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7年10月5日 · 這時食物選擇權在孩子手上家庭的力量可以當作青少年飲食的基礎指南。 追尋自我特色的同時,讓孩子發展出正面的行為,遵循健康飲食習慣、參加運動比賽並培養健康生活的興趣。 有耐心地維持家人團聚時光,和孩子溝通營養的重要,以身作則,當個好榜樣。 青少年的營養需求. 青春期骨骼肌肉和體脂肪的增加,所需要的熱量和營養,是一生中最高的(例外:活動量、代謝率和成長曲線會影響特定的需求)。 (推薦閱讀: 健康成長! 寶寶樂活飲食大公開) 青少年需要的蛋白質量比成年人多一點,發育巔峰期(依成長曲線而定)的11到14歲女性和15到18歲男性,蛋白質需求量最高。 此時,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可能會造成身高發育不良、性成熟延遲、淨體重較少等情形。 素食者必須特別注意攝取充足的蛋白質。

  3. 2018年7月1日 · 這時食物選擇權在孩子手上家庭的力量可以當作青少年飲食的基礎指南。 追尋自我特色的同時,讓孩子發展出正面的行為,遵循健康飲食習慣、參加運動比賽並培養健康生活的興趣。 有耐心地維持家人團聚時光,和孩子溝通營養的重要,以身作則,當個好榜樣。 青少年的營養需求. 青春期骨骼肌肉和體脂肪的增加,所需要的熱量和營養,是一生中最高的(例外:活動量、代謝率和成長曲線會影響特定的需求)。 青少年需要的蛋白質量比成年人多一點,發育巔峰期(依成長曲線而定)的11到14歲女性和15到18歲男性,蛋白質需求量最高。 此時,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可能會造成身高發育不良、性成熟延遲、淨體重較少等情形。 素食者必須特別注意攝取充足的蛋白質。 鈣質是骨骼主要的組成元素,在青春期攝取足夠的份量,對身體發育相當重要。

  4. 2018年4月25日 · 從現在的餐食,想像孩子的未來. 進食是與生俱來的基本生活技能看似簡單但並非人人都知道如何吃的健康。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2年臺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小學童」調查結果顯示,國小學童的過重、肥胖、腰圍過大及慢性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與代謝症候群)有增長的趨勢,這和飲食內容中的營養失衡、以及零食、飲料與點心攝取增加息息相關。 Are you what you eat? 是的! 人如其食。 食育,從父母開始. 很多父母常會問小孩「你想吃什麼? 」,然後依據孩子的喜好決定他的餐食,只求吃飽,卻沒有思考:這些食物健康嗎? 對孩子的成長發育與身體健康是否有影響? 只追求食物的美味,卻忽略了 「吃對」遠比「想吃」更重要!

  5. 2016年7月1日 · 青少年的飲食習慣攸關健康. 2016-07-01 00:00 更新:2016-08-26 12:16. by 引用自《超圖解 慢卡路里讓你瘦》|賴宇凡. 青少年時期的飲食習慣與身心健康息息相關尤其正值發育的黃金時期正確的飲食習慣與健康管理是父母親與青少年不可輕忽的。 《超圖解 慢卡路里讓你瘦教你如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如何出版超圖解 慢卡路里讓你瘦》 父母的飲食習慣會遺傳. 我們會選什麼東西吃,常常是受家庭習慣的影響。 如果父母習慣吃垃圾食物、餐餐要喝含糖飲料、每餐澱粉都過量、挑食,孩子就會有樣學樣。 所以,原本上一代可能到國中才開始喝飲料、吃垃圾零食,但是到了下一代,卻有可能從開始吃副食品後就跟著父母一起吃這些東西。

    • 家庭環境影響學童飲食選擇
    • 小時候胖就是胖!
    • 如何為孩子設計「均衡飲食」
    • 糖飲是最迫切需要面對的問題

    謝榮鴻提到,觀察很多接受治療或諮詢的過重或肥胖小孩,會發現爸媽也有很高的肥胖機率,除了遺傳問題之外,家庭飲食習慣和環境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家庭的支持非常重要」。 孩子的健康狀態,一路可以往前回推到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也就是說不論孩子在哪個階段,飲食和健康狀態都需要花心思關心,主動創造健康環境,除了提供符合孩子營養需求的飲食之外,家長更需要以身教、言教幫孩子建立健康飲食的觀念。

    現在早已推翻過去認為「小時候胖不是胖」或是覺得小孩圓嘟嘟才是「有福氣」的說法,謝榮鴻說,「若以體脂過高當作肥胖標準,過多體脂細胞分泌的細胞激素或雌激素,在成長過程中,會加速生長板閉合,一開始長得快,但會長不上去,會達不到預期身高。」除了容易長不高,謝榮鴻也提到小時候胖與以下疾病的風險提高都有關係: 1. 性早熟 2. 糖尿病年輕化 3. 代謝性疾病 4. 心血管疾病 5. 睡眠呼吸中止症

    因為各個年齡層、性別和活動量的不同,孩子們的熱量需求都會有差異,可以從衛福部的各年級的營養手冊去評估孩子的營養需要,如下圖擷取自不同年齡層營養手冊資料,除了可以得知實際上孩童所需的熱量和各大類食物份數之外,更有簡單易懂的每日飲食建議、孩童需培養的飲食習慣,和該時期須注意的健康狀況。 1. 嬰兒期營養手冊 2. 幼兒期營養手冊 3. 學童期 1-2 年級營養手冊 4. 學童期 3-6 年級營養手冊 5. 青春期營養手冊

    謝榮鴻認為,要改善目前學童的營養問題,要從「減糖」開始,因為糖飲的問題容易被忽略,卻在無形中成為導致學童肥胖的因素,也間接與性早熟、糖尿病年輕化等疾病相關。謝榮鴻建議家長讓孩子「吃足水果」,兒童每天兩拳頭大的水果,讓孩子從天然食物來源吃到糖,就不會想從其他地方獲得。 畢竟給孩子最珍貴、最值得珍惜的禮物,不是昂貴的玩具,也不是存款簿裡的數字,而是健康的身心和觀念。 文/吳宜庭 圖/蘇鈺婷

  6. 2024年3月29日 · 技巧一 足夠蔬菜水果量. 外食最缺乏即是蔬菜及水果攝取,蔬果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礦物質及維生素可以提供兒童生長發育重要營養素,建議每日 至少要攝取到三份蔬菜以及兩份水果。 技巧二 選擇少調味、少加工食物. 高度加工、過度調味可能使成品無形中含有大量鈉和糖分,因此建議家長選購外食時,可至自助餐選擇相對清淡、少調味原形食物, 吃速食則以沙拉取代薯條, 減少過多鈉攝取。 技巧三 避免大量炸物. 過多炸物容易提供空熱量,但卻缺乏營養價值。 因此,盡量避免攝取過多油炸食物,改以其他烹調方式的食物,如蒸、煮、炒等,不僅保留了原來食物的營養素,也不會攝取過多油脂。 技巧四 適量碳水化合物,避免精製糖.

  7. 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健康計劃中,提出學校是促進青少年健康的最佳場所,其可在供應的膳食中添加富含鈣質與鐵質的食物蔬菜及水果以預防貧血及營養相關的慢性疾病;並藉由教育引導正當的飲食習慣態度及均衡飲食的知識,以預防肥胖或營養不良,且增加運動,能使青少年獲得良好的健康。 對於青少女的營養要特別注意,使其在可能懷孕之前改善營養,以降低母親及胎兒的死亡率。 另外,青少年如與家人共同進食,可改進青少年的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