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埃及伊 ( 學名 : Aedes aegypti ,英語: yellow fever mosquito ),台湾稱 埃及斑 ,是一種會傳播 登革熱 、 屈公熱 、 茲卡熱 、 黃熱病 與其他疾病的 子。. 此可藉由腿部的白色標記與 胸節 (英语:thorax (insect anatomy)) 上表面的 里拉琴 形狀來辨識 ...

  2.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的預防 登革熱 網頁,建議使用含有 敵避 (濃度不超過20-30%)的 防蚊液 來防蚊。 該機構還提醒: 雖然埃及斑蚊最常在黃昏與黎明時段,於室內與陰涼地區或多雲天氣時進食;「但牠們可在全年中每日的任何時段叮咬與傳染 [7] [8] 。 埃及斑蚊偏好在 死水 區域繁殖,例如花瓶、未加蓋的桶子、籃子與廢棄輪胎,然而最危險的地方為潮濕的浴室地板與馬桶水箱,因為這些地方可以讓埃及斑蚊在居住區內繁殖。 有研究顯示,由水容器中的細菌所散發出來的特定化學物質,可以刺激雌性埃及斑蚊產卵,尤其是偏愛有適當數量脂肪酸的水容器,這些脂肪酸是由細菌分解水中如葉子等有機物質而產生出來 [9] 。 學名 [ 編輯]

    • 身體構造
    • 生活
    • 演化
    • 蚊與健康
    • 分類
    • 常見種類
    • 控制
    • 滅蚊
    • 文化
    • 相冊

    跟一般的昆蟲一樣,身體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身體和腳皆細長。大小隨種類不同,不過大部分小於15mm。體重約為2-2.5mg。只有一對翅膀(雙翅目的特徵),另一對退化為平衡桿。飛行速度約為每小時1.5到2.5公里,單次飛行可持續4分半鐘,一般蚊子飛行時每秒翅膀振動594次左右;這樣的振動,使我們在蚊子飛行時會聽到「嗡嗡」的聲音。口器為刺吸式,特化成細長的喙,大部分種類雌蚊的口器都適合刺吸血液。蚊體表覆蓋形狀及顏色不同的鱗片,使蚊體呈不同的顏色。這是鑑別蚊類的重要依據之一。翅脈上也有鱗片,翅後緣有緣鱗。多為夜行性動物。

    生活史

    蚊科均為完全變態,包括四個發育時期:卵、幼蟲、蛹及成蟲。前三個時期的長短與種類及溫度有關。舉例來說,媒斑蚊(Culex tarsalis,常見於美國),在20℃下須14天來完成前三時期的發育。但在25℃上,只需要10天就可以發育完成。完成前三時期的發育所需的時間通常介於4天至一個月之間。蚊子的卵依種類的不同可能產在水面、水邊或水中三種不同的位置,水面上的如瘧蚊和家蚊,水邊的如斑蚊。瘧蚊和家蚊約在二天內孵化,而斑蚊則在三至五天會孵化。 蚊科昆蟲的幼蟲又稱為孑(ㄐㄧㄝˊ)孓(ㄐㄩㄝˊ),通常生活在池沼、水溝或積水的器皿等處。孑孓常用尾端貼著水面,作倒垂式的漂浮。這是孑孓在呼吸。它利用腹部近尾端的呼吸管,直接呼吸水面上的空氣。孑孓利用口的刷毛會產生水流,流向嘴巴,以攝食有機物及微生物,但有少數種類以其他孑孓為食物。孑孓經過四次蛻皮後會發育成蛹。蛹幾乎和孑孓一樣活躍,不攝食,但可在水中游動。形狀從側面看起來成逗點狀。靠連接胸部氣孔的一對呼吸角呼吸。經兩天完全成熟。 有一些種類的蚊子幼蟲(例如瓶草蚊屬(英語:Wyeomyia)),住在鳳梨科植物中的積水裡。有些甚至居住在豬籠草等捕蟲植物之中...

