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8月15日 ·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有提供台灣人憂鬱症量表,民眾可依分數來檢測自己目前的狀況。 知道了如何檢測之後,在平時該如何預防呢?

  2. 2019年11月19日 · 只是從沒想過的是,有一天自己也陷入憂鬱症的困境中,而幸運的是或許自己曾經有過那段工作經歷,所以某些記憶裡的認知讓自己有insight(病識感),所以知道自己無能為力的地方在哪裡,知道找醫生,不能讓自己再往下墜落,知道無論如何都要嘗試 ...

  3. 2022年7月5日 · 憂鬱症,其實遠比你想得更嚴重! 健保署最新統計,去年台灣有63.8萬人就醫獲診斷為憂鬱症,以約3成患者有就醫推估,全台近200萬人有憂鬱症、近800萬人受影響。 全台219位精神科醫師獨家調查,教你讀懂自己和親友的情緒地雷。

  4. 2024年2月20日 · 憤怒、生氣、受傷的負面情緒都隨著跑步時所吐出的氣,和抑鬱一同排了出去。之前也聽過很多跑步有助於改善憂鬱症的事,是真的有效,請您相信吧!與憂鬱症廝殺了20年的我都說有效就是真的有效。

  5. 2022年9月5日 · 憂鬱症好轉的重要徵兆,除了軀體症狀減退(頭痛、胸痛、莫名刺痛、疲乏無力等漸漸消失),思維認知的轉變(極端消極、輕生、自我評價低、極度自卑等開始扭轉)外,還有個重要的跡象:那就是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確是生病了。. 今天,那個與我淵源 ...

  6. 2022年8月18日 · 網路上廣泛地流傳著一句話,可能可以解釋憂鬱症,為真正的憂鬱症正名:憂鬱症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 障礙 「或許是被鬼附身了吧?

  7. 2018年6月17日 · 憂鬱症的症狀最明顯會出現在飲食和睡眠的改變上,照顧者經常要面對病人突發或惡化的身心症狀。 並且因為金錢和時間等資源都投注在照顧病人之上,自然壓縮到照顧者自我照顧的時間與金錢分配。 對病人很慷慨,卻吝嗇給自己一點休息或犒賞的情況,導致照顧者更容易成為憂鬱症的潛在族群。 隨時都可能需要面對病人提出的要求,容易讓照顧者睡眠週期被打斷,或者心裡有罣礙而無法安心入睡。 飲食上面,也可能受到擔心、焦慮、自責、恐懼等影響,而有食慾不振或是以吃削減壓力的現象。 久而久之,情緒自然容易受到影響,可能變得沮喪、提不起勁,或者出現情緒失控無法克制怒氣等情況。 這裡提供簡單的憂鬱症量表供讀者自行檢視,如果左欄的敘述出現的越頻繁,就越有可能是憂鬱症的高危險族群。