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10日 · 勞保局每3年檢討一次新制勞退月退休金計算基礎調整勞工月退休金年金生命表平均餘命利率和金額等根據最新基礎包含採用內政部公告108年的全國簡易生命表單一年齡組全體為準利率為0.9870%等有媒體報導新制勞退月退休金計算利率下降恐讓勞工退休金縮水勞保局今天發出澄清稿強調勞工個人專戶內的退休金並不會因為調整而有任何減損。 勞保局表示,依照勞工退休金條例第23條及其施行細則第31條規定,月退休金是依年金生命表、平均餘命、利率等基礎計算,並每3年檢討1次,這次月退休金適用的利率,是依照勞動部核定的近3年(民國107年至109年)當地銀行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計算的平均利率為準,因定期存款利率下降,所以使得這次月退休金計算適用的利率由原1.1843%下修為0.9870%。

  2. 2019年3月12日 · 此外除了要符合投保年資越長領越多以外勞保局官員也表示投保薪資幾乎都要保到最高再者還有領展延年金也就是若符合年金給付請領年齡而延後請領者就可請領展延老年年金每延後1年按給付金額增給4%最多增給20%

  3. 2022年6月18日 · 專家建議勞工一定要自提6%善用時間及複利的效果累積等屆齡退休後先領勞退讓勞保年金展延5年給付再多賺20%退休金領取有多種方式。 (示意圖/pexels) 「2005年7月勞退新制上路後我就開始有自提6%加上雇主的提撥每年累積提撥金額超過20萬元以平均年投報率3%來算目前報酬率超過3%),到65歲退休的時候帳戶可累積超過700萬元月領可有5.3萬元。 這就是時間加複利累積出來的效果。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副總邱良弼邊敲著計算機、邊精算自己勞退新制累積的退休金。 喝的時光機 「小姐好漾」搖搖青春飲 膠原蛋白外泌體賽洛美冰晶蕃茄 SBK美麗三部曲 STOP BACK KEEP你的青春.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2年3月4日 · 由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負責投資運用的新制勞退基金2021年運用收益計新台幣2836億8460萬餘元收益率為9.6567%,勞保局於3月4日時公布將收益分配金額揭示於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共約150萬戶可領逾5萬元若想知道自己的退休金個人專戶內的數額可透過5種方式查詢。 ★【東森財經粉絲團】 最新資訊一把抓! 據勞保局統計此次參與收益分配的退休金個人專戶約1225萬戶有超過半數54.9%)、約673萬戶勞工分配金額將超過1萬元約470萬人38.3%)可領超過2萬元介於2萬至5萬元者則有321萬戶26.2%);另外還有149萬戶12.2%)可領超過5萬元

  6. 2023年8月30日 · 11:22. 東森新聞 責任編輯 尹煒翔. 分享. 勞保年金職保年金勞退月退休金等給付於今30日入帳近172萬人刷存摺其中勞保年金核付人數約171萬人核發總額約321億元平均下來每人可領得1.86萬元而實際領取金額仍依個人投保狀況而定依照勞動部公告說明勞保老年給付請領方式分為老年年金給付按月領)、老年一次金給付一次請領老年給付三種。 前2種是以保險年資區別,年資15年以上者得請領「年金」、未滿15年者請領「一次金」,第3種是98年1月1日勞保年金施行前,有保險年資者可選擇請領。 CHAAMP (চ্যাম্প) | Official Trailer | Dev | Rukmini Maitra | Raj Chakraborty | Eid 2017.

  7. 2024年3月4日 · 2024-03-04. 12:36. 東森新聞 實習編輯 王妤倢. 00:00. 分享. 勞工快看過來!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今4日公布112年度新制勞退基金運用收益為4,785億6,326萬餘元並已於今日完成收益分配勞工朋友可以透過勞保局提供的多元管道查詢。 據悉,勞工分配金額超過5萬元者,約有319萬戶受惠。 勞保局 今發布消息稱,112年度新制勞退基金收益分配金額,已於113年3月4日揭示於勞退個人專戶,勞工朋友已可查詢。 其中,勞報局也說明,由於個別勞工退休金繳納的時間及金額均不同,因此,每位勞工朋友實際分配到的收益金額並不相同,並非直接以當年度收益除以個人專戶數作平均分配。

  8. 2022年12月9日 · 依勞退新制雇主每月須幫勞工提撥6%薪資至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勞工也可選擇自行提撥1%至6%。 有網友就想了解,自己是否該自提6%嗎? 網友們建議從2要素判斷。 自提6%勞退金or定期定額存股? 近日,有網友在論壇Dcard上發文,表示自己目前的薪資約5萬元,入職時選擇自提6%勞退金,以自己的薪資換算下來相當於3000多元。 但自己每月還會投入5千元購買0050存股.也開始考慮當初是否該不自提6%勞退金,改將這筆錢用於定期定額存股? 原PO想了解其他網友是否會自提6%勞退金? (示意圖/東森新聞資料照) 節稅效益、理財規劃是評估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