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23日 · 從理論中尋找突破. 過去 90 年以來,科學家若希望從煤炭中取得烯烃等合成天然氣的液體能量,就只能通過費托合成(Fischer–Tropsch process)將合成氣轉化為液態燃料,再加入催化劑來提高合成反應的速率來取得燃料。 不過,這項技術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更有效地控制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以獲取更多能源,倘若活性提高了,選擇性就要降低,進而導致目標產物的收率不高。 創新技術 突破理論. 早在 2016 年,研究團體就研製出初代 OXZEO 催化劑將催化劑中的活性成分從傳統的金屬或金屬碳化物改為金屬氧化物和分子篩,可達到更佳的效果。 通過調節分子篩的孔徑大小,可精確控制反應生成物的類型,從而打破合成氣製造低碳烯烴的選擇性極限。

  2. 2019年5月24日 · 若不是電動車,駕駛其中一個成本,基本必定包括燃油。日前,中國《南陽日報》報道稱,浙江金華青年汽車集團成功研發「水氫引擎」,意思是「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此創新科技獲市委書記力

  3. 2021年11月17日 · 蓋茲表示,新一代核示範廠的鈉反應爐和熔鹽儲能系統,比傳統核電廠更安全,成本也更低。泰拉能源總裁兼執行長 Chris Levesque 表示,因廢料大幅減少,新核電廠也讓核污染的風險下降。

  4. 2021年6月25日 · 該公司早前宣布會在由全球各地 14 個新的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場,購入超過 1.5 千兆瓦發電容量,預計能夠覆蓋直至 2025 年的再生能源需求。 科企成再生能源大戶. 佔全球比例 30% 科技公司在過去一段時間成為化石能源「殺手」,全因為雲端運算大行其道,令到數據中心的耗電量急劇上升。 除了在製冷與能源節約方面想辦法,引入再生能源也成為其中一個出路。 根據 Bloomberg NEF 的統計數據指出,除了亞馬遜之外,Google、微軟與 Facebook 已經成為購買再生能源產能的大戶,累計已達全球總消費比例的 30%。 【相關文章】 英國政府投資海上風力發電技術 承諾 2030 年供可再生能源予所有家庭. 【相關文章】 日本福島擬 2040 年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

  5. 2021年6月9日 · 挪威一間海上風電開發公司 Wind Catching Systems,推出了一款高達 324 米的浮動式捕風裝置。 裝置可透過現有的石油與海上工程建築,架設浮動平台後,在裝置上安裝過百個大、中、小不同的風機。 公司指一座捕風裝置的面積為世界上最大 15MW 風機的兩倍,而裝有不同大小的風機,可以在不同風速下發揮不同的功能。 例如,當風速是在 40-43 公里 / 小時時,較小的風機可以運轉發電;大型風機則可透過傾斜風機角度,降低發電量並保護裝置。 而一年間裝置的發電量可提高 500%,足以滿足 8 萬戶歐洲家庭使用。 由於組裝容易、發電量高且壽命長,公司認為其平均成本可媲美傳統的火力發電。 現時挪威的離岸風電為 US$105 / MWh。

  6. 2021年9月8日 · 能源公司打算善用公路上方的空間,興建再生能源設施 太陽能及風力發電設施,可兼任隔音屏障的功能 加裝配件即可變成電動車的中途充電站

  7. 2021年5月21日 · 近年各車廠除致力製作自家電動車外,也不忘研發新能源技術 保時捷 Porsche 與 Siemens Energy 合作在智利設廠,預計明年前開發以液態碳氫化合物製成的新能源混合燃料

  1. 泓德能源 相關

    廣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