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13日 · EBITDA 的全名「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 中文意思「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 。 從這個名字可以看出,EBITDA 的計算原則 在獲得公司稅後淨利(Net Income)之前,先將利息、稅收、折舊和攤銷這四項與核心業務無關的項目排除在外 ,也就是說,EBITDA 可以用來反映公司在一定期間內的「 核心業務」營運能力 。 還有 EBT 與 EBIT 是什麼? 除了 EBITDA,另外還有 EBT 及 EBIT 也是類似的概念: EBT(Earnings Before Tax) :公司在支付所得稅之前的獲利水準,它包括了公司的營業利益以及業外收入和支出。

    • Ebitda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 是什麼意思?
    • 為什麼要使用ebitda ?
    • Ebitda如何計算?
    • 使用ebitda評估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 Ebitda、Ebit、Ebt有什麼不同?
    • 快速重點整理:Ebitda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 是什麼意思?

    EBITDA (英文:Earnings Before Interest,Taxes,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從英文字面上的意思直接翻譯,就是「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的獲利」。 EBITDA 是用來評估公司核心獲利能力的指標,它把跟公司營業沒有直接關係的項目都刪除了(利息、稅務、折舊和攤銷),所以更可以看到公司主要業務的賺錢能力,通常也會與營業現金流(透過公司本身營運實際流入的現金)比較接近。 EBITDA的計算方式有很多種,也可以用EBIT再加折舊、攤銷,這些要計算的項目都可以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上找到, 而折舊、攤銷的數字通常可以在現金流量表中找到。

    有許多公司,可能有高額的負債導致利息較高,或者高額資本支出導致每年有比較高的折舊攤銷,這會導致我們評估時,如果只看淨利、只看EPS,就會很難看到這些廠商真實的獲利能力變化。 EBITDA作用在於,它可以排除掉這些利息、折舊攤銷、稅務的影響,讓我們看到公司比較真實的獲利能力,也能更好的和其他一些財務數值去做比較。 由於公司的稅後淨利會用在很多財務比率計算上,例如PE、ROE、ROA等等,使用EBITDA來代替這些比率中的稅後淨利,對評估公司獲利能力會更有幫助。

    EBITDA計算公式 = 稅後淨利(Net Income) +利息(Interest) +稅費(Taxes) +折舊(Depreciation) +攤銷(Amortization)=EBIT(息前稅前淨利) +折舊(Depreciation) + 攤銷(Amortization)

    EBITDA在某些情況下被用來替代淨利,但有些學者認為這可能使EBITDA出現誤導性。 巴菲特也曾經多次批評EBITDA,認為忽略公司的折舊與攤銷是一項錯誤, 如果一家公司有大量的折舊設備就會有高額的折舊費, 那麼維護這些資本資產的成本,在EBITDA是無法看出來的,並認為這是一種修飾財務報表的手段。 儘管如此,部分專家仍認為這是一個能衡量公司本業績效的指標。

    EBITDA將利息支出、稅務的影響剔除,加強比較性,和這個指類似的還有EBT、EBIT, 最簡單的方式可以把它們的公式列出, 就可以發現最大的差異在於稅費、利息費用、折舊及攤銷等有無計入考慮。 1. EBT(稅前利潤) = 已扣除利息費用的稅前淨利 2. EBIT (稅前息前利潤) =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 + 營業外收入(支出) or EBT + 利息費用 3. EBITDA(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的獲利) = EBIT + 折舊(Depreciation) + 攤銷(Amortization) 簡單來說, 1. EBT沒有計算稅金,但必須計算利息的影響。 2. EBIT沒有計算利息、稅金,但有計算到折舊及攤銷的影響。 3. EBITDA沒有計算利息、稅金、折舊及攤銷的影響(把...

