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鄭愁 (1933年12月4日 — ),本名 鄭文韜 ,是一位出生於 山東省 濟南市 台灣 現代詩 詩人 。 16歲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草鞋與筏子》,隨後出版《窗外的女奴》、《衣缽》、《雪的可能》、《燕人行》、《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多部詩集。 在大眾間以《錯誤》一詩中「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名句廣為流傳,詩作亦被改編為樂曲傳唱。 生平概略 [ 編輯] 鄭愁予生長於軍事世家,祖籍福建南安,世居直隸寧河,為 鄭成功 十一代後裔。 1933年鄭愁予在 山東 濟南 出生,其父親 陸軍 少將 鄭曉嵐在他出生後不久即前往 南京 就讀陸軍大學,隨後又赴 湖北 ,鄭愁予與其母親由山東當地親戚照顧,並於1945年進入私塾研讀了四書五經、古典詩詞。

  2. 2019年3月30日 · 鄭愁予12首經典詩歌: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鄭愁予是當代詩歌界具有代表性的詩人之一,其詩歌以優美、瀟灑、富有抒情韻味著稱,意象多變,溫柔華美,自成風格。. 以下12首鄭愁予的詩,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起分享一下。.

  3. 2018年4月21日 · 可見得鄭愁予在〈錯誤〉中的「倒裝法」使用,一點都不「錯誤」,且正呈示愁予很早(寫〈錯誤〉的鄭愁予才21歲)便能夠熟練的運用中國文字了,還能深諳其中變化之奧妙。

  4. 2020年5月17日 · 鄭愁予,是當代詩歌界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也是在大陸讀者中最具知名度、廣受歡迎的台灣詩人。 1933年出生於山東濟南,15歲開始創作新詩。 1954年,他的《錯誤》在台灣發表,一時間到處都在傳誦「達達的馬蹄」之聲,這首詩也被譽為「 台灣現代抒情詩的絕唱 」,收錄進海內外的多種中學語文課本,還曾被羅大佑改編成歌曲傳唱。 他的詩歌以優美、瀟灑、富有抒情韻味著稱。 意象多變,溫柔華美,自成風格。 台灣詩人楊牧曾說: 「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聲籟華美,而且是絕對的現代。 1.錯誤.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5. 鄭愁予傳奇︵代序︶ 楊牧 ︵一︶ 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自從現代了以後,中國也很有些外國詩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字寫他們的﹁現代感覺﹂,但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像準確,聲籟

  6. 2023年11月18日 · 郑愁予 (1933年12月4日 — ),本名 郑文韬 ,是一位出生于 山东省 济南市 台湾 现代诗 诗人 。 16岁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草鞋与筏子》,随后出版《窗外的女奴》、《衣钵》、《雪的可能》、《燕人行》、《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多部诗集。 在大众间以《错误》一诗中“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名句广为流传,诗作亦被改编为乐曲传唱。 生平概略 [ 编辑] 郑愁予生长于军事世家,祖籍福建南安,世居直隶宁河,为 郑成功 十一代后裔。 1933年郑愁予在 山东 济南 出生,其父亲 陆军 少将 郑晓岚在他出生后不久即前往 南京 就读陆军大学,随后又赴 湖北 ,郑愁予与其母亲由山东当地亲戚照顾,并于1945年进入私塾研读了四书五经、古典诗词。

  7. 2019年6月8日 · 鄭愁予. 錯誤. 教科書. 情詩. 天窗. 國民詩歌. 路程. 高村光太郎. 二戰後,中華民國在台灣不是一面經歷失去家國,一面想要革新自己的國體嗎? 作為國民人格和語格養成的高中國文教科書,選擇鄭愁予作品時難道沒有其他更適當的文本嗎?

  8. 高中國文 - 鄭愁予. 本名鄭文韜,有「浪子詩人」之稱。 曾任職基隆港務局,後旅美任耶魯 大學 教職。 為鄭成功後裔,現落籍金門,展開尋根之旅,計畫寫一部以鄭芝龍家族為主題的 小說 或歷 史紀 錄,替海盜平反。 擅寫抒情詩,詩風可分為前後兩期。 前期詩風婉約動人,繼承了傳統詩詞的音韻感,又能將古典 意象 契入現代情境當中,且往往帶著幾分淡淡的哀愁。 後期詩風迭有變化,對生命的體悟較深沉,隱含著一種不經意的禪趣。 現存的作品有《燕人行》、《窗外的女奴》。 推薦課程. 查看更多課程. 進度提前. 113上課程. 高一上 國文.陳顥國文e名師. 陳顥國文 (陳顥老師) $3980. 課程介紹. 112下課程. 高一下 國文.陳顥國文e名師. 陳顥國文 (陳顥老師) $3980. 課程介紹.

  9. 鄭愁予詩集. 類別: 作品 撰寫者: 廖祥荏. 詩集。 鄭愁予著。 臺北洪範書店1979年9月初版。 收錄鄭愁予1951年至1968年間的作品,共分〈微塵集〉、〈邊塞組曲〉、〈山居的日子〉、〈船長的獨步〉、〈夢土上〉、〈採貝集〉、〈知風草〉、〈右邊的人〉、〈五嶽記〉、〈草生原〉、〈燕雲集〉、〈大韓集〉、〈衣缽集〉等13輯,附錄有〈夢土上後記〉、〈衣缽後記〉、〈鄭愁予詩選集後記〉。 其中〈鄭愁予詩選集後記〉初收於1974年3月臺北志文出版社《鄭愁予詩選集》。 這本詩選集收錄了《夢土上》、《窗外的女奴》中的大部分作品與《衣缽》中的少許作品共114首,由作者本人重新編選,調整輯目,又加註了寫作或發表的年份。

  10. 鄭愁予創作文類以詩為主。 詩作保留對家國之情的留戀,充滿異地浪子的心聲,以細緻的詩風綻放豐滿的情感,精確使用散文、口語的語言技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