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999年11月18日 · 瑞吉歐幼稚園在報告書中指出對孩子來說這不只是一個遊戲更是和土地文化的約會在長達一個月的活動中孩子從中了解土地財富需要勞動付出和知識了解每塊土地的產出和自己家園的文化

    • 注重環境的營造。大窗戶是瑞吉歐教育法的一大環境重點,為了讓盡量多的自然光照進校園。同時會設置一個較寬廣的遊樂區,這設計源於意大利的「廣場」概念,即一個讓群眾相遇、交流的地方。
    • 以體驗取代教授。對幼兒而言,最有效的學習結果大多並非經由老師授課,而是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成果。因此,學生的親身參與才是學習的關鍵,瑞吉歐教學法提倡以活潑的主題教學,讓學生在有趣體驗中探索世界。
    • 強調互動和合作。瑞吉歐教學法重視老師、家長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在課堂中,老師和學生透過互動,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獲得知識;學生和學生互相合作,一同發掘新事物。
    • 重視小朋友的形象。老師和家長如何看待孩子、設定他們的形象,對於孩子的自信和動力有直接的關係。瑞吉歐教學法堅信學生的形象是能勝任挑戰、好奇和充滿潛力的,而這就需要老師顯示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
  2. 2021年5月21日 · 文:劉嘉曉 圖:蔡建新、受訪者提供. 原文刊於2020年1月30日#506親子王. 延伸閱讀:. 【幼稚園教學法蒙特梭利教學法 強調孩子要獨立自由學習. 【幼稚園教學法華德福教育法 配合孩子最適切的發展. +3. 跟蒙特梭利教育法一樣瑞吉歐Reggio Emilia Approach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0年11月10日 · 瑞吉歐以小朋友的興趣主導老師作為指導的角色鼓勵小朋友自行探索發掘興趣及能力支持他們表達對事物的看法和感受瑞吉歐視學習環境為兒童的第三位老師」,重視環境和空間鼓勵小朋友接觸大自然以自然素材為教學工具而且主張方案教學沒固定的課程規範這種教學法有助小朋友獨立加強解難技巧提升創意思維及與人溝通的能力。 老師在沙上鋪上美觀的擺設,如小動物玩具、石頭、貝殼等,吸引小朋友自行探索。 1)老師擔任引導的角色. 小朋友獲取知識,並非由成人直接教導的,而是從老師和學生互動、觀察中,所發展的活動。 在相處的過程中,任孩子提問,以引導學生探索和說出心中想法。 從老師和學生互動、觀察中,所發展的活動,引導學生探索和說出心中想法。 2)環境是兒童的「第三位老師」

  5. 2024年1月25日 · 瑞吉歐教學法 (Reggio Emilia Approach)」是一種源自義大利的教育方法。 這種教學法非常尊重兒童的思考和意見,相信兒童是對萬物擁有一百種詮釋語言 (The 100 Languages of Children)的積極學習者。 在這樣的環境中,老師不扮演安排和主導學習的權威角色,而是當孩子們學習的夥伴—觀察、聆聽、陪孩子研究。 為了誘發孩子的好奇心,啟發性環境 (Provocations)也被視為重要的教學工具,因此,瑞吉歐的環境通常經過縝密的設計、具有挑戰性和美感。 以上的內容,也許你和我一樣都曾在書中讀過,但是對長期在台灣傳統教育體系長大的我來說,真的很難理解。 我一直以為:幼兒園就是一個老師在教室中央,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教案教授孩子們的地方。

  6. 2015年10月20日 · 瑞吉歐幼稚園在報告書中指出:「對孩子來說這不只是一個遊戲更是和土地文化的約會在長達一個月的活動中孩子從中了解土地財富需要勞動付出和知識了解每塊土地的產出和自己家園的文化

  7. 2021年12月6日 · 3. 瑞吉歐Reggio Emilia來自意大利的瑞吉歐教學方法的特色為擁抱大自然視環境為小孩子的第二位老師校舍設計與大自然結合有陽光及偌大的窗戶讓孩子利用圖畫相片表達所學知識1991年獲Newsweek評為世界十大最佳學前教學法之一此教學法之特色為生活化而寓學習於遊戲」,例如老師會請孩子取飼料餵雞讓孩子樂在其中。 下一篇文章,將會解釋主題教學法和螺旋式教學法,冀能讓家長更留意小朋友的學習方法,亦運用於日常生活的家庭教育當中,令他們於早教階段更願意主動學習和吸收知識。 文章由 牛津幼兒英語 授權轉載. TOPick送出3000份兒童書展套票人人有份,立即登記拎走入場門券: https://bit.ly/3h8JO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