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林森 相關

    廣告
  2. 專業高價收購林森等名家字畫、手札、信函,可到府鑑定! 專業鑑定、誠信交易,老字號信譽保證,歡迎洽詢! ...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5日 · 桃園市林森國民小學 - 林森有心,心有林森! 人文、卓越、精緻、創新! 桃園市112學年度「市長獎」受獎學生與市長合影活動相關. [報名] 國小組 高中職及國中組. [通知] 注意事項 停車資訊 活動動線 活動流程 場內位置 圖. [國高中組] 與市長合影照片 花絮照片. 校務公告. 所有消息. 教務處. 學務處. 總務處. 輔導室. 人事室. 會計室. 2024-06-05 公告 轉知文化部擴大電子書計次借閱服務一案,詳如說明,請查照。 2024-06-05 公告 函轉本府婦幼發展局委託社團法人桃園市身心障礙聯盟辦理「經期易讀本推廣說明會」 2024-06-05 公告 2024全國地板滾球錦標賽.

    • 登錄

      桃園市林森國民小學 - 林森有心,心有林森! 人文、卓越、 ...

    •  回首頁

       回首頁 - 桃園市林森國民小學 - 林森有心,心有林森!人 ...

    • 關於林森

      關於林森 - 桃園市林森國民小學 - 林森有心,心有林森!人 ...

    • 林森團隊

      林森團隊 - 桃園市林森國民小學 - 林森有心,心有林森!人 ...

    • 基本資料

      桃園市中壢區林森國民小學 地址:32097 桃園市中壢區林森路 ...

    • 學校沿革

      校史沿革 83 年 8 月中壢巿巿民代表黃金土、新興里長邱阿養 ...

    • 電話分機

      桃園市中壢區林森國民小學 地址:32097 桃園市中壢區林森路 ...

    • 校徽

      校徽 桃園縣中壢市林森國民小學校徽, 是以根基穩固的樹幹 ...

  2. 林森 (1868年1月18日—1943年8月1日),原名林天波,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别署百洞山人、虎洞老樵、啸余庐主人。. 福建省闽侯县尚干镇人。. 1928年2月,林森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10月当选为立法院副院长,接着又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

  3. 林森(1868年1月18日—1943年8月1日),原名林天波,字子超,號長仁,自號青芝老人,別署百洞山人、虎洞老樵、嘯余廬主人。 福建省閩侯縣尚干鎮人。 1928年2月,林森被選為國民政府委員,10月當選為立法院副院長,接著又選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成為國民 ...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主要影响
    • 历史评价
    • 轶事典故
    • 主要作品
    • 后世纪念

    [lín sēn]

    中国近代政治家、民主革命家

    展开59个同名词条

    林森(1868年2月11日-1943年8月1日),原名林天波,字长仁,号子超 ,晚年自号青芝老人,别署百洞山人、啸余庐主人、凤港渔翁、虎洞老樵,福建闽县(今福建闽侯)人,中国近代政治家、民主革命家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1931年-1943年)。

    林森早年曾入英华学堂学习,后参加反割台斗争,并加入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成立时率会加盟。1909年任职九江海关时,联络新军,多方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辛亥革命爆发,领导九江起义,任九江军政府民政长,并促成海军起义。1912年当选为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议长,后因反对政府北迁而辞职。二次革命失败后在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又赴美国筹募讨袁资金。1917年随孙中山赴广州发动护法运动,任大元帅府外交部长。1924年当选国民党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但不赞成三大政策。1925年与邹鲁等在北京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是西山会议派要员。1927年后历任南京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立法院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1931年接替因九一八事变下野的蒋介石,出任国民政府主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国民政府迁居重庆。 1941年代表国民政府对日本宣战。1943年因车祸逝世,享年75岁。以国葬之礼被葬于重庆歌乐山林园。

    林森是辛亥革命元勋,中华民国开国参议院议长 。晚年在国民政府连续担任主席长达十二年,固守节概、独善其身,有正人君子之誉。 其遗著多被收入《林子超遗集》《青芝老人遗墨》中。

