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8日 · 哈佛大學 貝爾佛中心的 Oliver Backes 與 Andrew Swab (2019將認知作戰定義為一種旨在改變目標人群的思維方式的戰略並藉此改變其行為方式」;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Alonso Bernal 等人2020則定義認知作戰是外部實體對公眾輿論的武器化其目的是影響公眾與政府政策或破壞政府行動及政府機構的穩定」 [6] :9-10 。 國防大學 教授林政榮表示「認知作戰」一詞最早來自於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 NATO )的一份報告,當中定義認知作戰是一個新型競爭領域,超越傳統的陸、海、空等空間,屬於「一種非常規的作戰方式,利用每一個人的 心理偏見 與 反射性思維 ,透過科技網路,操控人類思維,引發思想改變,因而產生負面影響。

    • 解放軍的「新三戰」
    • 什麼是「認知戰」
    • 制腦權爭奪戰

    在了解什麼是認知戰之前,一定要知道解放軍的「新三戰」!解放軍於2003年12月,總結了前蘇聯解體,以及1990年的第一次波斯灣戰爭,與2003年讓海珊政權迅速覆亡的伊拉克戰爭經驗,把打贏「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的「新三戰」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顯示解放軍不只強調軍事武力的「硬殺」,也重視心理、輿論、法律方面的「軟殺」手段。 2015年12月31日,解放軍由四大軍種(海陸空+火箭軍)變為五大軍種,新增「戰略支援部隊」,業務包含「情報」、「技術偵察」(無人機、雷達、衛星…等偵察手段)、「電子對抗」(即電子戰部隊,干擾和誤導敵方雷達和指管通情系統)、「網路攻防」和「心理戰」(實際應囊括新三戰所有範疇)等五大領域。

    「認知(Cognitive)」原本是心理學上的名詞,指的是人類對於注意力、語言使用、記憶、感知、問題解決、創造力和思考等心理過程。「認知戰」則並非解放軍的軍語,是中華民國蔡英文總統於2020年5月20日的第二任就職演說中首次提到。蔡英文總統認為,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在超限戰領域,已經進入資訊戰與認知戰的交鋒,且是現在進行式。 根據我國國防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的研究報告,認知戰是結合前述正規的心理戰、輿論戰,加上透過社群媒體發動的訊息戰、宣傳戰…等方式的一種綜合型戰術,敵方透過網路、社群媒體的操作,型塑我方群眾對政治、經濟、軍事…等重要事項的看法,最終導向對敵方有利的認知,進而達到「改變行為」,即做出對敵方有利的行為,例如不抵抗即投降(換成敵方的角度,就是完成了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認...

    打新三戰與認知戰所衍生出的新軍事概念,被一派學者稱為「制腦權」,交戰目標為爭奪戰爭中的重要高地,不過爭奪的都都是虛擬的高地,包含「虛擬空間」,以及「認知空間」。 這派學者認為「未來戰爭」的戰場不僅包含「物理空間」即海、陸、空、太空這樣的自然空間,還將包括「虛擬空間」(亦即「網路空間」),這不是指如駭客般竊取或破壞網路空間,而是如何在正常的網路空間運作中,取得優勢。 另一個戰場則是爭奪「認知空間」,認知空間指包括個人和群體中,由人類情感、思維、意志、心理活動、信仰和價值觀等構成的空間。 例如「國家認知空間」就是一個國家的主體成員,對自身文化、歷史、集體記憶、社會意識等方面的認知。如以「國家認知空間」作為新戰爭的戰場,就是不同國家文化、制度、價值觀之間的碰撞衝突,雖然沒有真實的血腥廝殺,但勝者得...

  2. 2022年3月22日 · 認知作戰的終極目的就是利用人類認知框架缺陷loopholes in cognitive framework或是認知行為特性來達成過往需仰賴物理性武力才能企及的政治目的可以說是帶有軍事色彩的行動手段多元具有跨領域特性。 相較於美國軍方發展的「資訊戰」(information warfare)或是俄羅斯混合戰的「資訊戰」(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ая война),中國共產黨及其黨軍對於認知作戰的定義受到中國傳統戰略文化全勝思想所影響涵蓋範圍更廣。 中共的認知作戰在各個戰略層次上、面對不同對象,會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卻又環環相扣。

  3. 其他人也問了

  4. 認知戰的定義在人類軍事史上,「不戰而屈人之兵一直為古今中外軍事家所推崇。 傳統戰場主要是在物理空間進行,隨著人類對戰爭認識的不斷深化和科技水平不斷演進,當前新型態的戰爭,已逐漸避免熱戰,轉而在網路世界交鋒。 中共借鏡美國利用社群媒體煽動群眾,導致獨裁政權垮臺的顏色革命。 3 俄羅斯融合網路攻擊與假訊息攻勢迅速獲得克里米亞,4 開始發展「認知戰」(或稱認知域作戰、認知空間作戰),即利用訊息操控影響目標對象的認知功能,涵蓋從和平時期的輿論到戰時的決策。 中共在2014年提出「制腦權」的認知操作概念,運用腦科學、心理學、語言學、傳播理論和資訊理論等跨領域研究成果,從制.

  5. 2024年1月14日 · 沈伯洋談新型態認知作戰面對惡意無所不在的挑戰凝聚台灣共同體意識是首要任務. Photo Credit: 卓越新聞電子報|陳洧農攝. 《卓越新聞電子報》 我們需要瞭解媒體。 媒體就是環境、就是文化!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沈伯洋是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也是台灣軍警戰術研究發展協會理事。 他在講座中指出現代戰爭蓄意模糊戰時與平時的特性,並介紹中國如何在這樣的灰色地帶中操作輿論。 文:陳洧農.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舉辦「媒度Salon」系列講座,本場主題為「媒體x國防:新聞自由vs全民國防,認知作戰下該有什麼媒體素養? 」,邀請黑熊學院院長沈伯洋主講。 歐盟發布「外國資訊操弄」報告:中國散布假訊息詆毀台灣總統蔡英文,貶損美台關係.

  6. 2021年4月26日 · 王崑義日前投書中國時報指出,「認知作戰應該是一種心靈政治產生作用慢慢的凝聚共同體意識以達到改造價值意識的目的這是慢慢轉化的過程不是看到一張照片或是一段視頻就是在打認知作戰」,否則只會讓台灣人跟著產生認知錯亂」。...

  7. 2021年8月10日 · 事實上認知作戰就是終極目標無限宣傳一般學者或是相關團體對於認知作戰大多從中國對台侵擾的相關作為來代入以示例的方式讓民眾了解何謂認知作戰也可快速連結到標的物原本的思維樣貌並從其既定印象開始做衍伸但實際上若以近期日本東京奧運的事例來看中共操作認知作戰的操作反而在這個事件上更加強烈與激進其手法及目的不外乎有幾個第一預定認知作戰所要達成的短終極目標第二從認知攻擊中進行認知塑造第三由認知攻擊自然而然形成認知控制等階段。 認知作戰會夾雜真實和虛構情節。 (圖:Freepik) 預定認知作戰所要達成的短、中、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