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2月5日 · 2019年12月5日. 明明沒錯,卻莫名遭受責罵、冷言冷語、無視......相信有多人會因為不想與人正面衝突,而選擇忍隱忍退讓,最後反而加深內心的挫折感。 其實,你不必強迫自己反擊,也能化解這些委屈。 日本精神科醫生水島廣子認為,只要記得一個大原則「會發動攻擊的人,都是有困擾的人」,就再也不用害怕莫須有的攻擊,並且能找到化解之道。 為難你的人,其實也在為難自己. 要把那些令人不悅的非難,當作是「有困擾的人」來看待,對某些人來說或許還是很難接受。 想必你會覺得:這個人對我做了這麼過分的事,為什麼還要對他好? 然而,請先了解一件事:「換個角度思考」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對方。 倘若你一直以受害者自居,心中的「受害者心態」就會越來越強烈,也會加深自己「束手無策」的無力感。

  2. 2020年8月31日 · By Travis Hung. 2020年8月31日. 生活中就是會遇到一些講話喜歡挖苦別人的人,偏偏這些人可能是我們的親人、朋友、同事、甚至另一半,你不可能斷絕往來的家人、甚至不能搞壞關係的主管同事,但暗自生氣又容易得內傷,怎麼辦? 回嘴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不搏鬥」,讓對方的襲擊落空. 面對激動的、大聲的言語攻擊,你的回嘴口氣更必須顯得不痛不癢,讓對方知道這樣說下去於事無補。 言語攻擊者都想看到對方受傷,你悖離他的期待,就能使攻擊毫無價值。 這裡有個例子,是來自臉書粉絲頁「靠北7-11」的有趣實例。 有天店裡來了個很嗆的新人,才來第一天就被三個人投訴,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位前輩店員這樣說:今天有一個大媽來繳代收,一整疊帳單有的還沒撕開,直接丟在桌上。 新人:麻煩撕開和攤開喔,謝謝.

  3. 2019年3月4日 · 她不論斷被動式攻擊的人。 她指出憤怒本身是一種不見容於社會的禁忌,被動式攻擊則是源自於這種禁忌的文化困境。 無論是在家庭裡、職場上、還是在我們的朋友圈,由於憤怒普遍不被接受,相對於直接表達,拐彎抹角就成了許多人更為熟悉的策略。 在新書《你不爽,為什麼不明說? 》中,安卓雅醫師以同理心看待他們左右為難的處境,有技巧地指出被動式攻擊的特徵,並賦予被動式攻擊清楚的定義,接著再提出八把改變的金鑰,將被動式攻擊化為有效的溝通與堅定的自信。 透過引人入勝、一目了然的案例,輔以培養洞察力與傳授實用技巧的練習,你將學會如何用清楚明白的溝通和有效的自我表達取代被動式攻擊的習慣。 被動式攻擊者身邊的親朋好友與同事也能得到幫助,學會因應令人既沮喪又惱怒的情況。 💡什麼是「被動式攻擊」?

  4. 2019年9月1日 · 這樣反擊遠離被酸的心塞人生. 「早知道這樣說就好了!. 」「剛剛應該那樣說的!. 」 你是否經常在遭受言語攻擊後有這種心塞的感覺?. 與人爭論時總是晚了幾步才想到該怎麼回嘴?. By Travis Hung. 2019年9月1日.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從職場到 ...

  5. 2019年6月13日 · 2019年6月13日. 時報出版《那些傷人的話都不是真的》 作者/ 水島廣子. 「好胖」、「好醜」、「也太沒用了吧」...你身邊是否也常充斥這種喜歡言語攻擊的小人? 不按照他們的標準過活彷彿沒存在價值? 小心! 是該遠離他們的時候了! 大家都說「你太敏感了」,但「敏感」到底是誰造成的? 我們從小生活在一個被處處比較的環境,「你變胖了」、「長得又不好看」、「真的很不會做人耶」、「連那個誰都比你強」,這些有心/無心的話語,句句都是重擊,讓我們的自尊心傷痕累累。 為了不再受傷,我們以他人為標準,努力活成「大家」喜歡的樣子,才不會再度遭受言語霸凌…… Kuba Dabrowski. 有所成長雖然是件好事,但是我們非得為了「他人目光」而活嗎?

  6. 2020年3月25日 · 被人說了難聽話時,你要如何反擊?. 對方不但語塞、還無法惱怒!. 這招快學. By Chara Yu. 2020年3月25日. 生活裡,就是有人會隨時(不自覺的)刺你,所以你要優雅的回嗆,這不是反擊,而是教育他,讓他從此閉嘴。. 職場人際溝通師森優子曾在銀座某間俱樂部 ...

  7. 2021年7月2日 · 今日下午軍事法庭判決正式出爐,勝利b被判處三年徒刑,處以11億5690萬元的違法所得罰款,甚至因為罪名涉及性犯罪,因此勝利的個人信息也將被國家特別登記。 儘管在此之前勝利除了「違反國際交易法」外,其他罪名一概否認,但在最終判決中法院仍宣布他對所有9項指控都有罪。 法院還表示「由於他的證詞在警方偵查、檢控偵查和出庭過程中前後不一,因此他的可信度是低的。 原先勝利預計在九月中退伍,但也因為法院認為他有潛逃出境的可能,因此今日法院將勝利當庭羈押,強制卸下他現役軍人的身分。 【July 2,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