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2年2月20日 · 美國導演 Alexander Payne 參與編劇,根據女作家Kaui Hart Hemmings的小說改編而成的《繼承人生(The Descendants)》, 主軸核心是「親人死亡症候群」,但又另外搭配了「生前外遇」、「親子代溝」和「祖先遺產」三條副線,縱橫交織成浮世紅塵的人性肌理,既能讓觀眾「對號入座」(類似情境的感同身受),又能讓觀眾「冷眼旁觀」,寄予主角悲憫同情,不論主觀或者客觀,都能讓人自由出入的空間,世界就格外寬廣了。 《繼承人生》的故事設定在「人間天堂」夏威夷,但是男主角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飾演的Matt King的 開場白,卻直接對「天堂說」提出質疑,「天堂? 去他的天堂!

  3. 2013年5月27日 · 這一回,感謝楊久瑩記者的協助,問到了關鍵人物,補齊了資訊不足,採訪不到家屬的遺憾,然後,就在張曼玉與《甜蜜蜜》的連結下,開始寫下採訪見聞。 其餘的,請大家參考我的報導了。 行動. 我選擇用「月亮代表我的心」做報導的破題,只因為聽過太多歌手唱過這首曲子:「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 我的情也真,我的愛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 」說它是華人世界的愛情聖歌,並不為過。 其次,我亦不能不提「小城故事」,不只是因為它的動聽小調,更是因為它已成為台灣記憶的一塊,走過三義小鎮,你一定會跟著哼起:「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穫特別多。

  4. 2012年2月21日 · 繼承人生》備受注目的關鍵在於劇本此時做出了兩項重要的安排:首先,Matt King 從女兒口中得知妻子曾經不忠時,竟然是穿著拖鞋短褲,急急忙忙,連走帶跑地跑去好友家求証,笨拙是他的肢體,震驚,又不知所措,則是他被意外擊中心房的真實情緒 ...

  5. 2012年8月8日 · 真實人生中,坦然面對死亡,寫下「終活筆記」之人,性格多半龜毛,不願假手他人,亦不願麻煩他人,遺言或者身後事,只要交代清楚,條理分明,人我兩安,《多桑的待事項》選擇了一個「後設主義」的錯覺做開場,明明都已經是砂田知昭的喪禮 ...

  6. 2014年8月22日 · 《露西》的核心邏輯非常簡單:人類大腦潛能只開發了不過才百分之十(這句話是誰曾實證?),一旦開發到百分百,會如何呢?男主角 Morgan Freeman 說得好:「我也不知道( I have no idea )。」正因為前無古人,沒人知道究竟會如何

  7. 2011年4月17日 · 妳離開的時候:獨立苦. 看懂了這張海報的手勢內涵,你就明白了《當你離開的時候》所指控的重點了。. 見到久未見面的女兒與孫子,誰不開心?. 誰不喜悅?. 奧地利女導演菲歐.艾拉達( Feo Aladag )執導的《當妳離開的時候( When We Leave / Die Fremde ...

  8. 2020年10月5日 · 關鍵字在聽話。 要順從家父長的規範,不得忤逆,不得挑釁,如有逾越,必遭懲處。 順從就是依循在框架體制內,乖乖複刻家父長的影子,一旦悍然想要走自己的路,若非放逐,就是貶抑,苦澀的滋味多半來自家父長體制。 巴西導演Karim Aïnouz的《被遺忘的人生(A Vida Invisível)》採用通俗劇的手法,透過一對里約姐妹在1950年代的成長際遇,控訴著各種形態的男性沙文主義陰影。 通俗劇是因為類似人生戲碼,古往今來持續在人世搬演,從未間斷,控訴的技術則讓通俗作品得以企及藝術高度,Karim Aïnouz採取的敘述策略,性是其一,信是其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