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張曉風 (1941年3月29日 — ), 筆名 曉風 、 桑科 、 可叵 ,籍貫 江蘇 銅山 ,生於 浙江 金華 ,成長於 臺灣 臺北市 、 屏東縣 。 畢業於 東吳大學 中文系,曾任教於東吳大學、 香港浸會學院 、 國立陽明大學 。 著作以散文著名,兼及小說、戲劇、雜文。 亦關心國文教育、環保。 曾當選 立法委員 ,後辭職,現為 親民黨 環保、文化高級顧問。 經歷 [ 編輯] 張曉風呼籲政府不要毀壞202兵工廠綠地. 出生於 浙江 金華 ,八歲隨父母遷台,畢業於台灣 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 曾任教 東吳大學 、 香港浸會學院 、 國立陽明大學 。 她是 中山文藝獎 、 國家文藝獎 、 吳三連 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得主,十大傑出女青年。

  2. ir.lib.nycu.edu.tw › bitstream › 11536/155930/1專訪張曉風老師

    張曉風老師是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得 主當選過十大傑出女青年。 作品曾入選台灣中學的中文教科書。

  3. 張曉風誠實地說,「完美的母親和完美的老師都是不存在的」,她只能盡量做」,她和另一半中原大學教授林治平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她深信每個孩子是屬於全人類的上帝托給我的孩子」,藉由母親雙手為全人類教養孩子孩子長大後還是要回到廣大世界去生存為全人類教養孩子張曉風最注重語言能力和誠實的品格她十分不解現代很多父母迷信專家把孩子的語言學習交給錄音帶自己不好好跟孩子說說話。 飯桌開講兄妹,吵架學辯論. 她感嘆地說,語言學習機不能取代爸媽的角色。 在她家,語言課無所不在,洗澡是「唐詩宋詞」時間,飯桌是「說話課」時間,睡前是「故事」時間。 詩詩一歲半,「床前明月光」已琅琅上口。 何需花錢買錄音帶? 把媽媽陪著兒子說故事、讀書的聲音錄下來,孩子聽它千遍也不厭倦。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12月7日 · 【中文系訊】 「2021孝雅人文講座第二場次於11月29日上午假百年樓國際會議廳舉行本系列演講由政大思源基金贊助中文系主辦此次特別邀請兼具作家學者多重身分的教授張曉風進行講題:「一個牽一個」,風趣的話語中傳遞治學資料收集的珍貴心法給年輕學子們並鼓勵與會同學們保持探索事物的好奇心深化自身知識網才能真正得文化背後的意涵張老師成名甚早擅長散文小說戲劇等文類。 除創作、教學之外,更跨足政治領域,可謂兼具典型與非典型之文人特質。 本場主題為「一個牽一個」,亦可改為「懂」、「哇栽」。 如何養成學術性格? 張老師點出應對正確知識保持好奇與求知慾,並在有興趣的知識領域中,持續厚實知識底蘊,再將其進行串聯、貫通,「一個牽一個」,便能形成一個具有立體結構的整體形貌。

  6. 2024年4月29日 · 一生投入社會公益知名作家張曉風的夫婿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董事長 林治平 教授週六4/27因病離世享壽86歲林治平教授4/16即傳出於家中突然昏迷緊急送醫後發現體內大出血急救過程兩度心跳停止雖然萬分不捨但妻子張曉風仍慶幸丈夫在生命最後階段幾乎沒有任何痛苦。...

  7. 2010年5月15日 · 「管閒事的! 回答得多麼理直氣壯。 我為什麼想起這些? 40歲還會有少年俠情嗎? 為什麼空無中總恍惚有一聲召喚使人不安這一段文章是30年前張曉風老師的情懷」,是的整整30年我的案頭始終擺著這一篇文章每當我疲倦困頓時就拿起重看一遍: 「40歲了,沒有多餘的情感和時間可以揮霍,且專致的愛腳跟下的這片土地吧! 且虔誠的維護頭頂的那片天吧! 生平不識一張牌,卻生就了大賭徒的性格,押下去的那份籌碼其數值自己也不知道,只知道是餘生的歲歲年年,賭的是什麼? 是在我垂睫大去之際能看到較澄澈的河流,較清鮮的空氣,較青翠的森林,較能繁息生養的野生生命...」

  8. 2023年11月6日 · 陽明大學教授知名作家張曉風表示人類最好最了不起的就是語言如果語言不好根本就無法做什麼事但在台灣這麼好的東西卻有人要把它丟掉這是非常殘忍的一件事。 北一女國文老師段心儀說,大學中文系傳出將停招,直接原因有二,一是少子化,二是文科出路差,間接原因則和國家語文政策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