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1月24日 · 「救弟弟。 此時,壓在石板下的方登掉了眼淚,也開啟母女倆長達三十年的心結,太難過了,這就是災難,它對待心靈和肉體一樣殘酷。 我們該如何理解媽媽那時的決定? 小白老師說,媽媽因為知道姊姊的求生能力比弟弟強,姊姊是強者,弟弟是弱者,所以西紅柿理當讓給弟弟,撬石板當然要壓姊姊、救弟弟,我對此不認同,人命關天的情況下,母親不會預料到姊姊能奇蹟地生還,撬哪邊就肯定死另外一邊,我認為,對這件事唯一的解釋是──中國傳統的重男輕女思想。 心結造成了,姊姊的「屍體」被媽媽抬去和爸爸屍體擺在一塊,並在家裡供了牌位,姊姊奇蹟地生還,被一對解放軍夫妻領養,接著是電影的主題──往冰釋之路。 這條路上,方登經過下面的過程才原諒母親。 1.選擇性失憶。 (她對地震前記憶的唯一妥協是,「我叫登!

  2. 只要電影扯到「性」,必定引起廣泛討論,八卦媒體愛它,專制政府恨它,瘋狂的影迷,又愛,又恨,這是性愛場面的周邊效應,真正的性愛場面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製造話題,它服務於情節需要,如果性愛場面的設計不是為了這個,就是小白老師說的「耍流氓」,拍得愈情色、愈像a片,愈流氓。

  3. 2015年11月26日 · 話劇時代對易先生心理的著墨不多電影在這階段只給觀眾關於漢奸處境的印象王佳芝和易先生約會從易先生口中我們大概可以知道他的生活非常緊張 (「這樣輕鬆說話,對我來說,真的很難得。 」),易先生的工作場所很黑暗,充滿尖叫與鮮血 (「我不看電影,我不喜歡黑的地方。 」),最後是他講到電影中重要的主題──「恐懼」,易先生說,他交往的都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千秋萬代掛在嘴邊,......從他們眼睛裡我看到的是同一件事......恐懼。 易先生是影片中擁有最多恐懼的人,他心懷恐懼,自然容易在別人眼中看到恐懼,和別人不同的是,他同時也是最會隱藏恐懼的人,這是他維持在黑暗中主宰地位的方式。 關於這點,我們在下一篇分析床戲的文章中也能看到。

  4. 2011年6月24日 · 桂河大橋是名導演大衛連的作品,在電影史上堪稱是經典之作。它描述在世界大戰期間位於泰緬邊境戰俘營的故事,這座戰俘營被日本人所控制,長官齋藤負責在一定的期限內組織戰俘們造好這做人員、物資

  5. 2015年11月21日 · Nov 21 Sat 2015 15:38. 我的家、我們的家──《慕尼黑 (Munich)》文本分析. close. photo credit: http://ppt.cc/K99Gl. 《慕尼黑這部電影反對恐怖主義也反對西方國家發起的反恐戰爭這部長達兩小時四十四分鐘的巨製以的意象反覆辯證來控訴戰爭的不合理,《慕尼黑的野心很大它想交代的事情太多了以致讓很多觀眾覺得影片枯燥冗長所有的場景如果以的辯證關係串聯起來思考就會發現沒有一個場景是多餘的當然,有些場景無法歸納進辯證關係中,因為它們還負有其他任務,像是揭露角色性格,或是單純表示復仇行動之無謂等等。

  6. 2013年2月22日 · 常在電影裡看到穿著學校帽 T 的大學生背著後背包走在陽光和煦、綠草如茵的草地上,這些帽 T 上的英文字往往給我陽光和草地的聯想,幸好,台大不是沒有陽光和草地,只是雨水多了些,草地沒國外學校那般壯闊。 對於印著中文校名的帽 T,我還是抱有期待的。

  7. 2014年8月3日 · 睽違了接近一年又回到部落格的平台,儘管在臉書偶爾也寫,但僅開放給設定的友人看見,我意不在交友,著力處在練習寫作,我觀察那些點讚數比較多的動態和我的用力程度成正比(當然,有圖片比較容易引人上勾點開「繼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