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港島綫 (英語: Island Line )是 港鐵系統 中營運中的鐵路路綫之一,屬於 城市軌道交通 ,路綫色為深藍色。 港島綫全段位於 香港島 ,共有17個車站,全程約31分鐘 [4] ,連接位於 中西區 的 堅尼地城站 及 東區 的 柴灣站 ,主要途經 中環 、 銅鑼灣 及 北角 等地區。 路綫大部分路段為地底路段,只有 杏花邨站 以東為架空路段,杏花邨站本身為地面車站。 港島綫17個車站中有4個 轉車站 ,分別為 中環站 、 金鐘站 、 北角站 及 鰂魚涌站 ,可以轉乘 東鐵綫 、 荃灣綫 、 東涌綫 、 機場快綫 、 南港島綫 及 將軍澳綫 6條路綫。 港島綫 金鐘 至 柴灣 段於1985年5月31日率先通車,成為前 地鐵系統 的第三條鐵路綫;一年後路綫由金鐘延伸至 上環 。

  2. 2024年5月18日 · 港島線 (英語: Island Line )是 港鐵系統 中營運中的鐵路路線之一,屬於 都市軌道運輸 ,路線色為深藍色。 港島線全段位於 香港島 ,共有17個車站,全程約31分鐘 [4] ,連接位於 中西區 的 堅尼地城站 及 東區 的 柴灣站 ,主要途經 中環 、 銅鑼灣 及 北角 等地區。 路線大部分路段為地底路段,只有 杏花邨站 以東為高架路段,杏花邨站本身為地面車站。 港島線17個車站中有4個 轉乘站 ,分別為 中環站 、 金鐘站 、 北角站 及 鰂魚涌站 ,可以轉乘 東鐵線 、 荃灣線 、 東涌線 、 機場快線 、 南港島線 及 將軍澳線 6條路線。 港島線 金鐘 至 柴灣 段於1985年5月31日率先通車,成為前 地鐵系統 的第三條鐵路線;一年後路線由金鐘延伸至 上環 。

  3. 2024年5月18日 · 港島綫 (英語: Island Line )是 港鐵系統 中營運中的鐵路路綫之一,屬於 城市軌道交通 ,路綫色為深藍色。 港島綫全段位於 香港島 ,共有17個車站,全程約31分鐘 [4] ,連接位於 中西區 的 堅尼地城站 及 東區 的 柴灣站 ,主要途經 中環 、 銅鑼灣 及 北角 等地區。 路綫大部分路段為地底路段,只有 杏花邨站 以東為架空路段,杏花邨站本身為地面車站。 港島綫17個車站中有4個 轉車站 ,分別為 中環站 、 金鐘站 、 北角站 及 鰂魚涌站 ,可以轉乘 東鐵綫 、 荃灣綫 、 東涌綫 、 機場快綫 、 南港島綫 及 將軍澳綫 6條路綫。 港島綫 金鐘 至 柴灣 段於1985年5月31日率先通車,成為前 地鐵系統 的第三條鐵路綫;一年後路綫由金鐘延伸至 上環 。

  4. 港島綫西延 [2] (英語: Extension of Island Line to Western District ) [3] ,工程名稱為西港島綫」(英語: West Island Line )是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 的鐵路項目,為港島綫第三期的發展項目,亦是在 將軍澳線 (工程編號為6XX)完工後,下一個採用前地鐵工程編號的港鐵工程(工程編號為7XX),同時為首個採用剛性懸掛電纜,以及 兩鐵合併 後首項動工的港鐵項目。 是次工程旨在於將原有 港島綫 向西伸延。 延綫共設3個車站,分別為 西營盤站 、 香港大學站 及 堅尼地城站 ,為 香港島 西區 提供鐵路服務,並且接駁香港島其他地區。

    • 歷史
    • 定綫

    早期規劃

    早於1980年代,香港政府已將南港島綫列入長遠交通發展計劃。1989年,香港政府運輸科發表第二次整體運輸研究報告,當中便提及到當時有計劃興建的東九龍綫可由上環向南延長至香港仔。 至於獨立的南港島綫之定線雛形,可追溯至香港政府運輸科於1993年發表的鐵路發展諮詢文件,南港島綫是一個中型鐵路系統,定綫分為兩部份:縱綫來往金鐘南部的太古廣場、田灣、鴨脷洲邨及利東邨;橫綫來往鋼綫灣(今數碼港所在地)、華富邨、華貴邨、田灣、香港仔、黃竹坑及香港海洋公園,兩綫以田灣作交匯。由於當時計劃中的道路系統建設已可滿足預期需求,故政府認為該綫並無逼切需要興建,而造價則估計約58億港元。 在1999年香港政府的鐵路發展研究中,南港島綫改為以上環站林士街月台作為港島北岸的總站,與1989年的建議類似,惟研究結論依然是未有逼切需要興建,故一直被有關當局暫時擱置。