    EBITDA是指未計算利息、稅務、折舊和攤銷前的利潤,是用來評估公司核心獲利能力的指標,與公司的營業現金流較為接近。
    EBITDA考慮的是公司資本結構、槓桿和非現金項目(例如:折舊)影響前的核心業務獲利能力。EBITDA適合用來評估容易受利息支出、稅務、非現金支出(折舊、攤銷)影響的公司,這種公司通常是資本密集型行業,像是需要大量技術設備、資金的產業。
    EBT沒有計算稅金,但必須計算利息的影響;EBIT沒有計算利息、稅金,但有計算到折舊及攤銷的影響;EBITDA沒有計算利息、稅金、折舊及攤銷的影響(把這些扣掉的項目通通加回來)。
    巴菲特不認同EBITDA指標,他認為折舊、攤銷不應該被忽略,反而更應該被重視,因為如果一家公司有大量的折舊設備就會有高額的折舊費,那麼維護這些資本資產的成本反而在EBITDA無法看出來。
  2. Meta Platforms EBITDA for the twelve months ending March 31, 2024 was $65.370B, a 78.12% increase year-over-year. Meta Platforms 2023 annual EBITDA was $57.929B , a 53.94% increase from 2022. Meta Platforms 2022 annual EBITDA was $37.63B , a 31.23% decline from 2021.

  3. 2023年10月23日 · EBITDAEarnings Before Interest,Taxes,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從英文字面上直接翻譯,叫做「稅、息、折舊攤銷前的獲利」,意思是將稅金、利息、折舊和攤銷這四個加回來的獲利,主要的用途是用來評估公司核心獲利能力的指標,位於模組中的損益表。 當我們評估一家公司時,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公司可能背負著高額的債務,必須支付大筆利息,或者因為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設備和技術的更新,每年都要支付高額的折舊和攤銷費用。 而這些支出會直接影響公司的淨利潤和每股盈餘(EPS),使得公司的實際獲利能力變得不太容易看清。 這時候,EBITDA(稅、息、折舊攤銷前的獲利)就派上用場了。

  4. 2023年7月18日 · EBIT的全寫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即是息稅前利潤,亦被稱為經營利潤。 不把利息及所得稅支出計算在內的話,我們更能夠集中於公司以核心業務營運的盈利能力,排除與公司業務營運無關的變數,能更有效地比較不同公司的營運能力。 與在報表上的經營利潤不同的是,EBIT沒有一個統一的計算方法,有些公司/投資者會加上非核心業務營運的收入,例如是投資及利息收等,而經營利潤則不會。 EBIT vs EBITDA. EBITDA比EBIT多了兩項,其全寫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即是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 折舊是指公司對有形資產進行減值的過程。

  5. 其他人也問了

  6. 關鍵概念. 了解 EBITDA:定義和重要性. EBITDA 代表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是廣泛使用的財務指標用於評估公司的營運效率不受融資決策會計選擇和稅務環境的影響。 該指標為投資者和分析師提供了一種比較不同公司和行業之間盈利能力的方法,消除了非經營決策的影響,例如利息支出(取決於公司的債務結構)和稅收(在不同地區和國家之間可能存在很大差異)。 EBITDA 代表什麼. EBITDA 代表公司扣除利息支付、稅金、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之前的收益。 該計算純粹關注核心業務營運產生的利潤,使其成為衡量公司主要活動的整體財務表現和現金產生能力的有用指標。 為什麼 EBITDA 是關鍵的財務指標. EBITDA 對於投資者來說尤其重要,原因如下:

  7. 2020年10月21日 · 企業價值EV的計算方式是將公司普通股的市值加上負債少數股東權益及優先股的價值之後再減去現金及約當現金, 市場先生提示: 簡單來說,就是你用市價把整間公司買下來,然後還掉負債,不過因為你還會拿到企業帳上的現金,所以減掉現金。 EV就是你無負債買下這整家企業的成本。 跟傳統本益比計算差別在於,傳統衡量時只計算市值。 但是EV則是除了市值以外,把債務、現金也考量進來。 可以減少企業高度槓桿帶來的評估誤差。 EV/EBIT是什麼? 稅前息前利潤 (EBIT) =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 + 營業外收入(支出)(或是 稅後淨利 + 利息+稅) EV/EBIT= 企業價值 (EV) ÷ E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