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產假與育嬰假. 產假 (英語: Parental leave )是工作的女性以及其配偶或伴侶在女性 懷孕 後期和 分娩 之後,所享有請領休假的一項 員工福利 ; 育嬰假 則是育有低齡子女的父母,為照顧子女而得請領長期休假,並享有留職停薪或支薪的福利。. 產假主要目的是 ...

  2. 產假 (英語: Parental leave )是工作的女性以及其配偶或伴侣在女性 怀孕 后期和 分娩 之后,所享有請領休假的一項 員工福利 ; 育嬰假 則是育有低齡子女的父母,為照顧子女而得請領長期休假,並享有留職停薪或支薪的福利。. 產假主要目的是便于孕产妇休息 ...

  3. 2024年5月27日 · 产假 (英语: Parental leave )是工作的女性以及其配偶或伴侣在女性 怀孕 后期和 分娩 之后,所享有请领休假的一项 员工福利 ; 育婴假 则是育有低龄子女的父母,为照顾子女而得请领长期休假,并享有留职停薪或支薪的福利。. 产假主要目的是便于孕 ...

    • 背景
    • 內容
    • 相關爭議

    台灣在1970至80年代藉由對外出口擴張,對美國享有鉅額貿易順差。但美國對外貿易赤字急速惡化,失業率高漲且薪資成長停滯,眾多工會認為,開發中國家廠商對勞工提供較差之勞動條件,產品生產成本低於美國廠商,自然能在價格競爭中取勝,此乃犧牲勞工權益之「不公平競爭」,乃以貿易法301條款、加勒比海盆地經濟復興法等貿易法案中之勞動權益條款,迫使貿易對手國實施較佳之勞工權益保障法規。台灣在美國工會對美國國會施壓,要求以301條款迫使台灣提升勞動條件的背景下,制訂施行勞動基準法。

    《勞動基準法》全文分十二章共計八十六條。 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2月27日,中華民國內政部「(75)台內勞字第298124號令」訂定發布《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分十一章共五十一條。 1996年首次修法重點:(1)擴大本法適用範圍;(2)增訂變形工時原則;(3)增訂「另行約定之工作者」的排除條款;(4)增訂資遣費及退休金不溯及既往之條款。 勞動基準法第59條以下規定雇主之補償責任,此係課予雇主無過失補償責任,像是一種社會責任。雇主如果有錯,會另負損害賠償責任,不過兩者會扣抵,不會重複賠償或補償。但是如果第三人對於勞工之職災應負責任時(例如上下班途中之交通事故),第三人對勞工亦負損害賠償責任。目前實務上勞工可以兼得雇主之補償與第三人之損害賠償,而獲得損害之「雙份填補」。不過這是日本法、德國法...

    罰則不足

    由於勞基法的相關罰金,自1984年後歷經27年多均未修改,罰金遠不及企業違反勞基法可能省下的成本。2011年發生宏達電員工疑似過勞死事件,但依勞基法超時工作只能開罰3萬,引起輿論嘩然,因此勞委會提出修法,將原罰則提高約3~5倍,另加入針對違法企業,將公布企業及負責人名稱的條款,並於2011年6月13日完成修法。但若對於違法情況較嚴重之大型企業,因為執法能力不足,仍然缺乏能真正有效嚇阻的法規。

    勞基法28條(工資優先受償權及工資執償基金)

    1990年代發生多起惡性倒閉事件,引發多起關廠抗爭,也開始出現對於工資債權優先順位的討論,近年由於2011年太子汽車工會罷工事件、榮電抗爭事件、華隆自救會抗爭事件等事件相繼發生,修法之議再起,亦有許多立委提過各種修法版本,但由於債權優先度涉及金融單位導致金管會反對等理由。目前修法結果,勞工債權雖然沒有優先於銀行抵押權,但已提升到與第一順位抵押權相同,可以與銀行抵押權按比例分配。

    2017年勞動基準法修正爭議

    因勞動基準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在民主進步黨(執政黨)的多數優勢下,不顧各方洶湧的反對聲,於民國107年1月10日全部通過,有關反對修改勞基法的抗爭運動在各地已經持續一個多月,民眾早前亦有佔領街頭等其他行動,包括立法院外的集會、記錄有人以臥軌(即是以躺在路軌上阻礙鐵路交通的方式),為求煞停政府的「過勞列車」。

  4. 中華民國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員工可以因家庭成員需照顧,而向雇主請假。 家庭照顧併入事假計算,一年最多可請7天。 [2] [3] [4]

  5. 內容. 《勞動基準法》全文分十二章共计八十六条。. 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2月27日, 中华民国内政部 「 (75)台内劳字第298124号令」訂定发布《劳动基准法施行细则》,分十一章共五十一条。. 1996年首次修法重點:(1)擴大本法適用範圍;(2)增訂 ...

  6. 人力派遣 ( 又稱人才派遣 、 勞務派遣 、 勞動派遣 、 臨時勞動 、 機構勞動 或 租賃勞動 ),是勞動僱用的一種方式。. 此類 工人 名義上屬於人力派遣公司,而雇主在工人的同意下將他們提供給有人力需求的 企業 機構 ,讓他們接受該機構的指揮、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