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張曉風的散文藝術創作歷程又大體上可劃分為三個前後銜接的段落

  2. 張曉風 (1941年3月29日 — ), 筆名 曉風 、 桑科 、 可叵 ,籍貫 江蘇 銅山 ,生於 浙江 金華 ,成長於 臺灣 臺北市 、 屏東縣 。 畢業於 東吳大學 中文系,曾任教於東吳大學、 香港浸會學院 、 國立陽明大學 。 著作以散文著名,兼及小說、戲劇、雜文。 亦關心國文教育、環保。 曾當選 立法委員 ,後辭職,現為 親民黨 環保、文化高級顧問。 經歷 [ 編輯] 張曉風呼籲政府不要毀壞202兵工廠綠地. 出生於 浙江 金華 ,八歲隨父母遷台,畢業於台灣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曾任教 東吳大學 、 香港浸會學院 、 國立陽明大學 。 她是 中山文藝獎 、 國家文藝獎 、 吳三連 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得主,十大傑出女青年。

  3. 曾任東吳大學助理教授、《論壇報》副刊主編、陽明醫學院教授、香港浸會學院客座教授。. 現已退休任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教授。. 文學風格. 張曉風的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兼及小說劇本報導文學和兒童文學。. 余光中曾評其散文特色作品 ...

  4. 1987年6月1日 · 寫了二十多年出了三十多本書張曉風仍覺得寫得不夠好」。她形容自己眼高手低」,但常安慰自己總比眼低手低至少還有個目標可以追尋在生活上張曉風被朋友封為效率專家」,把時間做最有效的運用

  5. www.openclass.chc.edu.tw › years › 109張曉風簡介

    文學風格 張曉風的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兼及小說劇本報導文學和兒童文學。 余光中曾評其散文特色:散文有一股勃然不磨的英偉之氣。

  6. 其他人也問了

  7. 張曉風的創作文類以散文劇本為主其散文風格多變內容豐富地毯的那一端充滿少女情懷的書信體創作,《愁鄉石裡的思鄉情懷,《給妳中基督信仰,《心繫的泰北難民村報導散文星星都已經到齊了中的旅行抒懷以及近年專注於生態保育與國文教育的篇章一路行來張曉風的散文既有柔美深情秀雅細膩的抒情小品也不乏瀟灑飄逸豪邁通達的大塊文章。 余光中在評論張曉風散文特色時,將其譽為「亦秀亦豪的健筆」。 除上述抒情散文外,張曉風於1970~1980年代以「桑科」、「可叵」之名創作的諷喻雜文,內容多寫時事,在嘻怒笑罵、插科打諢之間,展現知識分子對於社會現況的關懷與批判。

  8. 而作者們為了豐富近乎直敘的字句,總添以優美之文采。 這亦形成散文在雜以說事言情外,另一常俱之特色。 在之作品中除了可見散文題材無所不包的能耐,更可在雅緻的辭彙裡見其真誠溫暖的處世態度。 其文總予人一股俠士之氣,卻乃不失女性纖細柔情,這亦是其文章廣得讀者激賞之處,而她代表作之一〈地毯的那一端〉,更因風靡一時,而成為步堂結婚之代名詞。 ⊙相關網站: 張曉風. http://www.wusanlien.org.tw/winner/20/20_11.htm. 獲 獎: 56年-「地毯的那一端」一書獲中山文藝創作獎. 66年-「打翻了」一書獲洪建全兒童文學獎佳作. 66年-「雙十節的晚上」一書獲洪建全兒童文學獎佳作. 67年-「新燈舊燈:林安泰古厝古厝拆除一日記實」一書獲時報文獎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