    求学时期

    清同治七年正月十八日(1868年2月11日) ,林森出生于福建闽侯县凤港村的一个商人家庭。 同治九年(1870年),三岁的林森随父林道炳移居福州仓山土地庙街(今仓山区麦园路),六岁开始读《三字经》《幼学琼林》等蒙学经书。光绪三年(1877年),进入美国教会办的培元学堂学习。 光绪六年(1880年),清兵屠杀尚干乡人林北等十八人,这使少年林森逐渐产生对清王朝统治的痛恨之情。 光绪六年十二月(1881年1月),毕业于培元学堂。同年进入鹤龄英华书院(今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在校期间曾被推为书院学生自治会会长。后因不满学校当局强迫学生信仰宗教,曾向该院主理建议有关改进校政的三要点。主理不但不予采纳,反而认为他无理要求违反院规,暗中勒令其退学(一说是愤恨鹤龄英华书院外国老师对中国学生的侮辱,主动离校)。总之,林森在英华书院未能毕业,遂于光绪九年(1883年)考取台湾西学堂,赴台读书。 光绪十六年(1890年),林森毕业于台湾西学堂,又考进当年新设立的台湾电报学堂。光绪十七年(1891年),于电报学堂学习、训练一年后被分派到台北电报局工作。年初,回福州省亲并与郑氏结婚,仅过三天,又往台湾电报局任职。光绪十九年(1893年),因郑氏病重,回福州探亲。同年,郑氏病故,林森誓不再娶。

    反清抗日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台湾在《马关条约》中被割让给日本。林森得知后,积极投身于反割台斗争。他与电报局同事、学堂学生积极编组义师,进行军事训练;还与同学陈治安等人以科学方法制造地雷,组成地雷队,投入黑旗军刘永福部将彭桂森麾下。曾在彰化八卦山与日军战斗,给日军以大量的杀伤,坚持了三个月(参见词条乙未战争)。后因腹背受敌,全军覆没,陈治安等壮烈牺牲,林森脱身返归大陆,继续在福州进行反清革命活动,并曾从事多项职业作为革命行动的掩护。同时,他还在福建四处奔波,联络有志之士开展救亡活动。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春,积极从事革命活动的林森被列为“乱党”。为避免被捕的危险,他再次前往台湾。在台北时,林森寄居在大稻埕朋友张少湘的家,与各地抗日志士互相联络,策划光复台湾之事。在此期间,林森加入了兴中会。由于日警侦查甚严,林森考取台南法院嘉义支部任通译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由于他既懂闽南语,又懂英语和日语,因此当被捕的志士仁人受审讯时,他多避重就轻传译。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春,奉孙中山的命令,回福建从事革命活动,但缺乏路费,难以成行。在友人林志图帮助下,才得以成行。返闽后,奉孙中山之命与林雨时一起组建兴中会福建分会。但由于基础薄弱,成立兴中会分会尚非一时可成。由是,林森与林雨时分别应聘闽县、侯官两地高小学堂执教,以此为掩护,进行革命宣传及人才培养等工作。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林森前往上海电报局工作,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次年(1902年)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同年,与林述庆等筹建旅沪福建学生会。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旅沪福建学生会成立,林森被选为主席。不久,学生会同闽籍留日进步学生林文、方声洞等建立了联系,并在福州设立了学生分会。 光绪三十年(1904年)初,经过长期充分调查研究,托名“福建人著”,编成《闽警》一书(林森口述,蔡人奇笔记),以揭露满清政府之腐败、日本侵略中国之野心,以及唤起人民救亡图存的意志。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同盟会成立,林森率全体学生会会员加入。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自上海回到福建考察地方政治。不久后回沪。

    辛亥元勋

    •准备起义 宣统元年(1909年)夏,被调往九江海关工作,在庐山牯岭结识吴铁城。随后,他秘密组织中国同盟会九江支会并出任“支会主盟人”,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同时在九江繁华地带公开设置“浔阳阅书报社”,自任社长。林森常以自己薪俸用以阅书报社经费,进行革命宣传,推行天足、禁烟、清洁卫生等社会改革工作。 此外,林森在九江积极笼络新军军官,与蒋君羊、蔡公时等江西革命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以图大举。又以创办商团保护商民的名义,成立了军事训练班,拉拢五十三标的新军军官多人做教练,并借此和新军往来。林森亲自参加训练班,受军事教育六个月。军训结束后,便开始办商团。 宣统三年(1911年)春,在广州起义前,林森与林文密商参加起义之事。后在回闽奔祖父之丧时,说动福建清军第十镇二十协协统许崇智转到革命阵营,并嘱他要紧拖住第十镇统制孙道仁,为后来半年后光复福建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与上海的陈子范、湖北的詹大悲建立联系,以图大举。 •九江举义