    2000年代研究及分段興建

    2000年,香港特別行政區運輸局發表的「鐵路發展策略2000」構思興建南港島綫並將其列作長遠發展方案,待規劃情況有重大變化時再作探討。2002年,香港政府邀請地鐵公司(現稱港鐵公司)進一步研究南港島綫的發展方案,當時建議定綫由香港大學經鴨脷洲接駁至灣仔。 惟此定綫忽略了香港仔居民的需要,加上以灣仔站為轉綫站不便於前往九龍的乘客轉乘,故暫時擱置。 在一年多的研究後,地鐵於2004年提出修訂方案,將南港島綫一分為二,並將拆出來的西段與當時建議的「西港島綫」(現稱港島綫西延)合併,西段的終點站為西營盤,服務數碼港至黃竹坑。東段仍稱為南港島綫,終點站則延長到金鐘,服務香港海洋公園至鴨脷洲,當時東段亦考慮加停跑馬地及灣仔。 2005年2月,地鐵在詳細考慮立法會議員及公眾對南港島綫建議的意見後將有關計劃重新調整,完成分段興建的可行性研究及將有關的分段興建方案遞交政府審議。「西港島綫」將會成為港島綫的延綫,而非南港島綫(西段)的延線。而南港島綫則落實分為東西兩段,全長約7.4公里的西段由香港大學出發,經數碼港、華富及香港仔前往黃竹坑,乘客可於香港大學站轉乘港島綫,或於黃竹坑轉乘南港島綫東段。...

    2010年代研究

    2010年2月,港鐵表示已經預備了南港島綫西段中黃竹坑至香港仔一段的可行走線方案,但有關細節仍須待政府落實興建西段後才能進行詳細設計,而西段其餘路段(香港仔至香港大學一段)則並未有提及。 2013年2月,香港政府路政署展開「我們未來的鐵路」第二階段公眾諮詢,建議把南港島綫(西段)再細分為兩段,分別是香港仔段及薄扶林段。根據分析,可先興建香港仔段(黃竹坑站至華富站一段),因該區人口密度較高,料未來有較大運輸需求增長,透過香港仔段已能夠滿足南區西部大部分居民的需要。而薄扶林段(香港大學站至華富站一段)該區居民較常以自用車代步,但仍需預留發展空間以便未來可考慮興建薄扶林段。由黃竹坑至華富一小段,預計最快於2015年動工。 2014年1月15日,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透過《2014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宣佈重建華富邨,同時考慮興建南港島綫(西段)以配合該區域的人口增長。同年9月17日,運輸及房屋局公佈《鐵路發展策略2014》,指出香港仔與華富一帶發展以及瑪麗醫院重建計劃均為南港島綫西段的落實製造條件,並對前地鐵的建議作出修訂、重新考慮於田灣與瑪麗醫院設站,初步建議落實日期為2021年...

    南港島綫(西段)將由中西區的香港大學站開始,到達南區的數碼港,再經華富邨及香港仔,以黃竹坑站為終點站。西段將會興建5個車站,其中黃竹坑設有轉乘站,可轉乘東段列車。根據「我們未來的鐵路」第二階段公眾諮詢,南港島綫(西段)將細分為兩段,分別是香港仔段及薄扶林段,以華富站作為分段點。諮詢建議可先興建香港仔段,再根據實際情況才興建薄扶林段。 1. 瑪麗醫院站:此站於2002年方案中被列入可以考慮興建的車站,惟因該處一帶人口稀少,需求主要只是來自瑪麗醫院,不足以支持興建鐵路站,所以在後來的方案中不再獲提及。至2013年的「我們未來的鐵路」研究顧問再次指出可考慮興建車站服務瑪麗醫院一帶,最後於2014年9月17日由政府發表的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落實興建此站。 2. 數碼港站:車站將會服務香港島南區鋼綫...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4年5月2日 · 島線 (英語: South Island Line )建設時稱 南島線(東段) [註 1] ,是 鐵 的營運的鐵路線之一,也是《 2007至200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 》中的 十大基礎設施 之一。 南島線全長約7.4公里,車程約11分鐘,連接位於 香港島 中西區 的 金鐘站 及 南區 的 海怡半島站 ,興建目的主要是解決 香港仔隧道 ( 灣仔區 通往南區的隧道)的 交通擠塞 問題及改善南區的對外交通。 本線為 中型鐵路系統 ,但以 重型鐵路系統 規格興建。 本線於2011年動工,耗資152億元,並於2016年12月28日全線通車 [4] ,成為南區首條公共運輸鐵路線。 本線通車後, 香港十八區 皆有鐵路可達。 另外,本線在路線圖中並以黃綠色表示。 路線資料 [ 編輯]

  7. 港島綫西延 [2] (英語: Extension of Island Line to Western District ) [3] ,工程名稱為「西港島綫」英語: West Island Line )是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 的鐵路項目,為港島綫第三期的發展項目,亦是在 將軍澳線 (工程編號為6XX)完工後,下一個採用前地鐵工程編號的港鐵工程(工程編號為7XX),同時為首個採用剛性懸掛電纜,以及 兩鐵合併 後首項動工的港鐵項目。 是次工程旨在於將原有 港島綫 向西伸延。 延綫共設3個車站,分別為 西營盤站 、 香港大學站 及 堅尼地城站 ,為 香港島 西區 提供鐵路服務,並且接駁香港島其他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