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復健健身車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每到夏天就要去海邊但每次都苦惱不敢秀身材這次買了這台來福嘉LifeGear16065 MIT手足兩用可復健健身車讓我在家就能練現在連不愛運動的哥哥也加入來福嘉LifeGear16065 MIT手足兩用可復健健身車愛用者要趕快加緊練習了!!

  2. 每到夏天就要去海邊但每次都苦惱不敢秀身材這次買了這台HeadColor昇降全功能復健訓練車-可乘輪椅使用 XBK-0010讓我在家就能練現在連不愛運動的哥哥也加入HeadColor昇降全功能復健訓練車-可乘輪椅使用 XBK-0010愛用者要趕快加緊練習

  3. 來福嘉LifeGear16065 MIT手足兩用可復健健身車 哪裡買最便宜.心得文.試用文.分享文.好用嗎.推薦.評價.熱銷.開箱文.優缺點比.....

  4. 2024年4月29日 · 日月光3年800萬打造行動健身房 攜市府照顧偏鄉長輩. 2024-04-29 12:42 聯合報/ 記者 蔡世偉 /高雄即時報導. 復健. 行動健身房巡迴車帶來許多健身器材 ...

    • 助行器的使用時機
    • 助行器的高度及握把
    • 標準助行器
    • 雙前輪助行器
    • 四輪助步車
    • 助行器比較

    相較於其他的助行輔具, 助行器能夠提供的支撐穩定度最高,對於平衡不佳,嚴重感覺異常,害怕跌倒或是需要大幅降低下肢的承重的人是一個好的選擇。如: 髖關節或膝關節置換個案, 較重度的巴金森氏症, 明顯失智或平衡控制不佳的長者…等。 但是相對而言, 助行器必須四足點都在同一個平面上 ,所以對於戶外步行的使用 明顯受限。 也因為支撐多, 長期使用而不配合其他的肌力訓練,核心臀肌易弱化。 也不適用於單側肌力 不足,如中重度中風個案。 因此如果是一個可以積極復健治療的個案,還是會透過 各項復健運動訓練,逐步降低對助行器的依賴。 四腳拐杖、單拐… 可以成為能力進展後的選擇。

    助行器放在使用者前面30公分 (助行器應部分環繞使用者),使用者肩膀放鬆,上臂在兩側,手肘彎曲20度,扶手握把的高度應該和手腕同高。不要把把手設得太高。 若有手部退化性關節炎, 把手處可以使用稍微粗一點;有手汗情況的則要注意手滑的情況,要增加握把的摩擦力及吸汗。 若會在夜間出門行走,也建議加貼反光條及安裝夜間警示燈,以提醒其他用路人。 打開助行器時,要聽到卡榫”卡”的聲音,確認有完全打開並卡緊固定後再使用。 助行器放在使用者前面一步的距離,保持背部挺直,不要彎腰,先往前踏入一隻腳到助行器範圍,再帶入另一隻腳。但如果是骨折或手術後的病人,使用助行器的走路步態方式,要先詢問過醫師再使用。 此外,不要把助行器放太遠以至於一直走在助行器的後方,也不要在不平整的路面上使用。

    提供最大的穩定度,但使用者需要不錯的抓握力及上肢的支撐力。並需要上肢較強的肌力把助行器舉起往前放,因此行進時會較為費力及費時。另外,雖然太重的助行器會增加上肢的負擔,但過輕的助行器也可能會影響重心而增加跌倒的風險,因此務必使用者親自試用才安全。 除此以外,還有一種標準助行器的小改款為R型助行器(兩階式助行器),當從椅子上站起來時,能先前傾扶著下方段起身,再接著使用上方扶手前進。因此對於從椅子上站起來很困難的人,提供了較佳上肢輔助站起的功能,缺點是較為笨重。

    穩定度較標準助行器差,但適合上肢肌力較弱或上肢協調度不佳的人。使用時不可將重心過於前傾,以免跌倒。輪子選擇上,3吋的輪子較適合室內使用,5吋的則較適合室外使用。第一次使用時建議有他人陪伴協助,以預防跌倒。

    適合不需倚靠助行器來維持平衡的人。市面上販售的常配有椅子,可以提供耐力不佳或容易疲勞的人使用,但是坐在這種有輪子的輔助椅上還是有其風險, 坐的時候要特別小心。第一次使用時建議有他人陪伴協助,以預防跌倒。

    如果看完以上的說明及表格還是不確定的話,請洽詢您的復健科醫師並實際到店鋪試用,以免買了不適用的,又增加自己行走的危險。 縣市的輔具中心現在也可以 提供再利用的助行器,或是替換前足的滑輪( 如新北市輔具中心…)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好用又安全的助行器。 也希望大家有能力把助行器作為復健訓練的中繼輔具,能夠透過積極復健, 放開助行器,更往前邁一步! (責任編輯:葉姿岑)

  5. 最近老是覺得腰酸背痛,中醫建議每天快走半小時,可是最近又常常下雨,真的很不方便,mobile01有許多朋友推薦來福嘉LifeGear16065 MIT手足兩用可復健健身車,我也爬了很多有關健身器材...

  6. 2014年9月23日 · 實用. 不實用. 上一篇 暑熱濕氣讓身體慢性發炎 穴位按摩加「排濕3寶」消水腫 下一篇 老夫老妻還需性愛? /運動增性致 感情也升溫.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室內飛輪運動愈來愈流行復健科門診也開始出現騎飛輪high過頭而受傷的案例最常見的就是騎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