    攝食

    大部分蚊科的雌蚊均有吸血習性,主要是為了交配後產卵(並非靠吸食血液維生),所以牠們的口器特化為細長的喙,以便刺穿動物的皮膚。跟其他吸血昆蟲的針狀(像注射針筒)口器不同,雌蚊口器上佈滿了鋸齒狀的突出。和注射針頭平滑的表面相比,鋸齒狀的口器和皮膚組織接觸的面積較小,這減少了對於神經的刺激,所以產生的疼痛感大大降低。蚊子吸血時,會反覆的穿刺皮膚,藉這個動作來尋找最適合的穿刺位置(以微血管密度決定)。接著,將口針刺入皮膚並注射含有抗凝血化合物的唾液,有時唾液含有病原體並可能感染寄主。口針可直接刺入微血管,或利用口器的游移劃破微血管,形成血池後再吸血。 雌蚊藉由特殊的感應器來尋找牠們的獵物。雌蚊對二氧化碳、熱及汗水非常敏感,所以牠們能在一定的距離內尋找恆溫動物的哺乳類和鳥叮咬。經常有人認為血型、肥胖、性別甚至血糖會影響被叮咬的風險,但是在世界範圍內都沒有令人信服的統計數據。 雌蚊需要攝取蛋白質以獲得足夠的營養來產卵,而從一般雄蚊的正常飲食(花蜜、果汁)中無法獲得足量的蛋白質,因此雌蚊才會吸血。而也有少數蚊科雌雄皆不吸血,如巨蚊屬的雌蚊口器構造並不適合吸血,成蟲以花蜜為主食,幼蟲則以其他蚊子...

    據信,在2.26億年前的三疊紀就已經演化出蚊子的始祖。而最早的化石證據則發現於白堊紀晚期的岩層當中。最初演化出蚊子的區域是在現今的南美洲,接著逐漸往北遷徙到勞亞古陸,接著再度往南遷徙到熱帶地區。蚊子的祖先大約有現存種類的三倍大,與幽蚊科(Chaoboridae)有密切的關係。

    在世界中大部分的地區,蚊是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估計,每年約有7億人被蚊子傳染各種疾病,且每十七人中,就有1人死於被蚊子傳染的各種疾病。蚊子每年殺死70萬人。尤其是在熱帶地區,多種傳染病常藉由蚊子傳染給人類。但在大多數溫帶國家,例如美國、英國、紐西蘭、日本,被蚊子咬通常只會發癢,而不至於被傳染疾病。

    本科包括了約3,500種,38屬。又分成:瘧蚊亞科(Anophelinae)及家蚊亞科(Culicinae,包括了80%以上的種類)兩個亞科;舊分類法原有的巨蚊亞科(Toxorhynchitinae)現被歸為家蚊亞科的一個族,即巨蚊族(Toxorhynchitini)。以下僅列出較重要的數個屬。 1. Abraedes Zavortink, 1970 2. Acalleomyia Leicester, 1908 3. Acallyntrum Stone, 1948 4. Acartomyia Theobald, 1903 5. Aedeomyia Theobald, 1901 6. 斑蚊屬 Aedes Meigen, 1818,伊蚊 7. Aedimorphus Theobald, 1903...

    以下列出台灣地區常見的蚊子種類。 1. 地下家蚊 2. 白線斑蚊 3. 中華按蚊 4. 埃及斑蚊 5. 熱帶家蚊(英語:Culex quinquefasciatus) 6. 白腹叢蚊(英語:Armigeres subalbatus) 7. 三斑家蚊(英語:Culex tritaeniorhynchus)

    依情形的不同,有許多不同蚊蟲控制(英語:mosquito control)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減少孳生源(例如清除積水)。 2. 生物控制(例如引入像蜻蜓等自然界的天敵) 3. 使用捕捉或殺蟲劑來消滅孑孓或蚊子 4. 隔離(例如使用蚊帳或紗窗,使蚊子沒有機會叮咬)

    設法降低室內空氣濕度,儘量控制室內相對濕度在50%左右最為理想。
    用空酒瓶裝上糖水或啤酒放在陰暗處,蚊子聞到甜酒味就會往瓶子裡鑽,會被糖水或啤酒粘住致死。[來源可靠?]
    讓蚊子絕育。中國科學家向登革熱疫情嚴重的廣州沙仔島和大刀沙釋放了 2 億失去生育能力的雄性亞洲虎蚊,幾乎消滅了島嶼上的蚊群。研究報告發表在《自然》期刊上。透過短暫的暴露蚊子在伽瑪射線下,這些蚊子感染三種不同的沃爾巴克氏體細菌而失去了繁殖能力。兩年的實驗之後野生蚊群幾乎消失。島民被蚊子叮咬的記錄下降了96%。

