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12月14日 · 黃麴毒素是毒性最強的黴菌毒素之一,由生長在土壤、腐爛植被、乾草和穀物中的某些黴菌(黃麴菌和寄生麴菌)產生。 大劑量的黃麴毒素可導致急性中毒,通常會損害肝臟,進而危及生命。 黃麴毒素也被證明具有基因毒性,這意味著它們會損害DNA並導致動物癌症,也有證據顯示它們會導致人類 肝癌 。 哪些食物容易有黃麴毒素? 黃麴菌、寄生麴菌的孢子能透過空氣、風力、水流、人和動物等方式來傳播。...

  3. 其實,不只有花生才有被黃麴毒素汙染的風險,究竟有哪些食物也應注意潛藏黃麴毒素的危機?平日生活中又有哪些習慣可避免黃麴毒素發生?就讓《Hello醫師》告訴你什麼是黃麴毒素、吃到黃麴毒素又該怎麼辦!

  4. 2017年11月15日 · 那麼,黃麴毒素到底如何產生的? 凌永健解釋,黃麴毒素是由某些真菌,一般是黃麴黴菌產生的毒性代謝物,這是玉米和花生等食物及其製成品中容易發現的黴菌,高溫潮濕的環境下特別容易滋生。

  5. 2024年3月28日 · 如果常常吃到有黃麴毒素的食物,例如貯存不當的花生中藥材發霉食物等,該怎麼去除黃麴毒素? 營養師劉怡里曾於《全民營養必勝攻略》中建議,可以多補充深綠色蔬菜,如空心菜、青江菜、綠蘆筍、青蔥、芥藍、川七、青椒、紅鳳菜;並且多喝 ...

    • 花生醬的致命宿敵:沙門氏菌與黃麴毒素
    • 黴菌最愛高溫潮濕 三大原則遠離黃麴毒素
    • 邊境驗出即退回 台灣市售花生醬無超標案例

    花生醬也有食安問題嗎?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表示,除了過敏以外,花生醬曾經出現的嚴重食安事故分別是沙門氏菌和黃麴毒素。2008 至 2009 年間,美國花生公司(Peanut Corporation of America)前老闆帕內爾(Stewart Parnell)因販售感染沙門氏菌的花生醬,導致 9 人在食用後中毒死亡,有數百人受到感染。據知,該公司位於喬治亞州的廠房衛生條件極度惡劣,老闆更偽造沙門氏菌合格報告,故被重判 28 年,為美國史上判刑最重的食安事件。不過,目前世界各地的花生醬工廠未發現有感染沙門氏菌的案例。 至於黃麴毒素,則是世界衛生組織的一級致癌物,本身具有毒性,長期在飲食中攝取過多的黃麴毒素,容易導致肝細胞突變,造成肝癌,B型、C型肝炎患者和帶原者尤甚。食藥署發佈的《食品中...

    那麼,黃麴毒素到底如何產生的?凌永健解釋,黃麴毒素是由某些真菌,一般是黃麴黴菌產生的毒性代謝物,這是玉米和花生等食物及其製成品中容易發現的黴菌,高溫潮濕的環境下特別容易滋生。這種黴菌在攝氏 28 至 30 度就可能產生,而且它們排出的黃麴毒素須在 280 度高溫下才會被破壞掉,是以無法透過加熱消毒,亦很難判斷污染的源頭。若要確保食安品質,廠商從源頭到製程必須層層把關。 就花生醬而言,倘若加工前的花生原料沒有妥善儲存,或在種植時殺菌工作不到位,沒有噴灑足夠的農藥,可能會受黴菌感染;而在加工時,廠房內的衛生條件不佳,存放處不夠乾爽,黴菌也就有機會乘虛而入、產生黃麴毒素;最後,無論是販售場所,還是家居中,只要是高溫潮濕的環境,也都可能會受到黴菌的威脅。 因此,凌永健表示,想要避免食用到含有黃麴毒素...

    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楊雅珺指出,食藥署每年都會監測市售食品中的真菌毒素(包括黃麴毒素)污染,2014 至 2016 年間的抽驗結果顯示,市售花生醬沒有黃麴毒素超標的情況。雖然每年仍會在邊境查驗中檢出 2 到 3 件不及格的進口花生醬,但驗出不及格後就已馬上將該批貨品退運,不淮入境。因此應該可以保證進口產品的安全性。 楊雅珺表示,當局早於 2014 年,逐步落實「三級品管」制度:一級包括強制業主自主檢驗食品、食品監測計劃,二級則是由第三方單位認證產品,三級為政府稽查抽驗,並逐步擴大「三級品管」受涉行業之範圍。另外,2015 年訂立食品追溯追蹤系統,讓消費者能查看產品源頭,可追溯追蹤的資料還在持續增加中。 楊雅珺補充,2011 年前市面上出現過黃麴毒素超標的花生醬,但現今健康意識抬頭,民眾的食安訴求...

  6. 黃麴毒素 (英語: Aflatoxin ),也稱作 黃麴黴素 、 黃麴黴毒素 ,是一種有強烈生物 毒性 的 化合物 ,常由 黃麴黴 及 寄生麴黴 等另外幾種黴菌在 黴變 的 穀物 中產生,如 大米 、 豆 類、 花生 等,是目前為止最強的 致癌物質 [1] 。. 加熱至280 ℃ 以上才開始 ...

  7. 2023年11月7日 · 從食品來源的選購及保存方式開始預防. 消費者要避免吃到受黃麴毒素污染的食品,於購買時可參照以下原則: 一、購買米、豆、麥、五穀雜糧或其製品時,應優先向信譽佳、衛生管理良好之店家購買。 二、選擇新鮮、製造日期近、包裝完整、來源成分標示清楚的產品,並從外觀察是否發黴,包裝若有破損或色澤改變,則不可購買。 三、當產品開封後,建議以乾燥的密封罐存放在低溫、乾燥處,並於有效期限內儘速食用完畢 [1]。 四、若發現食品發霉,千萬別因為可惜而把沒發霉的部份吃掉,外觀雖看不出來,但菌絲早已在食品內生長了,若誤食,後果恐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