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2日 · 1.當工作影響到健康,離職與苦撐,你會選擇哪一個?. 這是許多上班族都曾面臨困境。. 2.當「爛工作」成為病源,我們該思考的是:工作為何會爛?. 如何不再爛下去?. 3.本文在兩個極端的選擇之外,提供第三個選項:找出個人賣點,聰明努力。. 在我 ...

  2. 2022年12月21日 · 1.憂鬱症是腦袋生病,短時間無法解決。 尤其越把它視為與自己無關的問題時,它就越發嚴重,因為「它」就是「自己」。 2.無論是哪種精神疾病的患者,只要選擇繼續活著,就一定會被這些求好心切的建議給傷害。 請記住:彼此都是從善意出發。 3.我對憂鬱症的看法比較絕望,因為會一直復發,所以我所期望的不是痊癒,而是適應這些難受的日子。 我曾經在憂鬱症發作的期間體會過深刻的幻覺,當下冷靜的走出房間,告訴媽媽我看到了什麼,雖然口吻平靜,但我心裡其實很恐懼。 媽媽大概讀出我的不安,緩緩的告訴我:「或許J.K.羅琳也真的經歷過魔法世界,但她擔心直接講出來,沒有人會相信她,所以才用小說包裝,寫出了故事。 」她表達得輕鬆自然,意圖讓我感覺「沒什麼」。

  3. 2021年7月19日 · 1.許多人會不自覺用壓抑來處理情緒,但這不是最妥善的方式。 2.面對壓力,作者靠接受、釋放、理解等7個動作調節。 「你今天過得好嗎? 」這句話除了是某知名youtuber的經典開場白,對於某個時期的我,這句話讓我覺得活著是有意義的! 近日阿滴的自述經歷憂鬱症影片很多人回響,我欣賞他善用自己公眾人物的影響力,除了分享自己的經歷,傳遞了很多正確的概念。 這勾起我曾經走過的憂鬱歲月,那是一場自己自己的戰爭,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面對壓力來襲就用pressure來處理,壓力從來不會消失,但我們要學習與之共存。 十多年前「憂鬱症」還不像現在是可以這麼被公開討論的事,相關的書籍、資料有限,也沒有正確的醫療指引,我是誤打誤撞走進身心科,卻換來一個重度憂鬱症確診,我問醫師:「怎麼會是我? 醫師你弄錯了吧!

  4. 2021年5月6日 ·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造成人類失能前十名的疾病,第一名即為憂鬱症。但因為污名化嚴重,許多人多半不願承認自己生病。在台灣,二 一八年已有四十萬人因憂鬱症就診,約占人口數一・七%,數字看似少,實際上卻不包括未就診、誤為失智症的老年 ...

  5. 2024年2月6日 · 根據衛生署統計,全台灣近9%民眾患有憂鬱症,大約是200多萬人。 而情況較嚴重的重度憂鬱症患者占5.2%,也高達125萬人。 行政院資料庫也顯示,全台服用抗憂鬱藥物的人數,在2022年達到165萬人,較前一年增加約7%,人數也創下9年來新高。

  6. 2020年12月23日 · 如果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你可以試著給自己寫一封感謝信,提醒為什麼應該感恩自己,或者是父母的謝謝,你將會有感覺的。 8.談話療法 找人聊天,但千萬不要在網路上找陌生人,要找專業人士例如:臨床心理師,這些人受過專業訓練,可以幫助您 ...

  7. 2024年4月10日 · 根據社團法人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資訊指出,老年憂鬱症常與老年失智症混淆,因此可以參考以下狀況初步判斷: 憂鬱症初始發作時間較清楚;失智症較模糊。 憂鬱症也會有認知功能的缺損,但少見失語症、失寫症等狀況。 憂鬱症患者不管新舊記憶都一樣差;失智症患者則是記得以前的事,新事物無法記住。 憂鬱症患者強調失能;失智症患者掩飾失能。 老年憂鬱量表,馬上檢測. 和年輕型憂鬱有什麼差? 憂鬱症在長輩的表現和年輕人有所不同,當年輕人出現憂鬱症症狀時,通常會表現出「情緒低落、哭泣」等情況,而老年人的憂鬱症則可能呈現出「冷漠、冷淡」的特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一些老年人可能會表現出極端的焦慮情緒,像是覺得「自己快死了」、到處看病拿藥等慮病想法與行為,這也是老年憂鬱症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