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4月12日 · 2021年台中市氮氧化物的惡化,表面上減少了台中市臭氧的濃度,卻反而造成彰化及南投臭氧的大幅惡化。.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前幾天,台中市前任市長林佳龍的環保局長洪正中,根據環保署致癌性PM2.5監測資料,說明現任盧市府團隊執政期間(2019 ...

    • 到底什麼叫做「純天然」?
    • 藉由歪曲定義來滿足形勢
    • 「我沒有和那個女人發生性關係」

    瓶裝水製造商對定義的詮釋經常也是過於牽強。就拿「純」這個字來說吧,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就定義上來說,礦泉水當然不是純水,因為裡頭含有多種礦物質。說得精確一點,礦泉水是受到「汙染」的H2O。但不知怎麼回事,在這樣的脈絡下,我們就能接受「純」指的是另一種意思──來自天然無汙染源頭──嗯,大概吧。麻煩的是,這種操作性定義讓無恥的行銷人員有了很大的狡辯空間,所謂的天然無汙染源頭,指的可能就是你們城市的地下水。 2003年,雀巢公司(Nestlé)面臨一樁集體訴訟案。他們在波蘭泉礦泉水(Poland Spring Water)瓶身標明這是在「緬因州森林深處」發現的自然泉水,實際上卻不是汲取自波蘭泉,而是附近地區的地下水井。雀巢公司從定義的角度來回應:「波蘭泉就是我們說的那樣,是天然的泉水,所謂的天然泉水...

    一再得寸進尺、模糊邊界的,可不只有盈利企業。2013年,英國住房慈善機構「庇護所」(Shelter)發表了一份新聞稿,標題十分煽情:〈今年耶誕節,8萬孩童無家可歸〉。 你會怎麼解讀這個標題?當我們談到「無家可歸的人」,想到的通常是在馬路上流浪、露宿街頭的男男女女。浮現在我們腦海中的,是好幾個紙箱、擋在出入通道的睡袋、裝滿寒酸家當的手推車、滿臉亂糟糟的鬍渣,以及乞討用的碗。數千名英國孩童竟然在冬天露宿街頭,這個想法十分嚇人。 一如所料,庇護所的標題受到媒體廣泛報導,但大家卻忘記討論標題底下關於無家可歸的定義。庇護所並沒有說這些孩子露宿街頭,而是許多家庭的孩子沒有自己的家,只能仰賴當地政府安排臨時膳宿。許多像這樣的家庭寄居在提供床與早餐的民宿,由地方政府負擔相關費用。雖然有些民宿骯髒簡陋,然而無...

    柯林頓總統被指控和白宮實習生發生性關係後,在一場談論教育的電視演說上,他用以下說詞做出結論:「我想對美國人民說一句話,我希望你們聽我說。我現在要再說一次,我沒有和那個女人發生性關係──也就是陸文斯基小姐。」 此前,在前員工寶拉.瓊斯(Paula Jones)提起的民事訴訟案中,柯林頓已經提出過口供證詞,否認自己和莫妮卡.陸文斯基(Monica Lewinsky)之間有性關係(sexual relation),但沒過多久就被揭穿他和陸文斯基確實有過幾次性接觸(sexualencounter),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他們曾經口交,還有拿雪茄找樂子。看樣子,這個美國總統似乎在法庭上撒了謊,而光憑偽證罪就可以彈劾總統,因此這可以說是最嚴重的指控。 問題是,他撒謊了嗎? 柯林頓本來就是律師出身,深知定義...

  2. 2018年11月1日 · 第一招:問自己「這個症狀或情緒是我的,還是別人的?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正在吸收他人的能量,一個方法是留意你靠近某個人的時候,是否突然感到情緒起伏,或是身體瞬間產生變化。 如果你先前並未感到焦慮、沮喪、疲憊、噁心,你此刻感受到的不舒服,大概至少有部分來自他人。 如果遠離這個人之後,不舒服的情況就消失了,那麼你剛才感受到的東西大概不是你的! 不過,有時你感受到的情緒或症狀,有可能同時來自他人與自己。 情緒會傳染,尤其是碰上你的情緒地雷時。 舉例來說,如果你長期埋怨自己的父親,別人在氣他們的父親時,你也會吸收他們的憤怒。 你如果害怕自己會得慢性病,你將特別容易吸收慢性病患者的症狀。 共感人有自己尚未排解的心結時,會特別容易吸收到別人情緒上或肉體上的痛苦。

  3. 心理建設的意義在於看清局勢、站穩立場,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選擇,再決定要怎麼做。以下就提出幾個步驟: 自我覺察:如果常有感被團體忽視、不友善對待,可以對照上述現象,盡早辨識自己怎麼了,才不會一直被困住,掉入負面循環的深淵。

  4. 2024年4月3日 · 一天滑手機18小時的孩子:青少年3C成癮背後,令人心痛的原因. 面對孩子的上癮困境,「父母的支持與理解」才是化解手機成癮的特效藥。. 圖片來源:Pra Chid/Shutterstock. 身為高中補習班的英文老師,照理說我只要每天用力教書、盯成績,排除學生的學習障礙就 ...

  5. 2017年7月3日 · 政策. 長庚急診醫師離職潮──救救虧損的急診,讓醫師和醫院都喘口氣吧! 作者 周恬弘. 2017-07-03.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這幾天媒體連續報導長庚急診醫師集體離職的事件,引發社會大眾的關切;不過這也是一次讓醫界和衛生主管機關共同思考急診結構性問題,並尋求有效對策的寶貴機會。 雖然相關報導引用各種消息來源加上揣測原因,讓人有霧裡看花的感覺,我個人傾向採用有位不具名的長庚急診醫師寫給急診界同儕的 一封信 ,內容提到這次急診醫師離職事件的起因: 因長庚醫療集團的決策單位認為急診每年虧損,必須採取措施以減少損失。 於是規劃將基隆及嘉義院區由重度級醫院降為中度級醫院,同時減少急診專科醫師在雲林長庚之值班,改由內外科進駐看診。

  6. 2019年2月9日 · 心理健康. 想戒掉壞習慣?. 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作者 佐佐木典士. 2019-02-09.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放棄享樂是一件好事, 因為痛苦也會跟著消失。. ──普布里烏斯.西魯斯(Publilius Syrus). 無論你的一天是怎麼過的,是邋遢還是無所事事,每人每天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