    林森是辛亥革命元勋、中华民国参议院首任议长,又历任福建省省长、国民党中央首任海外部部长、侨务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立法院副院长及院长等职,后任国民政府主席长达十二年,是中国近现代任职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他“毕生尽瘁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功在国家”的如下贡献 :

    一、参加反割台斗争,创建革命团体福建学生会

    辛亥革命前,林森在台湾工作并从事革命活动有10年之久,亲身参加了反对日本割台的武装斗争,他在临终前还特别嘱托同僚“一定要光复台湾”。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在上海江海关工作的林森发起、组织了“旅沪福建学生会”。这是比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华兴会”(2月)、“科学补习所”(7月)、“光复会”(11月)成立更早的革命团体。林森还编辑《闽警》一书,指出了中华民族所面临危机的严重性,呼吁国人奋起救亡图存,为辛亥革命做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二、成功领导九江起义、策动海军反正,稳定辛亥革命大局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23日,林森领导九江起义,部署周密,措施得力,结果兵不血刃就光复九江,并且保持了政局的稳定。九江起义胜利后,林森进一步策动了清海军“海筹”“海容”“海琛”等主力舰起义(参见词条海军起义),参与策划了增援武昌的举动,还推动了“镇江起义”、上海和南京的光复,为稳定辛亥革命大局做出重大贡献。

    黄乃裳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当面称赞林森道:“林君在沪,薪俸所入极微,而所建事业极大,如组织‘福建学生会,聚东西洋及省内外福建学界名人于一堂,共同研究政治、社会、文化事业,为改革中国的准备,其旨趣实堪为世人所崇拜。其关怀公益,嘉惠后进,实当今中国之第一人。其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尤属难能可贵。”

    孙中山曾称赞林森“自入兴中会至今,无一事无一役不是笃行革命宗旨而不稍怠” ,“子超为最忠于吾党主义,力倡民治之一人” 。

    林森去世后,新华日报社在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2日第2版的文章《为元首逝世致哀》中说:“国民政府林主席于昨日下午逝世,这是抗战中全国人民最哀痛的事情,是国父逝世后我国最大的损失。……林主席承继国父的遗志,毕生尽瘁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十二年来,更亲自领导了抗战建国的伟大而艰苦的事业,不仅全国敬仰,友邦也莫不钦佩。” 8月3日,《新华日报》发表《林主席嘉言钞》,把林森生前的“嘉言”归为爱民、重民权、申正义和讲谦逊四类,进行宣传。

    《中央日报》社论《敬悼林主席》则说:

    林故主席勋业彪炳,德望隆重,为党国之元勋,亦世界之人瑞。早年辅弼总理,劳绩迭著,出死入生,久而弥坚。其公忠坚贞之高风伟抱,殊非常人所及。其膺大选也,适值党国多事之秋,内有萧墙之忧,外来鲸吞之患,“一·二八”、“八一三”以至“七七”之变,均所亲历。而震荡全世界之西安事变,亦所目怵心伤。自选任主席后,前后持政十二年,宁静端默,开诚心,布公道,深心独运,行所无事。故能内外翕然,风气丕变,齐万民之志,一天下主动,于是总裁得以专心致志于抗建大计之部署,领导全面抗战之进行。其高风美德及丰功伟绩,不独为举世所景仰,抑且垂裕后昆,示范千秋。

    《大公报》社论《敬悼林主席》:

    个人嘉言

    •做官乃为人民服务。 •廉耻自守则长足,道德是乐乃无忧。勤能补拙,俭可养廉,实为不易之论。 •欲使中华民族生机勃勃,发扬过去数千年之伟大文明,必须从教育入手。 •地大不足为宝,人众不足为恃,惟道德与学问,为立身立国之根本。 •要恢复民族自信和自尊的心理。无论什么事情,信心是最要紧的,只要有了信心,就是移山填海,也有成功之日。

    思慕原配

    据林湘《林森传》、朱西宁《林森传》、《民国伟人传记·林森》等文献记载,林森与夫人郑氏感情融洽。体弱多病的郑氏不幸早逝后,林森悲痛万分,誓不再娶。此后终身过着单身生活。

