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7日 · 2024/04/27 00:01.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想吃蛋糕又怕血糖爆表? 彰化縣水產超市業者推出生魚片蛋糕,讓不想吃奶油,又怕血糖升高的民眾,可以換個口味品嘗,尤其蛋糕體是加入蟹膏的醋飯,配上鋪滿的生魚片,吃得飽又滿滿蛋白質。 業者李偉倫表示,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越來越多人注重養生與健康,只要節慶聚會一起吃傳統蛋糕,就要擔心血糖會飆,許多人還特地把奶油撥開,或是只敢吃一點點奶油,就是為了健康著想。 李偉倫指出,有火鍋業者會推出肉肉蛋糕,把還沒煮過的肉片做成蛋糕狀,再把薄薄肉片捲起來變成玫瑰花,不過這樣的肉肉蛋糕還要煮了才能吃,因此,如果把肉肉蛋糕生的肉片,換成生魚片,把原本的蛋糕體換成壽司的醋販,這樣就可以現切、現吃了。

  2. 2019年2月12日 · 2019/02/12 15:05.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豆漿富含優質蛋白質卵磷脂大豆異黃酮越來越多人選擇豆漿當主要飲品不過市售豆漿品牌多怎麼挑營養CP值最高的產品就很重要董氏基金會調查115件豆漿飲品結果發現有11件產品蛋白質含量最高卻也有產品含糖量極高喝2瓶就會超過每日糖攝取量上限甚至有2件產品蛋白質含量低於2%,連調製豆哪都稱不上品名卻仍標示豆漿」。 「奶」其實就是「豆漿」。 董氏基金會也發現,有30件產品「豆漿/豆奶」和「調製豆漿/豆奶」的豆奶含量和定義不同,且當中還有外包裝沒標示,消費者難辨識或判斷。 許多傳統豆漿店或早餐店有賣豆漿,但散裝產品沒有標示,要如何判斷豆漿濃度?

  3. 2022年3月19日 · 2022/03/19 19:4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許多健身的民眾習慣食用雞胸肉補充蛋白質對此農委會指出其實吃菜也能補充蛋白質並製圖詳列出12種含蛋白質的蔬菜豆類及雜糧供民眾參考農委會17日透過臉書粉專指出吃植物也能補充蛋白質蔬菜類包含莧菜豌豆芽綠豆芽/黃豆芽菠菜青花菜南瓜蘆筍毛豆及豌豆雜糧類包含紅藜黃豆及花生農委會小編也補充,搭配肉類食用營養更加成,多吃國產蔬果魚肉蛋等產品也很好的選項。 貼文引起討論,營養師姚茶瓊也在下方留言補充,蔬菜類100g(熟半碗)大約只含1克至3克的蛋白質,青花菜也要吃到兩碗左右才有1份蛋白質,藜麥如果要吃到跟一顆蛋一樣多的蛋白質,其實需要吃八分滿的飯,所以其實只靠吃菜要吃到需要的量,要吃到非常多。

  4. 2019年8月3日 · A運動後身體肌肉處於損傷狀態是最需要蛋白質的時機點所以在運動結束30分鐘內不論是選擇靠天然食物如水煮蛋雞胸肉等或是乳清蛋白都建議把握最佳時機補充約2030克的蛋白質為佳有助於修復肌肉搭配重量訓練也可壯大肌肉群。 對此楊承樺更補充,雖然現在運動風氣盛行,但運動強度不至於強到需要喝乳清蛋白的程度時,其實從一般食物裡攝取蛋白質就好,且由於乳清蛋白價格也不便宜,以運動族群來說,高強度運動者及運動後真的喝不下足量的豆漿、吃不下雞胸肉等食物的人、或為了攝取方便等等原因者,會比較適合選擇乳清蛋白,其他人就可視身體情況調整補充蛋白質的方式。 Q︰乳清蛋白怎麼沖泡?

  5. 2016年4月8日 · 2016/04/08 17:49. 週報》別讓骨肉分離! 帶骨肉科學食譜美味揭秘. Watch on. 〔記者張雅琳台北報導比起易熟好切方便上桌的去骨肉原來選用帶骨肉烹調更能做出風味濃郁的料理社區大學餐飲講師章致綱表示,選用帶骨肉烹調好處多多。 骨頭主要由硬質「磷酸鈣」(calcium phosphate)與彈性的「膠原蛋白」(Collagen)組成,這些礦物質與蛋白質在烹飪後會提供許多鮮美的味道。 加上骨頭提供肌肉支撐力,能讓肉質在烹煮過程中少收縮,更能保留住原本的肉質口感。 章致綱強調,骨頭中磷酸鈣、膠原蛋白、骨髓等成分,當加溫至攝氏120度以上時,就會產生「梅納反應」的香氣,提高香醇氣味。

  6. 2010年11月26日 · 現在丹麥一份全球最大型的減肥研究提出了戰勝肥肉的終極辦法多吃高蛋白質低GI升糖指數值的食物也就是多吃瘦肉豆類與低脂乳品少吃精緻澱粉類如白麵包與白米等就能持續減肥效果有效戰勝肥胖這份研究以八個歐洲國家九百多名成年人與八百名孩童進行研究參與研究者減重兩個月後平均都已甩掉十一公斤的體重接著這些人再接受五種飲食測試看哪種飲食的人可以持續減重效果。 六個月的測試發現,只有飲食低蛋白、高GI的人,體重會顯著回升(將近兩公斤),而持續減重成效最好的,是那些飲食高蛋白與低GI的人。 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想減肥,飲食應富含高蛋白質、多吃瘦肉、低脂乳製品和豆類,減少攝取精緻澱粉卡路里,如白吐司和精緻白米等。

  7. 2019年6月4日 · 2019/06/04 05:30. 〔記者羅碧/台北報導〕不少銀髮族誤以為頭暈、身體虛弱,就是缺鐵引發貧血,因而拚命補鐵。 但營養師提醒,七十五歲以上老人的貧血盛行率逾廿六%,高於其他年齡層,但同時也多有血液中「儲鐵蛋白」過問題,可能是與造血功能失調,導致鐵長期囤積體內,或是慢性腸胃道出血、腎功能不全或罹癌等慢性疾病有關,應先就醫找出貧血原因,切勿任意補鐵。 鐵長期囤積體內 刺激腫瘤生長. 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指出,據國健署二 一三到二 一六年國民營養調查報告顯示,六十五歲到七十五歲以上的男、女性的貧血盛行率偏,其中七十五歲以上男性貧血盛行率是卅一.八%,七十五歲以上女性是廿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