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七等生(1939年7月23日—2020年10月24日 [1] ),本名劉武雄,台灣 現代主義代表作家。 苗栗縣 通霄鎮 人,為台北師範學院(今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科校友(第48級),同學 席慕蓉 、學長 雷驤 (第47級)亦為作家 [2] 。

  2. 2020年10月30日 · 10月24日,台灣重要的小說家七等逝世。 各個媒體與訪談在追思之餘,也以「現代主義」來定位他的小說成就。 確實,七等生是台灣小說家當中,最致力追求現代主義美學的作家之一。

  3. 2021年3月18日 · 七等生讀的,應是這個版本。 1965年,海明威去世之後三年,張愛玲在美國翻譯菲利普.揚(Philip Yang)於1964年撰寫的海明威小傳,對其生平和作品進行抽絲剝繭解讀。 張愛玲翻譯「一個文人最好的訓練是不快樂的童年」時,想必也百感交集,憶起母親出國繼母入門後的種種童年創傷。 關於《老人與海》,菲利普.揚對其時空背景有畫龍點睛的說明。...

  4. 2021年2月25日 · 近年抱病在身的七等生於去年2020年10月離世,享壽81歲,《削瘦的靈魂》歷時兩年拍攝,留存不少七等生最後的身影與思想紀錄。 不屑道德的批判,耽溺自負的浪漫:作家七等生紀錄片《削瘦的靈魂》 | 文藝視角 | 500輯

  5. 七等生(1939年7月23日—2020年10月24日 [1] ),本名刘武雄,台湾 现代主义代表作家。 苗栗县 通霄镇 人,为台北师范学院(今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 )艺术科校友(第48级),同学 席慕蓉 、学长 雷骧 (第47级)亦为作家 [2] 。

  6. 2021年3月28日 · 七等生,本名劉武雄1939-2020。 生於苗栗通霄,台北師範學校藝術科畢業。 1962 年在林海音主編的《聯合副刊》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失業、撲克、炸魷魚〉;1966年與尉天驄、陳映真、施叔青等人創辦《文學季刊》。 1966、67 年連獲第一和第二屆台灣文學獎。 1976 年獲第一屆聯合報小說獎。 1983 年應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邀約訪美。 小說作品《沙河悲歌》、〈結婚〉亦曾改拍同名電影、電視劇等。 1989 年重拾畫筆,將創作重心轉向繪畫,於 1991、92 年舉辦過兩次個展。 一生共發表 124篇小說、137 篇散文(含雜記、序文),及 56 首新詩,2010 年獲頒第十四屆國家文藝獎。

  7. 2020年10月31日 · 編者按:作家七等生10月24日病逝,享年81歲。. 被稱為最難懂、最具爭議的台灣現代主義小說家,其生平紀錄片《削瘦的靈魂》,將於今年11月金馬首映——惜七等生於此前已離世。. 我們邀請詩人、作家鴻鴻撰文悼念,講述這位自覺為終生反對者的作家 ...

  8. 2021年3月11日 · 七等生的小說作品可以看見非常高濃度的作家自我投射,從童年創傷、家庭貧困、情慾探索、寫作創作、乃至生命的意義,七等生的生命脈絡在他的作品裡逐跡可尋。

  9. 2020年10月26日 · 現代主義小說家七等生病逝 作品風格獨特具個人色彩. (中央社台北26日電)作家七等生24日辭世,他被歸類為台灣現代主義小說發展早期重要作家 ...

  10. 2020年12月23日 · 七等生. 本名劉武雄,1939-2020。 生於苗栗通霄,台北師範藝術科畢業。 自1962年首次在《聯合報》發表短篇小說〈失業、撲克、炸魷魚〉起,共發表124篇小說、137篇散文(含雜記、序文),及56首新詩。 1989年重拾畫筆,將創作重心轉向繪畫,於1991、92年舉辦過兩次個展。 1966、67年連獲第一和第二屆台灣文學獎。 1976年獲第一屆聯合報小說獎。 1983年應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邀約訪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