中縣學秀才,十八 ...

  4. 0有用+1. 陈宝琛(1848年10月19日—1935年03月05日),字伯潜,号弢庵、陶庵、沧趣老人、听水老人,福州 闽县 螺洲(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人。 晚清大臣、学者,刑部尚书 陈若霖 曾孙。 同治七年(1868年),考中 进士,授 翰林院庶吉士 历任编修、翰林侍讲。 直言敢谏,连同张之洞、张佩纶、宝廷成为“枢廷四谏官”,出任江西学政,累迁 内阁学士 、 礼部侍郎。 中法战争 后,推举的 唐炯 、 徐延旭 办事不力,坐罪降职。 回乡赋闲,发展家乡教育事业。 宣统元年(1909年),调入京城,充任礼学馆总裁、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正红旗汉军副都统,成为宣统帝 溥仪 的师傅,监修《德宗实录》。 工书法,学 黄庭坚,又擅画松。 [13]

  5. www.wikiwand.com › zh-tw › articles陳寶琛 - Wikiwand

    陳寶琛(1848年10月25日—1935年3月5日),字敬嘉 [1],原字長庵,改字伯潛,號弢庵、陶庵。 同治 七年(1868年)進士,選 翰林院 庶吉士 ,授 編修 。 福建 福州府 閩縣 螺洲 人。

  6.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陳寶琛出生於福建閩縣螺洲,他的曾祖父陳若霖官至刑部尚書。 陳家在唐末從河南固始南遷福建,明洪武年間定居螺江,人稱“螺洲陳”,下傳到這一代已十九世。

  7. 陳寶琛(1848—1935年),字伯潛,號弢庵、陶庵、聽水老人。 漢族,福建閩縣(今福州市)螺洲人。 刑部尚書陳若霖曾孫,晚清大臣,學者,官至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內閣弼德院顧問大臣,為毓慶宮宣統皇帝授讀。

  8. 陳寶琛18481935年),字伯潛,號弢庵,福建閩縣(今閩侯縣)人,出身「世代簪纓」的官宦家庭,21歲登進士第,35歲獲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1911年7月10日,陳寶琛連接兩道聖旨,第二道聖旨將陳寶琛封為溥儀的老師。

  9. 2021年6月8日 · 陳寶琛字伯潛,號強庵福建閩縣今福州,生於1848年10月 19日(清道光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三日)。 他家「世代簪纓」,曾祖父陳若 霖做過刑部尚書,祖父陳景亮曾任雲南布政使,父親陳承裘進士出身, 候選郎中,曾分發刑部浙江司行走。 陳寶琛十三歲中秀才,十八歲中舉人,二十一歲成進士,選翰林院. 陳寶琛及家眷合影. 庶吉士,三年後散館授編修,曾兩次派充順天鄉試同考官。 1879年任 甘肅鄉試正考官。 1880年7月,陳昇翰林院侍講,任日講起居注官,8 月授右春坊右庶子,以及武英殿協修、纂修、總纂,提調國史館,功臣館 協修、纂修。 1881年授侍講學士,參與草擬詔書、敕令等中樞機要事 宜。 1882年簡放江西鄉試正考官,不久轉任江西學政,1883年升內閣 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10. 陳寶琛(1831-1936) 陳寶琛圖 字伯潛,號弢庵、陶庵、桔叟、桔隱,別署聽水老人、滄趣樓主、鐵石道人、聽水齋主人。福建閩縣人,中舉後曾來台,同治七年(1868)進士,兄弟6人,3人進士,3人舉人,人稱「兄弟六科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