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1894年,大清與日本爆發甲午戰爭。1895年大清戰敗並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全島及澎湖列島割讓予日本,臺灣隨即進入日治時期。日治初期,臺灣行政區劃的變化相當頻繁,1895年至1901年,桃園地區屬臺北縣。1901年(明治34年)廢縣置廳,將臺灣劃分為20個廳,桃園地區大部分屬桃仔園廳 ...

  2. 桃園交流道為臺灣國道二號的交流道,位於臺灣桃園桃園區文中里、中成里、龍安里交接處,指標為11k,銜接大興西路,聯絡桃園區及蘆竹區,亦可前往中壢區。1997年8月24日通車啟用,配合國道二號拓寬工程,東向新匝道於2011年11月8日通車 [1],西向新匝道於2011年12月13日通車 [2]。

  3. 2024年4月28日 · 桃園區(臺灣話: Thô-hn g-khu;四縣客家話: toˇ ienˇ kiˊ )位於臺灣 桃園市東北部,西鄰中壢區、北鄰蘆竹區、東鄰龜山區、南鄰八德區、東南鄰新北市 鶯歌區,為全臺唯一與隸屬市名相同的市轄區。轄區人口約47.2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1.4萬人,是桃竹苗地區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 ...

    • 形成
    • 現況
    • 中壢次都會區
    • 外部連結

    早期內政部將桃園市、八德市、鶯歌鎮等規劃為臺北都會區內,中壢市、平鎮市等則為中壢次都會區。後續修訂版本中,將桃園市及鄰近行政區由臺北都會區分出另劃桃園中壢都會區,新都會區人口2,130,526人。而根據世界人口組織網站的統計,「桃園中壢都會區」被劃入臺北都會區內,若與臺北都會區併計,人口將達905萬人,在全球都會區排名第49位;臺中彰化都會區第132位;高雄都會區第152位;臺南都會區第318位。

    桃園中壢都會區和其他臺灣的大都會區不同的地方點有二: 1. 兩個約略等大的中心都市:桃園區的人口有45.7萬,中壢區有42.2萬,兩者構成雙城格局,與其他都會區相對獨大的單核心發展不同。周邊的平鎮區的人口有22.8萬,八德區有20.9萬,楊梅區有17.5萬,蘆竹區有16.7萬,龜山區有16.4萬。 2. 桃園中壢都會區高度依賴臺北都會區,例如2009年直轄市改制案中,桃園即遭中央認為核心都市「尚非北部地區之主要發展中心」,這也是早期將北桃園直接劃入臺北都會區的原因之一。桃園中壢都會區也是唯一沒有銀行總部設立的都會區。

    1985年出版之《中華民國臺灣地區聚居地、都市化地區及都會區分布圖》內之中壢次都會區。以今天的中壢區為中心都市,都會區包含今天的桃園市中壢區、楊梅區、八德區、新屋區、龍潭區、平鎮區及新竹縣關西鎮。當時總區域人口約62.3萬人。 今天的桃園區、大溪區、龜山區等地當時則是劃入臺北都會區內。

    桃園市政府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台灣地區簡易生命表涵蓋範圍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itypopul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桃園市區道列表列出桃園市的區道的起終點與里程。 編號 路線名稱 起點行政區 實際起點 起點連接道路 終點行政區 實際終點 終點連接道路 里程 備註 z001.0 桃1線 後壁厝-海湖 蘆竹區海湖里 海湖北/濱海路路口 1.15.0 台15線 蘆竹區海湖里 海湖東/海湖路路口 2 ...

  5. 2019年11月17日 · 桃園縣(客家話: Thò-yèn-yen;臺灣話: Thô-hn g-kuān ),是中華民國 臺灣省曾經存在的縣,為今桃園市的前身,位於臺灣 西北部,周邊與新北市(原臺北縣)、新竹縣、宜蘭縣相鄰。 在2014年底改制前全縣戶籍人口達2,054,260人(臺灣第五位),實際活動人口超過250萬人,是當時全臺灣的第一大縣及 ...

  6. 全家便利商店(簡稱全家)是日本跨國連鎖便利商店FamilyMart在臺灣的經營體系,成立於1988年8月18日,為FamilyMart在日本以外的第一個據點,由日本FamilyMart與臺灣在地企業共同投資經營,成立時就以加盟店為主要經營方針。 1988年底,第一家店館前店於臺北站前商圈開幕,歷經6年於1994年達到損益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