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9年7月27日 · 》的十段短片中擔綱了《心願》和《期待》兩段,戲份最重,卻險些讓人認不出來,戲路丕變是其一,造型豹變更是主要原因。 烏黑頭髮是明星不可或缺的魅力要素,但是做演員,頭髮卻如身外物,要有隨時皆可拋的心理準備,才能新人耳目。

  2. 2014年8月22日 · Scarlett Johansson飾演的露西就是因為CPH4滲透進了體內(但是外包塑膠袋並沒有破),才快速開發潛能,一覺醒來就成了殺人不眨眼的《霹靂煞(Nikita)》(這是盧.貝松1990年拍出的潛能開發電影,女毒蟲可以改造成職業殺手,坦白說,《露西》就是《霹靂煞》的進化版,差別在於Nikita為國家服務犧牲,Lucy則是為了自己與人類)。 盧.貝松用了動人的「大腦開發」做包裝,外滲的核心概念卻是唯有透過吸食(暫且不論它是藥品或毒品? ),人類才能衝破瓶頸與盲點,開發大腦極限,這究竟是「高明」抑或「危險」的論述?

  3. 2011年2月22日 · 真實的勇氣:動人音樂. 電影不光是用眼睛看的,有時候是需要用耳朵去聽的,《真實的勇氣》的音樂就讓我們聽見了作曲家對於電影和人物的獨特詮釋角度。 柯恩兄弟( Ethan Coen, 和 Joel Coen )合力編導的《真實的勇氣( True Grit )》雖然獲得了 2011 年奧斯卡獎的十項入圍提名,偏偏,就缺了提供觀賞起味的音樂這一項,作曲家卡特.布威爾( Carter Burwell )的成績如此優異,卻連提名資格都未獲得,雖然關鍵原因在於電影旋律的改編成份多過原創,但是每回音浮動而出時,戲劇與人物情感,早已躍然銀幕,對我而言,這麼傑出的音樂成績,卻不能得到應有的掌聲,毋寧是莫大的遺憾,因為高明的改編,未心就遜於原創,動人的元素其實存乎一心,也存乎創作者的匠心。

  4. 2014年6月6日 · 歡迎來到德國:對比學. 2011年的電影《歡迎來到德國》解答了我心頭一個纏結甚深的疑問,為什麼國德國會有這麼優秀的土耳其裔導演 Fatih Akin ?. 那是我從 2004 年的《愛無止盡 Gegen die Wand 》以來,一直擱著,一直沒有答案的問號。. 《歡迎來到德國 ...

  5. 2010年7月6日 · 片名的誤導,可能是誤會的第一個原因,英名原名叫做《 Shanghai 》,台灣直譯作為《上海》,編導似乎有著不小的企圖,但是顯現出來的卻是戰爭年代中小人物的小情小愛,明明只是個小孩,卻要硬扮成巨人模樣,看起來自然不倫不類,遠不如中國譯名 ...

  6. 2014年3月23日 · 不過,更燥煩的卻是命案真相。 警方查出了孩童的母親是兇手,母親卻咬出了鄰居尾崎俊介(大西信滿飾)暗示教唆,甚至尾崎的妻子加奈子(真木陽子飾)也打電話報警,檢舉丈夫涉嫌。 但是,觀眾並不相信,因為電影的開場就是加奈子對尾崎說:「我們來做吧! 」八月天,在那個電風扇也吹不走暑意的小房間內,他們激情作愛,容易「瞎子摸象」的觀眾,眼睛看到的,與邏輯推論的,有這麼大的明顯落差? 誰不起疑? 誰能接受這樣的情節內容? 畢竟,加奈子看見先生的腳踏車棄置在路邊,還是會打電話給公司,關心丈夫下落;尾崎看著加奈子倦累返家,不也同樣會替她按摩紓壓? 這些生活細節,怎麼看都不像怨偶吧? 而且,每一回的夫妻雲雨,不都是加奈子主動要求的嗎? 不相信,或者不敢置信,其實就是《再見溪谷》的主力論述。

  7. 2007年9月16日 · 一,他是特寫之王. 作品:假面/魔笛. 電影的秘法在於放大一切,放大人生,放大夢想和美麗。 「特寫鏡頭」就是放大的魔法棒,也是一種強迫觀看的方式,柏格曼最愛拍攝女主角的臉部特寫,在局部放大的審視下,我們看見了《假面》中麗芙.烏曼青春正盛的肌膚和氣質,同時也透過細部的肌肉悸動,可以看見、思想和感受到這位突然失去語言能力的劇場演員所面臨的人生危機和心靈起伏。 同樣地,《魔笛》中一再出現的觀眾臉部特寫,則是紀錄了歌劇聽眾與莫札特對話的心靈洗滌歷程。 二,他驚悚了夢境. 作品:野草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