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網路迷因一詞來自英語"Internet meme"的翻譯,是指一夕間在網際網路上被大量宣傳及轉播,一舉成為備受注目的事物,亦可稱為網路爆紅事物。 圖一詞在《維基百科》查不到,但可查得到哏字,內容摘要如下: 哏是滑稽有趣的意思,後來衍生成一種相聲術語,指相聲中的笑點。 也能用來直接指某個笑話。 相聲術語中的包袱是指在前期的表演中埋下好笑的伏筆和進行鋪墊,最後點破笑點使人發笑稱作抖包袱。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若純粹從字面上來解釋梗圖是概略的圖而哏圖則是有趣的圖。 梗圖一詞的解釋,一如《維基百科》所解說的;至於哏圖一詞,則查不到解釋。 詞語梗圖與哏圖,注音很相似,媒體都有在用。

  3. 哏圖 ( 注音符號 :ㄍㄣˊ,常寫為「梗圖」)是以圖片為媒介,在 社交軟體 或 社群網站 興起後形成的一種 流行文化 ,通常以時下流行的名人、語錄、漫畫、影視截圖等素材,配上傳達主旨或解釋圖片的文字,用以表達特定的情感或觀點。 為 迷因 的一種。 歷史 [ 編輯] 1982年9月19日, 史考特·法爾曼 (英語:Scott Fahlman) 率先於 卡內基梅隆大學 的 電腦科學 BBS 上使用了「:-)」及「:- (」的文字符號,是 顏文字 出現於網路世界的開端,也被認為是表情符號的鼻祖 [1] 。 1999年,當時隸屬於日本 NTT DOCOMO 公司的 栗田穰崇 創造了第一個應用於行動通訊的「 繪文字 」(emoji)表情符號。

  4. 2024年2月19日 · 近期社群平台和ACG大量出現會win喔系列哏圖其中也包括咒術迴戰熱門角色五條悟原作漫畫中一段劇情台詞會贏喔也被廣泛使用被網友用來自我解嘲表達對政府可能介入管制虛擬世界兒少性影像相關創作的不滿。 但事件發展至今,有部分網友以為,政府即將全面禁止二次元的「看起來像」未成年的所有創作。...

  5. 2020年7月16日 · 迷因這種短圖文的形式往往主打簡單的文字結合大眾文化中流行的用語和」,以期達到快速且好記憶的傳播效果。 這在某些情況下能夠發揮極佳的用處,讓民眾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接受到最新的資訊。 然而另一方面,迷因宣傳也面臨挑戰,包括在資訊海中如何利用創意脫穎而出、過度簡化的資訊反而可能使民眾一知半解,以及在操作玩弄某些「哏」時可能造成負面效果。...

  6. 字詞:,注音:ㄍㄣˊ,口部+6畫 共9畫 (次常用字),釋義:[名] 滑稽的言詞或動作。 如:「逗哏」、「抓哏」。 [形] 可笑有趣。

  7. ( 漢語拼音 :gén; 粤音 ( 粵拼 ):gan1; 注音符號 :ㄍㄣˊ),又稱為 笑點 ,原義指滑稽的言詞或動作 [1] [2] ,後衍生成一 相聲 術語,指相聲中的笑點;現今也用來指任何情境中的 笑話 。. 在網際網路文化中,「」常指代「 網路迷因 」。. 人們在談 ...

  8. 回頂端. 字詞:,注音:ㄊㄨˊ,囗部+11畫 共14畫 (常用字),釋義: [名] 1.由各種線條、形狀、色彩等描繪成的形象或畫面。 如:「地圖」、「設計圖」、「插圖」、「草圖」。 2.疆域。 如:「版圖」。 唐.杜甫〈秦州雜詩〉二 首之三:「州領同谷,驛道出流沙。 」 3.欲念。 《文選.陸機.五等論》:「故彊晉收其請隧之,暴楚頓觀鼎之志。 」唐.杜甫〈過南嶽入洞庭湖〉詩:「帝子留遺恨,曹公屈壯圖。 」 [動] 1.繪畫、描繪。 《南史.卷八.梁元帝本紀》:「自宣尼像,為之贊而書之。 」《西遊記》第三二回:「我記得他的模樣,曾將他師徒畫了一個影,了一個形,你可拿去。 」 2.策劃、考慮。 如:「圖謀」。 《史記.卷八六.刺客傳.曹沬傳》:「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