    蚊子又被稱為白鳥。《大戴禮記·夏小正》:「白鳥也者,謂蚊蚋(ㄖㄨㄟˋ)也。」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上》:「白鳥,蚊也。齊桓公臥於柏寢,謂仲父曰:『吾國富民殷,無餘憂矣。一物失所,寡人猶為之悒悒,今白鳥營營,飢而未飽,寡人憂之。』因開翠紗之幬,進蚊子焉。」沈復《浮生六記·兒時記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正在吸血的蚊子。
    正在吸血的瘧蚊,尾部的一滴血是營養被吸收的血。
    瘧蚊的幼蟲。
  3. 其他人也問了

  4. 防蚊液也被称为驱蚊液”,“驱蚊水在香港则普遍稱為 蚊怕水 [1] ),是一种用来涂抹在身体上、喷撒在衣物上来驱赶昆虫,躲避蚊虫叮咬的产品。 驱蚊成分.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建議有六种安全有效的驱蚊成分 [2] : 避蚊胺 (别称: 待乙妥 ,英文名:diethyltoluamide,DEET),是一種人工化合物,為一種淡黃色的油性物質,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军就在使用这种驱蚊成分。 避蚊胺 并不能杀死蚊虫,它是通过干扰蚊虫等触角的化学感应器使蚊虫感到不适来达到驱蚊效果。 派卡瑞丁 (又译为 埃卡瑞丁 ,英文名:Picaridin / Icaridin) 驱蚊酯 (又名 伊默宁 ,英文名:IR3535)

  5. 防蚊液也被稱為驅蚊液」,「驅蚊水在香港則普遍稱為蚊怕水 [1] ),是一種用來塗抹在身體上、噴撒在衣物上來驅趕昆蟲,躲避蚊蟲叮咬的產品。 驅蚊成分 [編輯]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建議有六種安全有效的驅蚊成分 [2] :

  6. 預防此病的最佳方式是 蚊蟲防制 (英語:mosquito control) ,並且避免在流行屈公病的地區被蚊子叮咬 [3] 。 減少蚊子接觸水的可能性,並且使用 防蚊液 或是 蚊帳 對於防叮可能會有幫助 [1] 。 到2016年為止,沒有屈公病的疫苗及特別的治療方式 [1] 。 建議的治療方式包括休息、補充流體、以及用藥物來改善發燒及關節痛的情形 [1] [2] 。 屈公病通常出現在非洲及亞洲,但在2000年代也曾經在歐洲及美洲 暴發 (英語:Outbreak) 過 [1] 。 在2014年有超過一百萬的此病疑似病例 [1] , 美國本土 的 佛羅里達州 在同年也曾出現過病患,不過在2016年時美國本土已未出現本地感染的病例 [5] [6] 。

  7. 臺灣正體. 亞洲虎 ( 學名 : Aedes albopictus ),也稱做 白線斑蚊 、 黑白斑紋 、 白線斑蚊 、 花斑蚊 等,屬 科 ,其特徵是有帶白色條紋的腿及小而黑白色的身軀。 牠們來自 東南亞 ,散佈於 馬達加斯加 往東到 新幾內亞 ,北至 韓國 的緯度地區。 與 埃及斑蚊 ( Aedes aegypti )同為 登革熱 的病媒蚊。 亞洲虎獨特的一種成員身長約5毫米。 像 科 的其他成員一樣,雌性的蚊子有一個長而細的管狀器官,用來收集 血液 ,餵養牠們的 卵 ,相反雄性以吸食 甘露 為主。 和一般蚊子一樣偏好死水池,任何敞開盛了水的容器都可以令幼蟲生長繁殖,但卻不像其他雌性蚊子把卵直接產在水中,而是會把卵產在水的附近。 亞洲虎與北美洲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