    祁东唱和

    民国十三年(1924年)4月14日,林森赴桂,路过湖南省祁东县,慕名以闲游客身份私访祁东白鹤镇赤塘庵楹联界泰斗李子敬。按李子敬的要求,他以“赤塘”二字作嵌名联一副:“赤脚踏清风月亮,塘头观泗水尼山。”并以“游池塘庵”四字为题作鹤顶格绝句一首:“游上名山谒大贤,赤心洁洁欲求眠。塘边春草将寻梦,庵外敲门月落天。”李子敬再出一联:“四月少闲人,馆中偏到闲游客!”林森写出对句:“一天能盖我,地认谁知盖世雄?”到临别时,他留下五言律诗一首:“深山是我家,不幸落泥沙。夏至虫能蚀,冬来雪作花。有心栖凤鸟,无意伴鱼虾。本是栋梁木,原为用者差。”落款署名“闽侯五木子”。

    林森在政务之余喜好书画,尤擅画松,书学颜柳,南京、苏州、上海及川、桂、黔等地多有其题字刻石。

    林森的言论文章,大多被收入《林子超遗集》和《青芝老人遗墨》中。

    墓葬

    林森墓位于重庆市歌乐山双河街山洞林园,在林森公馆右前方,为圆柱形土石墓冢。 墓冢坐北向南,墓直径13.4米,高3.2米,占地面积976平方米,墓冢弧形转角左右各18级,四周有圆形石栏杆,高80厘米,宽30厘米。墓冢前有扇形墓碑,上有国民党党徽。正中楷体阳刻“国民政府故主席林森之墓”,系国民党元老居正题书,左书“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立”。墓碑宽2.86米,高3.68米,座长3.28米、宽0.7米、高0.79米,碑后墓志文系叶楚伧撰文、吴稚晖篆额、居正书丹 。墓前为长方形石坝,长28.2米、宽22.65米,石坝前有中央回纹、云雷纹,左右各42级梯形踏道。整座墓青松环绕,常年有海内外游客前来瞻仰凭吊。

    地标遗迹

    在中国的福建、重庆、江苏、台湾等地有众多关于林森的纪念地标遗址: •啸余庐: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青芝山,民国十二年(1923年)建。 •林森故居: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详谦镇凤港村,坐北向南,单进,进大门为天井,左右厢房,主座面阔三间左右厢房,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两侧封火山墙。 •林森公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街道七星巷,民国十年(1921年)由闽侯尚干乡民集资兴建。 •林园:林园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的峡谷中,背倚青山,前临老成渝公路,后靠古庙新开寺,是抗战期间蒋介石和林森在重庆的官邸,因林森逝世葬于此,故称。 •子超楼: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292号中轴线的最后部,最先为国民政府的主要办公楼,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落成后供林森使用。因林森号子超,故名子超楼。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后改为总统府办公楼,现为江苏省政协用房。 •林森县: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10日,国民政府为纪念林森,而将他的家乡闽侯县改名为林森县。1950年4月,林森县复名闽侯县。 •林森国民小学:在中国台湾,以“林森”命名的国民小学有嘉义市林森国民小学、台北市林森国民小学等。 •林森路和林森街: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重庆市有一条林森路,是以林森的名字来命名的,1950年为纪念重庆解放而更名为“解放路”。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中华民国上海特别市政府将宁波路、泰山路、庐山路统合更名,分称林森东路、林森中路和林森西路,以纪念林森,到1950年才被更名为淮海路。

  4. 林森. 中醫中心. 昆明. 就醫指南. 掛號須知. 醫師休 (代)診資訊. 每日病床動態表. 電子門診表. 住院需知 (檔案下載, pdf) 為民服務白皮書 (檔案下載, pdf) 證明文件申請. 臺灣中醫國際交流訓練中心. 國際專家學者來院參訪座談記錄 (照片)

  5. 其他人也問了

  6. 本館位於台北市中心中山區,鄰近華山文化創意園區,提供多元的房型和設施,讓您享受舒適的住宿體驗。您可以在此區探索日式老建築、歷史古蹟、美食、藝術等,體驗舊時風華與新興創意的交會。

  7. 林森(1868年2月11日-1943年8月1日),原名林天波, 字 長仁, 號 子超 [1] ,晚年自號青芝老人,別署百洞山人、嘯餘廬主人、鳳港漁翁、虎洞老樵,福建閩縣(今 福建 閩侯)人,中國近代政治家、民主革命家 [6] [47] ,中華民國 國民政府主席 (1931年-1943年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